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因_企业惯例演化的动因\路径及其模型构建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惯例是可以演进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组织成员的认知学习是惯例演进的主要原因,惯例的演进是作为惯例代理者的行为人与组织情景的互动过程。企业惯例有较高顺序的惯例和较低顺序的惯例之分,决定企业惯例演进的是较高顺序的惯例与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组成的情景关系。企业惯例演化是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具有与环境变化产生敏感型情景关系惯例的企业,更能进行适应性学习。以此为基础,文章尝试建立了一个企业惯例循环演进的模型,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惯例演化;动因;路径;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2)03―0019―08
  一、引言
  自从被Stene(1940)引入社会理论研究范畴之后,惯例概念就得到了组织和管理学界的广泛接受,成为研究组织和经济变迁的基本分析单位…,并逐渐成为解释企业能力和演化以及企业实践和行为多样性的新视角、新工具和新方法,并以此成为演化经济理论和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惯例的演化特质由于在企业成长和企业创新等方面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以及研究视角的不同等因素,学者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论探索并未得到全面的理解,特别是对企业惯例演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惯例的演化的内涵是什么?惯例的演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惯例是如何演化的等问题?现有的文献都未对这些问题作出清楚地回答(Zoolo and Winter,2002)。而这些问题的澄清对于解释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发展并最终成为“长寿企业”(阿里?德赫斯,1998)。具有关键的作用。现有研究对惯例的演化特质关注度不够,仅有的研究大多借鉴了传统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对惯例演化的机制缺乏完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在现有惯例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深入洞悉企业惯例的深层次内涵,探寻企业惯例演化的关键的路径,从而揭示企业惯例演化的本质。
  二、惯例是一个“演化”的范畴
  惯例这一概念自从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以模糊的形态游走于社会理论体系中,而组织与管理学界则着重从惯例的演化角度丰富企业惯例的内涵。学者们对于演化范畴的企业惯例内涵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三种观点:其一是将企业惯例视为一种个人习惯(individual habit),通过将惯例参与者的感知、偏好、沟通以及理解等的差异弱化而浓缩在同一组织情境下,从而将惯例的演化比喻为人格化组织的一种无须思考的机械行为;其二是将企业惯例视为一种组织运行的稳定程序(programme)或模式(script),将惯例的演化和运行视为一些明晰的行动历程,如程序化决策、标准作业等等。尽管这一解释保留了程序执行(惯例演化)主体的选择和决策自由,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决策都是事先制定的,因此“自由”在惯例的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其内涵的伸张,而惯例的演化仍然是无须深思熟虑的;其三是以Nelson和w inter(1982)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引用生物进化论上的基因概念,将惯例比作企业的基因(gene),从而将惯例的演化I司基因的遗传过程相类比,惯例的演化也自然而然地表现为“企业产品、技能的相对稳定地保持、传递和延续”,这一观点因为排除了惯例演化过程中个人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企业很难依据不同的环境作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可称之为一种“有限演进”。
  还有一些学者,从组织的制度、结构等角度对惯例演化进行了描述。Feldman(2003)认为惯例由两部分构成,在事实例证方面,惯例是抽象观念,由什么组成和用来做什么;在表述行为方面,惯例指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的真实惯例行为,而事实例证与表述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惯例的演化过程。Becker在回顾了惯例概念历史演变的基础上,提出惯例可以解释为一种启蒙(heuristics)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将惯例作为一种启蒙是必要的,因此这种解释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学者对惯例的演化内涵未作过多的研究,而是集中于将惯例演化作为研究的一个视角,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如芮明杰(2005)等从惯例变异的角度分析了惯例演化与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高展军(2007)则从动态能力观的角度对企业惯例演进过程中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王丽娟(2009)从基因和惯例的角度对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作了相关的研究。
  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发现,上述种种解释搞混了惯例存在的原因,使得惯例处于被它自身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来解释的境地,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对惯例的演化特征认识不够,都将企业惯例视为一种“机制”,强调了它的稳定和惯性(inertia)特征,尽管这种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惯例对组织决策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另外对演化过程中惯例参与者的作用认识不充分,丢掉了惯例的依附实体,使得惯例处于一种茫然的、脆弱的境地,因此这些过于简单和笼统化的解释阻碍了惯例演化内涵的拓展。
  本文认为,作为演化范畴的惯例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认识,首先惯例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因为组织受到刺激之后而产生的,这种刺激可能来源于捉摸不定的外部环境,也可能是因为组织成员的认知活动发生了变化。其次惯例是可以演化的,而且作为对刺激的一种有效应对,惯例的演化需要惯例参与者各方的共同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体现在行动的一致性上,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各方在逻辑、规范和意识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最终成为一种组织共识。另外惯例的演化还应表现惯例的积累方面,也就是说惯例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实现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进,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和影响成员的共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演化角度对惯例进行了界定,所谓惯例就是指组织受到一定的刺激后,由多个参与者对可识别的、重复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进行积累、改进和学习的演化过程,是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指导企业执行习惯和经验性行为的知识,并为企业所记忆和存储,是帮助企业减少不确定性的规则。
  
  
  
