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的设想_美术教育中的创造体验与技术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术教育既是一种感性的教育,又是一种理性的教育。   一份美术习作,既包含了作者描绘这份习作时的心理体验,又包含了作者表现这种体验过程的技术运用。美术教育,既是使教育受体不断强化这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又是使教育对象在这种体验中获得对创作作品的技术感知的过程。美术教育包含了体验创造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部分,其中技术教育是桥梁,体验创造教育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传统的美术教育沿袭了前苏联的美术教育模式,重视技术培养,从训练学生拥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入手,培养学生强大的技术能力。现代的美术教育则重视学生的体验创造性,不太看重技术的培养。譬如观念、行为等通过某种媒介传达至大众,均可以认知为美术创造。
  我认为,无论是纯技术还是纯体验,都不是美术教育的全部,技术与体验互为依托,互为支撑,才是美术教育的正确途径。因为纯技术的美术形式,缺乏灵性,流于技术炫耀,显得匠气而缺乏活力。而纯观念的形式,则缺乏血肉,因而显得矫情,作品往往与受众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往往生命短促,如昙花一现。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是存在于眼睛里的艺术形式。一件优秀的美术创作作品,是一座桥梁,是一种触动观者心灵的视觉传达。大众通过这座桥梁,触摸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血脉,而建构这座桥梁的材质,就是技术。比如罗中立的《父亲》这件伟大的作品,它以精湛的技术,表现了作者当时所感受到的作为中国社会构成主体的农民形象,因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被大众恒久铭记。
  在美术教育中,技术的培养,正是让学生能拥有建造这样的桥梁的材质。最好的美术教育,是将技术隐藏在体验当中,不露痕迹,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技术的要领,始终用技术为创造服务,而不是流于技术攻关,甚至是技术炫耀。怎样做到藏技术于无形呢?
  一、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技术程度、不同的技术侧重、不同的审美性格。美术创造是一种独立的行为,这些不同决定了对体验的选择必然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个性,才能让美术教育形式得体,让他们在每个过程都能获得更多的艺术共鸣。在教学初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些特定的课题,了解他们的个性偏好。比如通过描绘一些简单的主题,如“海边的房子”,或“我家的花园”,或设计一个角色形象等,通过他们最初自然的表现,就基本可以发现他们的个性倾向,再把这些倾向在名册上对应做一个简单的标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这个标识指导学生的表现风格。
  二、因势利导
  学生的个体因素决定了审美倾向,比如用素描表现同一个对象,有的学生喜欢厚重写实的风格,有的学生喜欢轻松的线描风格,有的学生喜欢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抽象表现,比如用水粉作画,有的学生偏爱细腻的渐变,有的学生喜欢洒脱随性的笔触,有的学生偏好粗犷厚重的涂抹……学生不同的喜好,决定了他们的兴趣方向,如果教育者尊重他们的这些倾向性,并朝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引导,学生就很有可能着迷于属于自己的创作喜悦中。比如喜欢轻快的线描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刻意多使用一些白描技法表现特定的主题,白描笔法自由,风格轻快,这种风格能很快得到学生的共鸣,他们在学习中也能更容易获得成功,而这样的成功能进一步同化风格意识,从而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就获得惊人的进步。
  三、强化体验
  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比如素描阶段,有的学生会从结构素描的线条所塑造的完美的空间形体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有的学生会从自由而纷乱的线条中发现偶然造型的愉快,有的学生则会从光影的微妙变化中体验到细腻的美丽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事,就是赞同各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审美方式,强化他们的这种美好的体验。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教师要充分肯定风格的个性因素,并提出这种风格效果上的完善方法。比如喜欢用结构素描的形式表现的学生,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对物象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将这种分析在视觉上加以美化,强化这种逻辑风格;对于喜欢乱线自由表现的学生,则肯定这种风格的随性、洒脱和自由,同时在纷乱中梳理出具象,将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通过对学生风格的多次肯定评价,他们会在心理上不断强化自己的创作体验,从而意识到这是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形式,继而自觉探索这种风格的最好表现技术。这种自觉的探索行为实际上已经不是为了技术本身,而是让更适合自己的技术为自己的创造服务。
  一旦学生的思想进入了创造的天空,对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则成为了一种本能的行为,这个时候,技术在学习中成为了隐形的手,助推着学生更完美地表现个性和思想,从此,学生的创作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理念性的思考,其创作的作品必然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领域的教育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一门艺术,就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思想,又能提高他们技术上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他们就真正领悟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内涵。

标签:美术教育 创造 体验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