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状元 > 正文

辽宁卷佳作选评(3篇):高中生精选佳作精评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题]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肩膀      是谁的肩膀扛起了五千年历史的风霜?是谁的肩膀承受了漫长岁月的无尽哀伤?是谁的肩膀担负着明天的希望?
  是他们!
  是隽刻于古老岩石上,不朽的他们――
  一、帝王
  千古帝王,悠悠岁月,家国兴亡,都在他们肩上。
  他们中的佼佼者,堪称那个时代的英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金戈铁马,踏着古道,策马而来,睿智而英勇的帝王,君临天下,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代,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使命。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唐的风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明清的庄严肃穆,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上不朽的绝唱。这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的风霜,都打在帝王的肩膀上。他们引领着人民,不断传承,向前,历史的车轮在他们的推动下,转向庄严,转向辉煌。
  你看,那千古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万里河山,挑在肩头上,重似千钧担,英雄们仰天长啸,唱一曲铁肩担道义的凯歌!
  二、文人
  文人是时代的记录者。
  帝王凭借战马和长矛,从地理上建立一个个国家;文人则用一支笔,用文字浸润一个国家,渲染一种氛围,培养一种气质。千百年后,人们也许会忘记这个朝代曾经拥有的疆域,但难以遗忘的是文人为这个朝代所培养的种种气质。
  先秦的散文,汉朝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文人为每个朝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不经意的吟唱中,在妙手偶成的文字里,在把酒言欢的谈笑间,一个时代的轮廓得到了完美的显现。
  帝王挥剑厮杀,文人浅酌低唱。帝王用血浸染历史,文人用墨书写历史。一红一黑,一个强硬一个柔和,一个霸气一个高雅,都美到了极致。
  文人对帝王说,江山得失在你的长剑中,而山河判断则在俺的笔尖下。
  三、我们
  帝王们用肩膀扛起了五千年历史的风霜,文人们用肩膀承受了漫长岁月的无尽哀伤,他们用血和墨书写了一部部厚重的历史,要我们坚守,要我们沿袭,要我们传承。
  现在的我们,肩膀还太稚嫩,还无力抵挡狂风暴雨,还无法挑起千钧重担。是谁还沉浸在辉煌的过去?是谁只一味逃避乏味的现在?是谁勇敢展望遥远的未来?
  不要以为我们没有了斗志,不要以为我们放弃了希望。时代的号角在向我们呼唤:“朋友,你胸中有一颗中华民族的心吗,那就让它跳动起来吧!你身体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吗,那就让它沸腾起来吧!”
  我们的肩膀连接大地的脉动,我们也背负着厚重的历史艰难跋涉。让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用自己的肩膀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明天的希望。
  点评:本文结构严谨,堪称“凤头”“猪肚”“豹尾”的经典之作。“凤头”部分用设问句构成排比修辞漂亮引入,十分得体。“猪肚”部分材料充实,写得深刻透彻,突显主题新颖独特。“豹尾”部分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余音绕梁。全文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富有文采。
  (周涛)
  
  肩膀
  
  历史的笔书写着伊人的故事,历史的画描绘着红颜的风姿,历史的琴高奏着巾帼的凯歌,远古的风沙尘中有一群用削肩扛起历史的女人。
  一、闺中小女削肩代父从军
  战火烧红了边疆的尘土,战鼓激荡着边疆的空气。非常时期,只得招兵、招兵、再招兵。木兰父榜上有名,且不说他年老体弱无力杀敌,光是这日夜的行军就得要了老爷子的命。无奈阿爷无大儿,木兰不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父客死他乡,毅然代父从军。
  这是怎样的孝心和勇气!一个织布、洗衣、烧饭的闺中弱女,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肩头扛起了从军打仗的责任,不仅要出生入死,还得细心隐藏自己的女儿身。她在军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使命,回到了故乡。
  木兰的削肩扛起了对父亲的爱,她用细弱的双肩为历史谱写了另类的壮歌。
  二、宫中巾帼肩负和平大任
  又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和亲的圣旨,让沉寂的后宫,像冷水溅进了滚烫的油锅,热闹开来。谁都知道,大漠的风能割人,大漠的狼会吃人,而大漠的人则就是野人。去大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辈子回不了中原不说,那茹毛饮血的日子想想都让人后背生凉。只有傻子才会扛起这折煞人的责任。
  但就有个傻子――王嫱。王嫱是标准的美人,一双灵动的大眼闪烁着女人的柔情,樱桃小嘴,芙蓉面,柳叶眉,细弱的双肩似乎禁不住和风的吹拂。水乡美人,硬是肩负起国家安宁的大任。只要人民有安乐日子过,她去大漠,哪怕是吹一辈子厉风又何妨。
  漫漫和亲路,长长和平途,悠悠驼铃声。昭君一曲惊大雁,从此安定五十年。
  王嫱的削肩扛起了对祖国的爱,她用瘦削的双肩,为历史谱写了奉献的赞歌。
  女人之肩,虽然细弱、瘦削,但却妩媚动人,她们勇敢而顽强地撑起了历史的天空,她们担负着重任的双肩让人折服,令人赞叹!
  点评:本文开头,运用排比句切入,简洁而富有文采,颇受阅卷老师青睐。中间部分,选材典型,分别表述木兰肩负替父从军之重任,凯旋归来的风彩。接着又展示王嫱用自己的削肩担负起和亲重任,迎来汉朝从此安定五十年的史实,两个女人之“肩膀”这一特写镜头,可以说是感人至深了。文章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
  (周涛)
  