  三、企业惯例演化动因的解读
  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梳理我们知道,由于对惯例演化内涵的认识不明晰,导致对惯例演化的动因研究也是纷繁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近年来惯例演化在揭示企业成长与发展方面取得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认为企业惯例演进的动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企业惯例演化的外生驱动论
  如前所述,企业惯例是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并作为一种知识为企业所记忆,而其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在有限条件下个体决策优化和企业整体决策的效率,因此惯例的演化其本质也是为了确保这一“效率”,也就是说惯例的主体并不思考他们在干什么,而只是简单重复那些过去的行为,从而外部环境因素成为惯例演化的主要诱因。当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会通过学习和创新来搜寻新的与当前环境匹配的企业惯例(Hayek,1988)。
  此时企业惯例的这种演化被称为适应(adaptation)或者突变(mutation)的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 骤变时,比如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行业中出现了新的技术,政府和公共政策的调整,企业惯例就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惯例,也可能原有惯例更新。当外部环境变化与惯例的自我调整达到一种“稳定均衡”时,惯例就会更多地表现出稳定性特征,其演化特征就会消失,直到新的外部环境对其进行新的刺激,由此惯例演化得以实现。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比较强调外力的作用,对惯例代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及组织的自我适应性学习的作用意识不足,且难以解释某些惯例的持续性变化,因此可以称为惯例演进的外生观。
  (二)企业惯例演化的内生驱动论
  当我们对惯例演化的本质与起源这一核心层面的问题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时,作为惯例代理者的认知因素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因为:首先,认知构成了人们理性行为的基础。我们知道,按照演化博弈理论的观点,企业的惯例是企业成员行为互动之后所形成的“均衡解”。因此,要想搞清楚一种新的惯例是如何产生的,或者说企业的惯例演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最终还需要还原到对行为的研究中。因此,惯例代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惯例演化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当我们从惯例演化的实践性角度来考察的时候,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惯例演化的执行最终现应该是成员的集体行动,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惯例演化的过程都是其为组织成员所接受、达成共识并最终表现为统一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惯例代理者的行为人在惯例演化的实际操作中的选择性与主动性对于惯例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企业惯例的演化都需要组织成员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组织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任何惯例的演进都依赖于建立在角色定位和认知观点基础上的参与者的理解,因此,可以设想即使是相同的惯例,相同的情景而由不同的行为人来执行演进的过程,获得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惯例代理者的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适应性学习对惯例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为惯例演化的内生驱动因素。
  综合两种观点,本文认为惯例作为一种指导企业应对“刺激”的规则,其不仅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知识,惯例依附于惯例代理者,因此它本身也依赖于组织成员的角色选择和知识特征,从而为惯例的代理者所控制。由此企业惯例的演化实际上是作为惯例代理者的行为人与具体的组织情景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并发展演进的,如图1所示。
  四、企业惯例演化的路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现有的研究由于对企业惯例演化的内涵认识不明晰以及对演化的多种多样的解释,使得现有研究对于管理演化的过程描述不够详尽,对于惯例演化的一些关键要素和路径未作说明,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企业惯例演化的路径,从而揭示惯例演化的本质。
  (一)企业惯例演化的基础――惯例的层次性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存在着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两种分工形式,而惯例作为组织成员在组织情景平台上实践活动的产物,其本身也是组织分工的产物,承担着组织层级构造所赋予的特定的功能。事实上在惯例演化过程的研究中,纳尔逊和温特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惯例的层次性,而很多学者在惯例研究的过程中都提及了这一问题(Feldman的事实例证和表述行为,Pentland的规则和被选方案等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惯例层次性的表述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遗憾的是尽管学者们发现了层次性对于惯例演化的重要意义,却很少有人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入探讨惯例演化的路径和过程,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说明。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细致分析,结合本文的实际将企业惯例划分为较高顺序的惯例和较低顺序的惯例两类。这里所谓的较低顺序的惯例是“指导企业日常实施的惯例”,由于企业日常行为的性质不同这也使得较低顺序的惯例可能有不同的种类,本文以惯例在演化中的功能将这些惯例进行简单的划分为i类和ii类。其中i类惯例更多的是指那些指导企业处理程序化决策的组织规则,而ii类惯例则是指那些指导企业处理非程序化决策的规则,显然相比较而言i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而较高顺序的惯例则是对于西蒙“适应性学习”观点的机制性解释,它暗示了较高顺序的惯例必须是稳定的,而且它们还必须“教导”较低顺序的惯例,指导企业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由此惯例的改变主要由较高顺序的惯例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所决定,而变化本身则是由较低顺序的惯例所决定。因此,在较高顺序惯例不同的决策结果下,企业惯例的演化遵循不同的路径,而且变化过程是“有问题的”,是某个问题刺激的结果(西尔特和马奇,1963)。
