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农业创业故事案例_农村创业故事欣赏] 励志的创业故事案例

时间:2018-10-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业活动往往是非传统的,非常规的实践活动,并且外在的创业环境复杂多变,较难预测,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同时创业实践活动与创业者的个人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农业创业故事案例,希望能帮到你。

农业创业故事案例_农村创业故事欣赏

  农业创业故事案例篇一

  她叫李佳雪,一位普通的80后辣妈,现在是北京市房山区尚大·沃联福农场的创办人。2012年3月,李佳雪在房山韩村河镇一片空地上筑建起自己的绿色王国。她的王国中没有城堡和华服,有的只是田园,动物和耕耘的农夫,还有一支年轻蓬勃的农村创业队伍。

  童年时在乡下的一段生活是李佳雪最宝贵的经历,也是她建立农场的源动力。如今,李佳雪也常常让三岁的儿子来农场里玩,她觉得都市的游乐场给不了孩子在大自然和田间地头所拥有的快乐。

  2012年,李佳雪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农耕文化教育、亲子教育的理念开始落地,并且逐渐生根发芽。现如今农场不仅成为国内首家生态环境教育体验式基地,还获批成为海淀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小小智慧树》栏目外景拍摄基地。

  李佳雪身形清瘦,留着灵动的短发,一袭黑衣的中性着装,干净的平底短靴直接踩进泥土里。她有着80后女孩的特点,外形时尚、个性干练,走在摄影师前面毫不拘谨,热情的介绍农场里的作物和设施。

  李佳雪说农场初期定位只是作为电商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最绿色有机的蔬菜和食材。而亲子服务的灵感来源于帮一个早教机构做采摘,当时感觉自己也可以尝试,于是迅速着手,没想到活动举办后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许,每期活动都能爆满。

  更没料到的是自己所做的事会有这么大意义,李佳雪说,“孩子是人生最初的阶段,如果你做的事是有益的,那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我希望孩子们进入园子,随手拿来的食物就是可吃的,而且是我们小时候吃的味道。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谈到想法和灵感,李佳雪说经常要和团队做头脑风暴,创意团队对整个活动构思要反复讨论,规避所有安全风险,并且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用娱乐和体验来完成教育,尤其是日常教育中缺失的环保、安全教育。“国外的小朋友学习初期都是先学如何自我保护、如何求生等基本能力,我也想通过日常应急安全演练,如交通、消防安全等实操教育,告诉孩子们人首先要生存。”

  李佳雪的团队里既有40后、50后的大叔大妈,也有80后、90后的青年才俊。在创业初期,农场附近的村民年收入只有3000元,李佳雪聘用他们,仅月薪就接近了过去的年收入,解决了村民就业的同时还帮助缴纳保险。“大叔大妈最会种地了,不用盯着干活,我们尊重他们。至于年轻创意团队,待遇也不比一般白领低,办公的环境不会很死板,室内绿植非常多,大家比较自由,但并不散漫。我给的薪水要比同行业的多一点,能使员工更爱这个企业,更珍惜这份工作。”

  她叫李佳雪,一位普通的80后辣妈,现在是北京市房山区尚大·沃联福农场的创办人。2012年3月,李佳雪在房山韩村河镇一片空地上筑建起自己的绿色王国。她的王国中没有城堡和华服,有的只是田园,动物和耕耘的农夫,还有一支年轻蓬勃的农村创业队伍。

  带领摄影师在农场中观摩一番,李佳雪对每一处作物如数家珍,在田埂上灵活穿行,随手摘下成熟的小番茄让大家品尝。她说在上大学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影视化妆专业,顶着一头卷发,染成红色或紫色,化着烟熏妆,时时刻刻要踩着高跟鞋,刚开始创业时并不被朋友们看好。其实自己很能吃苦,从开始创业到生了孩子,逐渐会变的成熟,常要下田地,再也没穿过高跟鞋。

  李佳雪的言语间时刻透露着自信,随着采访的深入,她显得更加活泼开朗。李佳雪说目前的生活和工作很不平衡,生活部分是缺失的,唯有的生活就是儿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没有节假日。在压力最大或陷入低谷的时候,通常会宅在家,彻底让自己放空,然后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地回来战斗。

  她说“朋友中我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的确,什么都不能约束我,但越来越大就会发现,自由只是年轻时候可以,父母年纪大了,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和事业,自由就会越来越远。”