  肩膀
  
  隔世的赞叹与追寻
  吹不尽大漠的青冢黄沙
  遥远的一滴桑梓泪
  揉碎了,飘散于蒙古草原上
  曾经那披着薄纱的娇柔臂膀
  扛不住汉家王朝的雄雄霸心
  一曲塞外赋,清晰了一个女子
  悲烈的形象
  朔漠久久为其歌唱,而我感黄昏
  伤逝一缕昭君孤寂的芳尘
  ――题记
  当读完翦伯赞对于“青冢”的历史溯源与探究后,我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一段由女人肩膀扛起来的历史,这种对于历史厚重与女性历史价值的回归思考是从其开始也最终归于其旨的。“举案齐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价值,在昭君这个人物上获得了颠覆,可以想像汉王朝在大败匈奴后,是否会想起这个扮演“和亲”主角的昭君,并终以最正视的眼光久久铭记,答案既是肯定又是否定的。前者是基于她的确是为汉王朝争取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得以消除匈奴之患,而后者是因为“儒学至上”的汉王朝将传统的伦理纲常发挥到了极至。她将青春付以一纸“和亲”的皇命,她不知自己已是一颗案上的棋子,丧失了自我,任天子摆布――多少年后人们还是在瞻仰她衣冠冢时会迷惑,昭君葬于何处?杀敌无数战功卓著的卫青有正式的墓地,且汉代历代帝王有着壮观的王陵,对此――己心不安。然他们己经被历史的风沙湮没,而那谜一样的墓地却在瞻仰者的心中完整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公元前33年那个被簇拥在车骑马上,肩负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到达漠北的昭君,那个客死塞外大漠,一缕绝世的芳尘被故乡后人牵引到秭归的庙中安息――一个疲惫的灵魂,一个被屈辱和亲深深扎进大漠的树,干枯着一个民族心中久久不能删去的隐痛。
  拥有绝世才能的她应有一段虽未被历史提及却浪漫依旧的爱情与生活,只因“历史”让她的绝美变成一种肩负、一种责任、一种希望,于此这美也美得更加凄丽更加恸彻心扉,伤逝之余也多了几分哀惋与感叹,“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或许东方虬的《昭君怨》以后人的感悟赋出了她的真心――“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后人再舞文弄墨也只是枉然,因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宿命,这就是一个人的历史责任――无论以何种形式:古徽州的道道贞节牌坊背后镌刻着多少孤独怨妇的泪水,却将“传统伦理”演绎得冠冕堂皇――但却不免伤痛。但是她们在那个时代维护了传统,传承着传统,那是她们的责任,是她们柔弱的肩膀上不得不烙下的历史痕迹――少一些辛辣的讽刺,多一些感怀的伤逝之情,于历史中去追寻那一缕散落的芳尘吧……
  风又起,沙满天,青冢依旧,昭君肩上那扛下历史的烙印――我看得清晰!!
  点评:本文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肩膀”的含义,从王昭君这么一个弱女子入手对“肩膀”进行独到的分析。从行文风格来看,可见作者语言功底的深厚以及思维的理性与开阔,从开篇到结尾,娓娓叙来,让人感觉清晰而自然。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昭君的伤逝,元帝的一道圣旨便让昭君这个绝世女子泪洒长途,谁人怜惜?而从元帝送昭君和亲的目的来看,她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的牺牲品,从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独到的“伤逝”。最后一段与段首呼应,更加增加了一种哀伤的气氛,使全文的感情基调更加突出!
  (金德军)[文题]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肩膀
  