  (二)企业惯例演化的关键:情景依赖
  如上所述,我们知道在企业惯例演化的过程中,处于较高顺序的惯例作出的不同决定,决定了企业惯例的不同演进路径,但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是:企业的惯例是如何作出不同决定的?本文认为,我们可以从上文中学者们对企业惯例所作出的基础性定义(包括本文所述)中找到答案,那就是惯例是存在于组织及其结构之内的,它具有层次性,而且惯例的决定发生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因此惯例是具有情景依赖性的,即在惯例演化过程中惯例与环境的关系匹配源于惯例与其情景的互动。
  鹰架式行为(scaffolded action)和情境行为(situated action)阐明了行为是如何依赖于外部支持的,外部结构帮助控制、鼓动和协调个体的行为。由于情景不同导致了一般规则应用到具体情景中经常会有不够详细和遗失的部分(Reynaud,1998),于是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惯例与情境之间的情景关系将会体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作出不同的决策,如表1所示。而且情景关系导致惯例在复制能力、惯性程度和搜寻潜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惯例转移到其它情景中会受到限制是其具体性的最重要体现,当我们将惯例从它们原始的情景中移开,它们可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Elam,1993),它们的“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Grant,1991)。
  (三)企业惯例演化的路径
  如上所述,当企业面临到新的刺激时,首先是企业惯例中的较高顺序的惯例被激活而与之发生作用,作用的模式由企业惯例对刺激的情景关系的敏感程度决定。当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对这一刺激的识别不敏感时,会诱发企业惯例中那些指导企业程序化决策的较低顺序惯例i类的进行相应的活动,此时企业就会遵循较低顺序的惯例演化路径曲线I,企业就会继续沿用原有的成长机理或者经营模式运行,这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和环境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企业惯例的自我复制过程,也就是说尽管企业的惯例状态发生了变化,但企业的惯例内涵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前文所述,Nelson和Winter(1982)关于组织惯例是企业的“基因”,组织惯例有自我复制倾向的观点,指的就是这一种情况。
  而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也可能依照针对变化做出另外不同的反应,即惯例表现出对环境的敏感,此时企业较低顺序的ii类惯例将因其具有更强的关系匹配而被激活,这时企业惯例演化将遵循路径Ⅱ演化。此时企业原因的惯例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一外部刺激,企业惯例将凭借其自我学习 能力寻找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即发生了“主动搜寻”行为,相应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受制于自身的能力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应对手段,那么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危机。另一种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企业自身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模式、策略来应对这种刺激,那么企业将会成功地解决这一威胁或者把握住良好的机遇,并最终获得更为丰富的惯例内涵。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演化路径I还是演化路径Ⅱ,在演化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i类惯例的自我复制和ii类惯例的主动搜寻)中的所有反应,都将反馈给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并被其所记忆,成为其应对下一次刺激的反应基础。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过程是较高顺序的惯例因其内涵及性质决定了它对于较低顺序惯例的作用,因此其内涵的每一次更新都将以一种“修改”的方式对iX和ii类惯例发生作用,从而使得i类和ii类惯例的内涵也不断的更新、扩散和丰富。至此企业惯例演化的路径得以完整呈现,如图2所示。
  五、企业惯例演化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比企业惯例演化路径我们发现,在企业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企业惯例遵循何种路径演化是由较高顺序的企业惯例所决定的。而且新的企业惯例状态依赖于变化前的企业状态和变化过程本身。也就是说,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是决定惯例演化的关键。当企业惯例与刺激变化为不敏感情景关系匹配时,企业惯例就会按照路径I演化,惯例的变化是自我复制性质的,也就是说企业较低顺序的惯例i的内涵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相应的惯例执行可能被强化了,当相同或者类似的刺激发生的时候,企业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敏锐性,相关程序的决定可能会更加迅速,作为对企业日常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程序化决策的效率。当企业惯例与刺激变化为敏感情景关系匹配,企业惯例按照路径II演化,惯例的变化是主动搜寻,也就是说此时企业较低顺序的惯例ii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比如惯例重组、惯例、变异或者寻找新的惯例等来应对这种刺激。
  综合以上对惯例演化动因及路径的分析,我们可获得惯例演化模型,如下图3。
  企业的惯例演化模型可以描述为,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学习的变化使得现有惯例不能应对这种刺激的时候,这种刺激将作用于较高顺序的企业惯例,二者“自动”进行情景关系的相互匹配,并作出决策。当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对环境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可识别性时,就会发生不敏感的情境关系匹配,此时企业惯例就会按照路径I演化,即惯例进行自我复制,企业不会作出改变基本经营方针的决策;当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对环境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不可识别性时就会发生敏感情景关系匹配,企业惯例按照路径II演化,此时企业会按照较低顺序惯例ii类的指导改变短期经营决策模式(这个就是所谓的“搜寻”过程),而后这一改变将会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被较高顺序的惯例所记忆,而所有改变的惯例,即被重组或修改后的惯例以及企业的原有惯例将会被记忆为企业新的惯例,并指导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行为,组成一种新的惯例状态。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企业惯例演化的循环结构,而惯例也会依此结构不断演化、更新。