  谈到儿子,李佳雪洋溢着幸福,“每天都吃着自己种的菜,别人见到我儿子都会说‘真壮实,真健康’。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天高地阔的感觉,心可以被陶冶的很宽阔。我希望儿子以后不害怕遇到问题,能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希望他也能创业,创业最能锻炼人的责任感,男孩子是需要有担当的。也希望他是自由的,有主见的,做一个身心都很健康的人。”

  对于家族的资金支持,李佳雪并不避讳,她坦言农场在遭遇了禽流感和7.21暴雨后,依旧能挺过来,能继续做服务、做公益,和父母的支持分不开,也和房山政府的帮助分不开。

  2015年,李佳雪有很多愿望,她说首先要锻炼身体,把身体调整好,接下来还会注册NGO农非执照,会把公益作为以后的一项工作重点,并且摸索出保障农场盈利的商业模式,实现更多营收。

  北京的冬天还未结束,在万物沉睡的田野,在李佳雪的农场里,在一个个塑料大棚中,翠绿的嫩芽正在不断长高、开花并结果。李佳雪说,等到四月份,将会繁花遍野。到那时,想必遍野的不止是树梢上的花枝,更有田野里奔跑着的欢快身影。

  农业创业故事案例篇二

  东北小伙包子铺创业 1万元白手起家一年卖一亿个包子

  家在东北农村的王海鹏,从18岁起就外出闯荡。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打过短工,跑过长途,还开过饭店,好不容易积攒下了10万元钱,却误入非法“传销”组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走投无路之下,王海鹏带着仅有的1万元钱,来到了烟台。在一家农贸市场里,他经营了一家快餐摊子,一年下来刚刚有点起色。这时候年轻的王海鹏却突然决定要养猪!

  没想到王海鹏的养猪事业,刚一开始就碰上了大钉子,一场瘦肉精事件,让他养猪场的猪全部滞销。眼看着猪场的猪一天天长大,王海鹏是心急如焚。苦闷的海鹏冥思苦想,突然想起做包子。原来,当年他刚到烟台的时候,经营过快餐摊,卖过肉包子,当时卖的好的时候,几天就能够卖掉一头猪的肉,如果重操旧业,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养猪场的燃眉之急。说干就干,王海鹏马上开始寻找铺面,很快他就在烟台大学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没多久,王海鹏的包子铺就开业了。

  包子铺开业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块钱。之后,他的包子铺更是每天排起了长队。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吸引人的好办法,他将馅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铺现场,让顾客们看了更加放心。就这样,王海鹏的包子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每天都能卖掉一头猪,小小的包子,一下子缓解了养猪场的压力。

  没多久,王海鹏又用 47万元的高价收购了一家叫做“张包包”的包子铺。这时候的王海鹏仍然一点都不敢大意,无论是购买蔬菜,还是肉类的加工,他全都亲力亲为,为的就是能够保证自己包子的品质。就这样,全的包子店搞得风风火火,每到吃饭时间,店里都是排满了长队。王海鹏趁热打铁,一年时间内又在烟台陆续开办了三家店。

  此时,烟台当地一家餐饮公司,也看中了“张包包”这个品牌,并迅速与王海鹏达成了投资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张包包”包子店就在烟台陆续开了20家店。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期待未来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好多老顾客都说,他家包子的味道变了。

  原来那家餐饮公司将重点放在开发分店上,对包子质量不是很在乎。王海鹏无奈之下干脆提出两家分手。可万万没想到,“张包包”的品牌已经被那家餐饮公司注册了。如果想继续经营,就还得跟那家公司合作,可眼前的现实是,两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无奈的王海鹏,陷入了极度沮丧中。性格刚强的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他要从重新开始,注册新的品牌。

  打定主意重打鼓、另开张的王海鹏,给自己的包子店起了新的名字:玄兴包子。而且这一次创业,他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就是要在2年时间里,让自己的新品牌再次在烟台打响。

  经过了这一番风雨,王海鹏对再次起步的包子事业更加珍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包子上,因为他深深知道,决定未来成败的还是包子的质量。那个时候,他是厨房、前台连轴转,虽然很累,但却很开心,因为只要想到未来,内心就充满了无限的能量。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又陆续在全国开办了300多家分店,通过建立全机械化的中央厨房,机器包的包子更是让他的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在每年总计能卖出1亿个包子。

  如今老王的梦想就是在5年内,包子年产量做到13个亿包子,全国每一个人都能吃到他的一个包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农业创业故事案例

标签: 农业创业故事案例_农村创业故事欣赏 农业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