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物理 > 正文

中考物理力学总结

时间:2017-03-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宇宙中普遍的现象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 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

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

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功和机械能

一、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

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篇二: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t">一、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 ,下沉;(2)F浮>G ,上浮 (3)F浮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篇三: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

(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

(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 (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

(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

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v=s/t

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单位:米/秒 读作米每秒

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

(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

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

变速运动

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

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 m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质量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4、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变形;

3 3(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常用单位g/cm。

3333-3333单位换算关系:1g/cm=10kg/m;1kg/m=10g/cm。水的密度为1.0×10kg

中考物理力学总结

/m,读作1.0×

33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5、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量筒与量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固体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固体的体积;

(3)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液体密度的测量:

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倒入一部分液体到量筒或量杯中,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并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质量;

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密度,也就是整个液体的密度。

四、力和运动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重力、弹力、摩擦力

(1)重力

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③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3)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

3、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5、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2)受力平衡的物体的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五、压强

1、压力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式P?F22,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 S

(4)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

3、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计算公式:

P??gh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 h:m

(5)规律

F=G F<G F>G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gh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器

(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F? S

在处理液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在处理固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5、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证明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液体压强。

即:

1标准大气压=760mmHg = 76cmHg

5=1.01×10Pa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②将实验用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5)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6)测量工具: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得地方压强大。(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六、浮力

1、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示重法):F浮=G-F

用于密度比液体密度大的物体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 -F向下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④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或F浮=ρ

(5)浮沉条件 液V排g

若物体沉底,则F浮<G,?物??液

若物体漂浮,则F浮=G,?物??液

若物体悬浮,则F浮=G,?物??液

若物体上浮,则F浮>G,?物??液

2、浮力应用

(1)轮船: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七、简单机械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1。

2、滑轮

(1)定滑轮:

①实质:等臂杠杆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SF=距离SG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动滑轮移动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绳子自由端拉力F?1(G物?G动) 2

距离SF=2S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2v动

3、滑轮组

①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②绳子自由端拉力F?1(G物?G动) 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nS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绳?nV动

4、功(W)

标签:力学 中考 物理 中考物理力学计算题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