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正文

2018美术鉴赏李松答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兴趣问题及研究】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1]学生学习如果没有兴趣,那他就不能获得探索知识带来的乐趣,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培养。   一、我校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
  (一)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概念缺乏兴趣。
  学生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门课,上课当做休息,很多学生做别科作业或者睡觉或者看杂志,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课。
  (二)学生非常缺乏美术鉴赏知识,更缺少对美的感受力。
  缺乏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翻开课本,对美术作品毫无感觉,停留在画的像就是好的阶段。
  二、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多数学生小学初中的美术课几乎没上过,对美术课完全没有概念。只有少数学生上过美术课,主要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为主,课堂比较松散,没有培养起认真上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更不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和美感的培养。
  (二)高考不考美术鉴赏,没有学习的动力。
  在当下功利性学习的环境中,与高考无关的课程都被学生拒之门外,如音体美课,社会实践课,信息技术课。
  (三)被动学习导致生活感受力无法成长。
  学生们自上学以来,生活方面被家长包办,学生被动的为分数学习,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既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也没有成长起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也就无法自主的感受艺术中的情境。
  三、改变现状的行动设计
  (一)灵活利用课本,自主补充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一级一级教下去,学生的对课本的接受能力越来越低了,固然有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问题,但是课本内容的陈旧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大胆删节课本内容,精讲提炼出来的问题。
  美术鉴赏很有意思,但教科书写的很乏味。我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用很浅显的话,简单总结出来,无需面面俱到,让学生建立一个提纲的概念,再慢慢往里填充。美育是一生的任务,中学阶段只需引领他们入门,入门的门槛要低,才能卸下他们的思想负担,进入艺术世界。
  第二,大量加入课本外的知识,略讲,用来拓展学生眼界。
  国内外的现代画家,本地的艺术现象,各种画展太多了,需要把适合学生的精心挑选出来,如内容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新奇有趣的等等。课本上的内容离学生太遥远了,只有联系到当下,联系到身边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
  (二)钻研授课方法。
  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要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法讲出来,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
  关注百家讲坛几年,我琢磨过纪连海和袁腾飞的讲课方式。他们有四个共同点,一是精深的研究专业,二是他们的语言最为风趣幽默,穿插许多趣闻甚至八卦,能时刻抓住学生的兴趣。考试肯定是不可能考趣闻的,但趣闻不是孤立的,是跟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提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能根据趣闻联想起相关的知识点。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让他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这种兴趣,不见得印象这么深刻。三是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四是都有一种对文化的温情和敬意,都试图给学生展示一种人生境界和心灵高度。他们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前途长远的考虑,他们的敬业,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爱上这门课。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给老师学的,喜欢老师就认真学,不喜欢老师就不认真学,所以老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遇到一位喜欢的老师,可能就会对这一科保持长久的兴趣,甚至获得人生的方向。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争当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的授课方法是用一种深入浅出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提炼出来的知识给学生讲明白,我讲,他们跟着我听,一边思考,这也体现了一种全员参与。实践部分需要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实现。
  (三)学科整合。
  知识本身就是个整体,在美术课上获得的新知识,可以插入地理历史体系,可以从文学里找到共同点,更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同的题材,这样在美术课上能够不断的获得惊喜,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我每次上课都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年轻的时候听音乐、读小说、看电影,都只是让生活增加趣味而已。只有在到了某个年纪,经历了人世的沧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真正体会某些艺术作品的内涵。”[2]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埋下这样一颗种子,随着阅历的增加,艺术品会逐渐显现自己的全部面目,完善人的生命。
  四、行动实施的过程
  (一)活用课本。
  课本只是个工具,只是个参考,真正要教好学生还是得考虑学生实际,利用好课本。既可以大胆削减课本内容,也可以增加,更可以颠倒课本次序。用批判的态度利用课本,给学生做一个有怀疑精神,能够独立思考的榜样。我分析了每一课的目的,用必要的经典作品和当代的作品来解释,一是了解经典,二是用学到的原则来分析当代的艺术,先学,后学以致用,这种方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首先,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学生。
  斯宾塞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就会失掉一半。”[3]美术鉴赏不参加高考是好事,不必去强记琐碎的美术史,而是单纯的为心灵的收获而鉴赏。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铸成,代表了艺术家的一段生命,反映了对生命对艺术对世界的探索和看法,可以深深的打动人的心灵。当我看画册或者阅读关于他们的书籍时,总会被他们深深感动,这种感动是美好的,是灵魂受到触动受到洗涤时的柔软,这是艺术的精髓所在,是欣赏艺术的目的。如果不把这一点传达给学生,那这个美术鉴赏就是失败的。
  其次,培养审美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
  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大师一般都有很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学生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好奇心,就想看看他的画,在这种前提下,再输入大师的艺术,学生就比较容易感同身受,容易理解大师的艺术。
  再次,捕捉提高审美能力的教机
  “感受力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使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4]在最初的时候,尽可能的用比较高的品味去培养感受力,慢慢的,学生会自动的把生活在低品味的东西剔除出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教机是非常宝贵的,能抓住和利用好教机也是非常能够考验老师素质和能力的。
  (二)美术鉴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我的课件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画廊之旅”,介绍鉴赏知识和分析美术作品;二是“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我拍摄身边有美感的情景,分享给他们,指引他们去关注身边之美。三是“每周一推”,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书和电影,并听取他们的感受。
  五、行动实施的结论
  (一)学生的生活需要榜样。
  样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能是艺术家本人。什么样的榜样铸造什么样的人生,在学生需要榜样的时候,老师有责任提供优秀的榜样,给他们的人生做指引。
  拿到反馈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的生活太盲目了,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上学是为什么。只是机械的学习,被迫的学习,太需要接受人生的指引了。我推荐的书和电影都描写了种种执着的人生过程或者片段,虽然这些书和电影都是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作品,但是让我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人引领他们感受这些。从他们阅读后的震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太需要这个了。
  (二)做一个真实的老师。
  我觉得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真实,真情。有的老师说不喜欢在课堂露自己太多,太多当然不好,但只讲知识会比较枯燥,八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网络大学无疾而终就是个例子。学生需要的不紧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一种温情传达,一种个性的感染,一种独特的对待。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2]傅佩荣.《哲学与人生II》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136页
  [3]《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第6页
  [4]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204页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

标签:鉴赏 课堂 兴趣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