  当然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企业惯例的演化是外生和内生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它们所产生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共通点和相似性,但在具体的情境中二者也可能会产生主导与辅佐,关键与次要之分,因此,一个系统而有效的惯例演进过程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和适应,另外惯例演化的情景依赖特性决定了企业惯例在演化过程中情景的重要性,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可能会对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造成相当的困难。因此,一个完整的企业惯例演化过程需要注意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任何一种惯例在演化的过程中都要注意“情景”的影响,因为情景不同会导致一般惯例在应用到具体情景关系中时经常会出现不够详细和遗失的部分,这可能会对企业惯例的演化路径的选择产生影响。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自2009年以来丰田所遭遇的汽车召回事件,尽管对于这次事件的原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竞争对手的过度渲染,政府介入等其他政治和社会因素,公司的监管不力以及为追求高利润率而放低了对质量的要求等等,但本文作者认为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为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利润丰厚的北美市场,丰田不断扩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拓展业务,作为对这一新情景的反应,相应地作为丰田企业惯例重要内容之一的“丰田模式”也被应用到国际市场,所有这些作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的惯例演进反应本无可厚非甚或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丰田惯例的核心内容――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丰田为执行自己的精益生产模式开始在北美市场寻找自己的供应商,可是随着成本压力的加大和全球扩张带来的规模加大,丰田开始接纳一些并不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供应商,从短期来看这并不会阻碍公司的发展,但长期来看这种不敏感情景关系匹配下的企业惯例的简单复制必然会产生问题。
  其二,企业惯例的演进是外部环境刺激与惯例代理者的主观能动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任何一方刻意地追求或者无意地疏忽都可能会对惯例的演进产生消极的影响。从丰田近年来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国际成长来看,公司对外部环境力量和机遇的把握较好,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要素却未发生明显的改进,特别是作为企业惯例代理者的管理者的自我适应性学习表现出严重的不足。比如随着丰田规模的扩大,公司大量雇佣新人(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而面对日益臃肿的机构和复杂的决策程序,这些人员没有能够对丰田的原有惯例(尤其是丰田的节俭、严谨和不懈改进等精神)进行充分的认识,未能对丰田的企业惯例作出有效的适应性修改变化,造成丰田公司的惯例演进脱节。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惯例演化内涵及其演化机理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惯例是可以演进变化的,而且导致企业惯例发生变异的缘由可以是组织危机或外部环境冲击等外力,也可以是企业惯例参与者认知活动的自我适应性学习等内生要素运动的结果,而且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惯例的变化可以成为组织柔性和变化的来源。
  2 企业惯例从分类角度分析,有较高顺序的惯例和较低顺序的惯例,其中较高顺序的惯例是决定惯例演化路径的关键,决定企业惯例演进的是较高顺序的惯例与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组成的情景关系。当这一情景关系不敏感时,企业惯例就会进行自我复制,企业惯例不会发生变异,而当情景关系具有敏感性时,企业惯例就会发生变异。
  3 企业惯例演化是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当较高顺序的惯例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发生敏感匹配时,企业的惯例将会发生改变,而且会对修改后的惯例与环境的适应度进行反馈,当修改后的惯例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时,企业原有惯例就会被修改、重组,进而形成新的企业惯例,从而实现了企业惯例的循环演进。
  4 具有与环境变化产生敏感型情景关系惯例的企业,更能进行适应性学习,从而会更好地适应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因而,培养敏感的企业较高顺序的惯例就成为一种适应环境的途径,对环境变化的识别、分析和反应能力应该成为企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惯例是人类组织的核心特征,惯例的研究一直分散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并构成了若干理论的解释基础。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目前尚没有形成惯例研究的统一框架,甚至在惯例的内涵上面也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追本溯源从惯例演化的内涵出发,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惯例演化的动因,并结合组织情景对惯例演化路径进行了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惯例演化的模型。但是,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惯例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情景关系匹配的划分上太过简单,而且,对影响惯例演化的要素特别是惯例的自我适应性学习和主观能动性方面未作详尽的说明,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引入定量分析对这一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本文的评介能引起国内学者的进一步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束顺民)

标签:动因 演化 惯例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