  是谁的肩膀扛起了五千年历史的风霜?是谁的肩膀承受了漫长岁月的无尽哀伤?是谁的肩膀担负着明天的希望?
  是他们!
  是隽刻于古老岩石上,不朽的他们――
  一、帝王
  千古帝王,悠悠岁月,家国兴亡,都在他们肩上。
  他们中的佼佼者,堪称那个时代的英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金戈铁马,踏着古道,策马而来,睿智而英勇的帝王,君临天下,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代,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使命。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唐的风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明清的庄严肃穆,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上不朽的绝唱。这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的风霜,都打在帝王的肩膀上。他们引领着人民,不断传承,向前,历史的车轮在他们的推动下,转向庄严,转向辉煌。
  你看,那千古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万里河山,挑在肩头上,重似千钧担,英雄们仰天长啸,唱一曲铁肩担道义的凯歌!
  二、文人
  文人是时代的记录者。
  帝王凭借战马和长矛,从地理上建立一个个国家;文人则用一支笔,用文字浸润一个国家,渲染一种氛围,培养一种气质。千百年后,人们也许会忘记这个朝代曾经拥有的疆域,但难以遗忘的是文人为这个朝代所培养的种种气质。
  先秦的散文,汉朝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文人为每个朝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不经意的吟唱中,在妙手偶成的文字里,在把酒言欢的谈笑间,一个时代的轮廓得到了完美的显现。
  帝王挥剑厮杀,文人浅酌低唱。帝王用血浸染历史,文人用墨书写历史。一红一黑,一个强硬一个柔和,一个霸气一个高雅,都美到了极致。
  文人对帝王说,江山得失在你的长剑中,而山河判断则在俺的笔尖下。
  三、我们
  帝王们用肩膀扛起了五千年历史的风霜,文人们用肩膀承受了漫长岁月的无尽哀伤,他们用血和墨书写了一部部厚重的历史,要我们坚守,要我们沿袭,要我们传承。
  现在的我们,肩膀还太稚嫩,还无力抵挡狂风暴雨,还无法挑起千钧重担。是谁还沉浸在辉煌的过去?是谁只一味逃避乏味的现在?是谁勇敢展望遥远的未来?
  不要以为我们没有了斗志,不要以为我们放弃了希望。时代的号角在向我们呼唤:“朋友,你胸中有一颗中华民族的心吗,那就让它跳动起来吧!你身体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吗,那就让它沸腾起来吧!”
  我们的肩膀连接大地的脉动,我们也背负着厚重的历史艰难跋涉。让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用自己的肩膀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明天的希望。
  点评:本文结构严谨,堪称“凤头”“猪肚”“豹尾”的经典之作。“凤头”部分用设问句构成排比修辞漂亮引入,十分得体。“猪肚”部分材料充实,写得深刻透彻,突显主题新颖独特。“豹尾”部分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余音绕梁。全文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富有文采。
  (周涛)
  
  肩膀
  
  历史的笔书写着伊人的故事,历史的画描绘着红颜的风姿,历史的琴高奏着巾帼的凯歌,远古的风沙尘中有一群用削肩扛起历史的女人。
  一、闺中小女削肩代父从军
  战火烧红了边疆的尘土,战鼓激荡着边疆的空气。非常时期,只得招兵、招兵、再招兵。木兰父榜上有名,且不说他年老体弱无力杀敌,光是这日夜的行军就得要了老爷子的命。无奈阿爷无大儿,木兰不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父客死他乡,毅然代父从军。
  这是怎样的孝心和勇气!一个织布、洗衣、烧饭的闺中弱女,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肩头扛起了从军打仗的责任,不仅要出生入死,还得细心隐藏自己的女儿身。她在军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使命,回到了故乡。
  木兰的削肩扛起了对父亲的爱,她用细弱的双肩为历史谱写了另类的壮歌。
  二、宫中巾帼肩负和平大任
  又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和亲的圣旨,让沉寂的后宫,像冷水溅进了滚烫的油锅,热闹开来。谁都知道,大漠的风能割人,大漠的狼会吃人,而大漠的人则就是野人。去大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辈子回不了中原不说,那茹毛饮血的日子想想都让人后背生凉。只有傻子才会扛起这折煞人的责任。
  但就有个傻子――王嫱。王嫱是标准的美人,一双灵动的大眼闪烁着女人的柔情,樱桃小嘴,芙蓉面,柳叶眉,细弱的双肩似乎禁不住和风的吹拂。水乡美人,硬是肩负起国家安宁的大任。只要人民有安乐日子过,她去大漠,哪怕是吹一辈子厉风又何妨。
  漫漫和亲路,长长和平途,悠悠驼铃声。昭君一曲惊大雁,从此安定五十年。
  王嫱的削肩扛起了对祖国的爱,她用瘦削的双肩,为历史谱写了奉献的赞歌。
  女人之肩,虽然细弱、瘦削,但却妩媚动人,她们勇敢而顽强地撑起了历史的天空,她们担负着重任的双肩让人折服,令人赞叹!
  点评:本文开头,运用排比句切入,简洁而富有文采,颇受阅卷老师青睐。中间部分,选材典型,分别表述木兰肩负替父从军之重任,凯旋归来的风彩。接着又展示王嫱用自己的削肩担负起和亲重任,迎来汉朝从此安定五十年的史实,两个女人之“肩膀”这一特写镜头,可以说是感人至深了。文章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
  (周涛)
  
