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才会有教师教学的给力】 给力写成合力打一成语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轮课程改革中要打造学校教育的品牌,培养更多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关键要有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和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撑。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注重在“合力”中建设“给力”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师敬业、勤业、精业,成为有特点、专业化的教师。
  一、教与教的合作
  学校外在的竞争力源于学校内在的合作力。我们理解,“竞争”在于扬长避短,胜出对手,凸现自我;“合作”则是取长补短,丰富自我,发展大家。这些年我们在学校内部努力提倡的是团结共事,合作共赢。同学科、或跨学科,同班级、或跨年级,构建教师之间的教学与教学合作的平台,充分积聚集体的力量,发挥整体的优势,期待教师们共同赢得专业化成长。
  实施“科之为战”的策略。这里是指同学科之间,步调一致,整体运行,个体置于集体中教学和考评。平时规范各学科教研组有序开展教研活动,规定所有备课组有效实施集体备课,形成定期和不定期、规约和不规约相互切磋的浓烈氛围。诸如每两周教研组根据学期初拟订的整体计划开展系列研讨,或者就高中三个年级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反馈研讨。每一星期备课组内一人挂牌上课,把集体备课从课前延伸到课堂中。甚而围绕某一专题,某课型,人人都开课,个个都听课,大家在开课、听课的基础上,议课、评课,比较、优化,探索新路子,寻求新突破。这些年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课堂教学不管是指示性的,还是非指示性的,也不管是课前预设的,还是课上生成的,只要适用、有效,就是共同的选择,就是价值的取向。
  践行“班之为战”的思想。就是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科的教学,由所在班级班主任牵头,各学科任课教师分别负责。主要是立足于班级整体状况,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因时而化,因材施教。分学科聚焦,分能级推动,着眼于每个学生每门学科的最近发展区,着力在整体上抓两头促中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拥有成功感,不失时机地培养自信心,激发求知欲。特别是每次学业水平测试后,所有任课教师起参加班级分析会,根据呈现出的相关成绩数据,逐个分析,归类诊断,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后教学的措施,具体到每一类学生甚或个别学困生,包括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根据新课程、新高考的新要求,各学科力争在均衡发展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学生努力在整体提升中有个性的张扬,以赢取学生个体能高水平发挥和班级集体能大面积丰收。
  拓展“名师治教”的道路。校内的“名师”无疑是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努力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其“近距离”榜样引领作用。我们十分重视各个层面教师的校本培训,大力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尝试推行了“首席教师”制度,先后评选出16位首席教师。学校给予他们享受江苏省特级教师津贴和国务院中青年专家科研经费等待遇,提出相应的教学调研、教学指导、教学质量监控和科研示范等要求。每学期安排他们上
  些指导课、示范课和观摩课;每学年协助学校规划开展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到全校的“红烛杯”会教活动,以及全校对外公开教学活动。平时重点突出“师徒挂钩结对”制度的落实,让他们或一对一,或一带两,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能够健康地成长,做到一年起步、二年适应、三年胜任。
  二、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定位,也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近些年,我们注重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生活中营造师生之间合作互动的浓烈氛围,努力把师生知识储备、学习经验、教学能力等作为互动的可靠起点,把教学相长、彼此支持作为互动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中坚持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只是传统的和现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现代提倡的互动式教学,强调的是立体式的沟通,包括知识、情感、智力等方面,重视的是多层面的合作,包括动态的、显性的、和谐的以及碰撞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互动传递的情境中,实现共同参与和互相合作。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在特定的课堂教学对话中,凸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构成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够在高位运行,跻身于江苏省前列。近些年学校文科和理科教学,分别形成了“诵读、揭标、激疑、研究”和“定标导学、精讲质疑、反馈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中突出互动式探究。教学中的互动又往往聚焦到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知识乃至某一个方面的探讨研究,即努力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而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是“质疑”、“调研”之后更高层次上的互动形式。基于此,我们不仅加强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互动式教学,而且注重确立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地位。一般来讲,从确定课题,到落实研究步骤,最后对课题进行总结、评价等,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谋划制订,一起讨论解决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师生以多维的视野、多向的思考获得认知上的洞见和实践中的创见。
  学科竞赛培训中着重互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不仅仅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弥补各自的欠缺、不足和所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因此在些缺少师资、缺乏经验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最近的八年,我们学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150多人次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就得益于师生们互动式学习。教师和学生多向交流,相互启发,共同筛选题目,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校正偏差,共同取长补短。有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大家一起先做学生,后当先生,真正是“能”者为师,“会”者为师,有关本领就是在互动学习中获得的。这就很好地弥补了我校教师学科竞赛指导上的不足,缩短了跟其他学校富有经验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教与研的同步
  教学与研究是教师工作的两个方面,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通道。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我们多年来正是追求着“工夫花在教研上,本领显在教学上”。当前新课程又给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具体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努力与学科研究同步,与新课程同行。
