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研的创新通道―“问课”】 新课程教研版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课”这种教研方式也应运而生,它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深加工,是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创新通道,教师在不断的“问课”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问课;提高;减负;增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30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所谓“悟”,就是要反思,就是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一种回顾。因为“问”,才能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不断的反思自我,走出自己,突破自己,与新课程共成长。
  何为问课?所谓问课,就是指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批判地审视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分析、诊断、反思等方式,或给予肯定、鼓励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调整,将“会教”与“会问”结合起来,从而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改进化学教学手段、完善化学教学方法、提升化学教学水平。
  一、重视课前问课,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课前问课具有前瞻性,它可以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如在教高中化学第一课前,我们除了需要了解新的班级学生的组成结构等基本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与经验。若能在教学前反思清楚,则在进行“课题1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就不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化学知识点上,而是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我们就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而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去体悟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若能通过这种教学前的问课,那么形成的教学设计就一定具有个性化,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的基本理念。
  二、关注课中问课,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把这台戏演的尽量的精彩,那么,就应该以自己的机智时刻准备应付舞台上的种种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要学会“课中问”。课中问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种问指向于当前的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设问,包括内容呈现的次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等等。这种问课具有监控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问”自己的教学行为,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有效地修正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高三复习课中,课中问课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热衷于“一言堂”,将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重复得索然无味。像这种教学就需要调整,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编制一些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作背景来展开复习。又如在“实践与活动”的一些探究课上,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时间,顺应学生的探究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增效落到实处。
  三、实施课后问课,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课后问课是教师授课后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教研方式,尤其是适逢公开课教学、教学基本功大赛课,课后问课就更能凸显作用与价值。通常这种问课可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①问效果:检验一堂化学课是“有效”还是“无效”,是“高效”还是“低效”,关键是学生的收获。反思我们的一些化学课堂教学,学生是热热闹闹,教师是忙忙碌碌,但课后学生收获甚少,究其原因是教师过多的注重形式,没有准确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容量少,活动多,学生明显吃不“饱”;②问设计: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剧本”,一个好的“剧本”无疑是一节优秀化学课的基础,例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新颖,创设的情境是否是与主题相关,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驱动性;再有学生的实验探究是否有价值,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可行,这些都要在设计中有所体现,要力求让所有学生在所有环节中都有机会亲力亲为;③问得失:总结一节课,一定会有所得失,得到哪些,如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交流多,师生评价有效且多样,学生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等等,同样我们也要反思失在何处,尤其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悖之处,是方法不当还是手段单一,是例题不典型还是解释不清楚,是设计不合理还是操作不规范,是教师讲得太多还是学生思考不够深刻,是问题设置不够层次性,还是情境不够生活化等等。这些我们在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好,归纳好,以期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有所改进和突破。
  四、问课案例
  1.课前问课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钠与水的反应”的教学,开始时教师设计为:先向学生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再向学生讲述钠与水反应原理及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记录。这种设计其优点是节省了时间,但这种设计客观上“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亲历实验、参与讨论的权利,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为“教学”而设计教学,没有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问课,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采用了如下流程。
  【情景引入】录像画面简介。
  【教师质疑】如果你是消防员,一般物质失火怎样灭火?
  【交代任务】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
  【小组实验并总结】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猜想】刚才的录像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
  【教师提示】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
  【小组实验】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
  【小组汇报】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
  总结。
  这种调整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有效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减负的功能。
  2.课后问课
  《二氧化硫》课题一直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典型案例,笔者也曾经数次执教,每次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
  如第一次教学流程图:
  课后反思:
  反思一: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所有的学习内容,但学生本身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做实验,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更没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纵观整节课,有的是充分的预设,缺的是有效的生成。
  反思二: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仅用实验这唯一方法太显“单薄”,我们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和参与,多让学生在讨论和评价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改进:
  改进一:首先呈现有关二氧化硫的“功”与“过”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图片的有效信息,并总结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同时帮助学生改变对二氧化硫这一物质的成见,这样的改进既能体现二氧化硫的生活化,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进二:针对原设计中学生实验少且二氧化硫有毒的特点,我们找来了干净的注射器作仪器,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实验。事实上,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特别高,如在加热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后的溶液时,注射器的活塞也慢慢上移,学生对这一“异常”表示难理解,于是一场讨论便开始了……再如,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我们让学生做对比实验,学生不仅感知了二氧化硫还原性、漂白性的同,而且还借助对照实验发现了两者间的异,这样的改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基本理念。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问课可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升华中提高。化学教师在问课中学习,在问课中探索,在问课中成长。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在减负、增效的今天,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要注重过程,学会反思,善用问课,提升自我,提升课堂的品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 朱增华. 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J].化学教学,2005,(11)
  [3] 张建春.浅议化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0,(9)

标签:教研 新课程 通道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