  肩膀
  
  隔世的赞叹与追寻
  吹不尽大漠的青冢黄沙
  遥远的一滴桑梓泪
  揉碎了,飘散于蒙古草原上
  曾经那披着薄纱的娇柔臂膀
  扛不住汉家王朝的雄雄霸心
  一曲塞外赋,清晰了一个女子
  悲烈的形象
  朔漠久久为其歌唱,而我感黄昏
  伤逝一缕昭君孤寂的芳尘
  ――题记
  当读完翦伯赞对于“青冢”的历史溯源与探究后,我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一段由女人肩膀扛起来的历史,这种对于历史厚重与女性历史价值的回归思考是从其开始也最终归于其旨的。“举案齐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价值,在昭君这个人物上获得了颠覆,可以想像汉王朝在大败匈奴后,是否会想起这个扮演“和亲”主角的昭君,并终以最正视的眼光久久铭记,答案既是肯定又是否定的。前者是基于她的确是为汉王朝争取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得以消除匈奴之患,而后者是因为“儒学至上”的汉王朝将传统的伦理纲常发挥到了极至。她将青春付以一纸“和亲”的皇命,她不知自己已是一颗案上的棋子,丧失了自我,任天子摆布――多少年后人们还是在瞻仰她衣冠冢时会迷惑,昭君葬于何处?杀敌无数战功卓著的卫青有正式的墓地,且汉代历代帝王有着壮观的王陵,对此――己心不安。然他们己经被历史的风沙湮没,而那谜一样的墓地却在瞻仰者的心中完整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公元前33年那个被簇拥在车骑马上,肩负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到达漠北的昭君,那个客死塞外大漠,一缕绝世的芳尘被故乡后人牵引到秭归的庙中安息――一个疲惫的灵魂,一个被屈辱和亲深深扎进大漠的树,干枯着一个民族心中久久不能删去的隐痛。
  拥有绝世才能的她应有一段虽未被历史提及却浪漫依旧的爱情与生活,只因“历史”让她的绝美变成一种肩负、一种责任、一种希望,于此这美也美得更加凄丽更加恸彻心扉,伤逝之余也多了几分哀惋与感叹,“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或许东方虬的《昭君怨》以后人的感悟赋出了她的真心――“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后人再舞文弄墨也只是枉然,因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宿命,这就是一个人的历史责任――无论以何种形式:古徽州的道道贞节牌坊背后镌刻着多少孤独怨妇的泪水,却将“传统伦理”演绎得冠冕堂皇――但却不免伤痛。但是她们在那个时代维护了传统,传承着传统,那是她们的责任,是她们柔弱的肩膀上不得不烙下的历史痕迹――少一些辛辣的讽刺,多一些感怀的伤逝之情,于历史中去追寻那一缕散落的芳尘吧……
  风又起,沙满天,青冢依旧,昭君肩上那扛下历史的烙印――我看得清晰!!
  点评:本文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肩膀”的含义,从王昭君这么一个弱女子入手对“肩膀”进行独到的分析。从行文风格来看,可见作者语言功底的深厚以及思维的理性与开阔,从开篇到结尾,娓娓叙来,让人感觉清晰而自然。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昭君的伤逝,元帝的一道圣旨便让昭君这个绝世女子泪洒长途,谁人怜惜?而从元帝送昭君和亲的目的来看,她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的牺牲品,从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独到的“伤逝”。最后一段与段首呼应,更加增加了一种哀伤的气氛,使全文的感情基调更加突出!
  (金德军)

标签:辽宁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