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小学生数学素质与培养 [论中职学校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等。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以后的工作能力。中职学校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学教学 数学素质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09-02
  一、数学素质及其表现特征
  所谓素质,就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性,并对其主体状况、质量和活动功能起着决定的因素。一般说来,数学素质大致具有以下几种表现特征:
  1.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这种自然科学的载体,它包括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等基本形式。准确、简捷、通用的数学语言是人类交流和传承数学科学所必须的工具和介质。
  2.数学技能。数学中的笔算、口算、心算、器算、作图等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把现实生活、生产、流通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技能。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更好地锻炼和形成数学技能。数学技能大致包括数字运算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意识。数学意识就是站在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找出各种事物之间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形成良好的数感和量化意识,进而逐步学会用数理逻辑的观点去科学地理解和看待世界。
  4.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就是人的大脑对外界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按照思维规律去认识和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思维具有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的属性。也就是说,数学思维是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数学技能是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思维形式,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维系于数学学习和运用之中。数学素质具有独特性、社会性和发展性,其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往往是隐性的、潜在的,千万不可急功近利。
  二、数学素质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数学素质培养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发挥,有意识地挖掘,潜移默化地渗透,从而达到培养数学素质之目的。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和规律。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下大工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上只要学生通过努力或老师启发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数学素质的养成,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其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主体主动参与。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积极、自觉、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对象(客体),而且能更好地自我控制,使学习富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学习者(主体)主动投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实践表明,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创设具有新颖性、激励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保持大脑思维活跃。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亲自直接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实际上,中职学校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力,一旦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和调动起来,将对数学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3.加强数学思想引导,改革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引导,把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同时,也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基本载体,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抽象、概括和提炼、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最基本的认识。同时,它也是学生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是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养成数学观念、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比如,数学不等式教学中涉及到对数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不等式,无理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以及其他复合不等式,这些不等式形式不同、解法各异,但其解决方式却都体现出同一种数学思想,即等价变换思想。通过变换这些不等式,最终都可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蕴藏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避免只重视解题的格式步骤而忽略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学生的数学素质最终体现于学生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潜能的关键。
  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地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一法多用”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观察与实验教学,培养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课堂教与学中通过动脑、动手亲自操作,不仅能够获得实际操作体验,也为开展积极思维打开了方便之门。
  5.注重过程教学,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充分展现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即: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要表现在:(1)展现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2)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3)展现数学方法的思考、形成过程,(4)展现数学规律的揭示过程,(5)展现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数学教师要以过程性原则为依据进行教学,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设计,在课堂上向学生充分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然,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不能顾此失彼,只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应统筹兼顾,使学生明白过程,勇于探索,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举措,着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纵观数学发展史,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直觉思维的结果,如牛顿发明微积分,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高斯对一个算术定理的证明等。实际上,数学学习中的许多问题也常常是先从数与形的感知中获得某种灵感或巧妙的解题思路,进而找到答案,使问题得到解决。“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应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利霞.浅谈数学学法指导与数学素质的提高[J].学周刊,2011,(03).
  [2] 龙大维.中学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保山师专学报,2000,(03).
  [3] 孙全森.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科研,1998,(04).
  (责任编辑 刘 红)

标签:中职 素质 培养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