  注重校本研究的实践性。校本研究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强调解决教师教学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而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确保教学目的实现。显而易见其根本还在于改进教学实践。近几 年,我们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学校实际情况,努力倡导“人人都是实践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校本研究,并以教师自我反思、同事互助和专业引领等为核心要素,开展了诸如“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问题会诊”、“教学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交流”等活动,力求将教师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式。特别是连续十年举办了校内学术节,包括了“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等主题。十届学术节,已经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碰撞思维的平台,成为全体教师享受校本研究的幸福节日。
  凸显课题研究的引领性。学校有关课题的确立,源于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内需。其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指向引领教育教学,引领教师成长,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我们这些年对课题的研究,一直坚持了五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与教学实践应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与建设学校特色相结合。“十五”期间我们研究并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推进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等六项省市级课题,受到了专家们“有质量的数量”的高度评价。“十一五”期间我们又承担着八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形成了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结构。其中重点依托国家级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的研究,充分发挥一系列课题研究在教学生活中的引领作用。
  寻求课程研究的多样性。新课程体现出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近些年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良好的教学素质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重点在学科课程拓展和兴趣爱好取向两大类上开发,已经拥有包括《海盐文化》、《学校:名人风流学子足迹》和《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技能》等在内的上百门校本课程,正推进着各学科教学特色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着教师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今年,我们将以化学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进步凝练方向,着力建设,聚集和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建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体系,扩展和放大学校的整体特色,让更多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得更远、更好。
  四、教与管的共振
  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或者说有效的管理是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新时期有效开展学校教育工作,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想方设法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同频共振,促进我们的教师研究教学和研究管理并重,牢固树立起既是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者,又是教学过程中所有资源的主要管理者的理念,以实现教学与管理双赢。
  落实教学的双重任务。教学是认识的过程,又是管理的过程。教学具有认识和管理的双重任务,教师就应当很好地为学生展示其双方面的示范性作用,努力将教书育人合二为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这些年我们实施的“科之为战”和“班之为战”的策略,就是追求教学与管理的整体效应。每学年我们都有意识地让教师轮流担当班主任或担当相关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并作为一项必备的条件与评聘职称和评优提干挂钩,现在全校有近80%科任教师都曾做过学校管理工作。2?名中层以上干部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成为了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双栖型”教育者。每一学期学校组织的学生、家长和同事对教师的测评、考核也都是教学和管理并重。向教学研究和向管理研究要质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倾力所教的学科建设。“合作力”在学科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们努力倡导每一位教师在所教学科里,不仅仅拥有“执行者”行为的自觉,而且要付出“决策者”思想的奉献。平时每学年学科教学计划都是经过集体多次讨论、个体分别修改而成的,教研组内每人上课的教学方案都是先进行集体备课,后通过个人二次备课再执行的。我们建立“首席教师制”、“名师工作室”,目的在于让大家身边的“名师”、“骨干”主持所在学科建设,率领学科内全体教师在教学常态中和管理动态中,凝聚个体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而形成、完善和优化学科教学计划、制度以及实施方案等。本世纪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化学组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研组,两门学科又分别成为省市的研究中心和课程基地,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了影响力。
  参与学校的宏观管理。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个体发展,更重要的是维护和促进教育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而又能够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个体教师应尽自己的责任参与到学校宏观管理中去,共同思考和实践学校教育“管什么、怎么管、为什么这样管、还可以怎样管”的策略,把学校每一个发展目标内化为自己教学行为的动因,体现出管理的“一样性”和教学的“不一样性”。多年来,我们方面重视建设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中,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献计献策,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行家里手,进一步突现出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师教学行为准则的总和力量与共振效应。
  在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中,加强教与教、教与学、教与研和教与管的合力打造,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才能有教师专业不一样的实力,才会有教师教学不般的给力,以此去努力实现教师和学校、学生“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的教育理想境界。(作者: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

标签:会有 合力 教师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