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中考作文问与答

时间:2017-03-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如何解答中考中的综合开放性试题

="txt">河北 许海军

近年来,中考中历史综合开放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综合开放”。“综合”它有材料的综合,有图、文、表的综合,有各类题型合一题。“开放”它有材料的信息新颖,发问的讨论式、开放式,答案的灵活性。其模式有图表综合型、文字综合型、图表文综合型。

题型一:此类题型集填空、选择、材料题型于一体,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图表,要求学生填图填表、识图识表、回答所提示问题,最后联系教材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或启示。

【例题】(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并茂型综合开放性的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和图片,从题意中获取解题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试题。从题干和图片中可以得出,本题所示的废墟是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最后,分析选项可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造成了图片中的废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题型二:这类题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既是闭卷考试的压轴题,又是开卷考试的必考题型。题型的特点是给出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多种形式、多方面发问,综合性极强、灵活性大。解这类题型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仔细观察图表,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有用的信息,把所学知识和图、文、表有机结合起来,依次答题。

【例题】(2007·河北)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综合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的分析、归纳、应用能力。本题的三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历史知识完成表格;第二个问题分析原因,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个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并带有政史结合的色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利用所学知识一一解答。

【参考答案】

(1)林则徐: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广东积极防御英军;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口。共同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或维护了民族尊严。

(2)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当局腐败等。

(3)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

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历史列举题的解题技巧

河北石家庄市少年素质教育报 许海军

历史列举题的题型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它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基本能力。它相对问答题语言要简洁明了一些,几乎与中考历史材料题处在同一层次的考试区分度上。

历史列举题是命题的好方式,许多省区的中考历史试题都沿用此种方式命题。

历史列举题的命题结构形式一般表现出: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归类形式的列举,有合并同类相异的列举,有结合概括综合性的列举,有比较对比型的列举,其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具有很强的明彻性。

历史列举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①认真审题。审出范围,审出类别,审出具体内容,方可作答。②作答时,按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点到为止,即做到简洁明了。③答题时要求规范、系列化、条理化。

【题型一】横向列举题

横向列举题主要以考查某单元、课的系统知识为主。横向列举题的答案要点分布在知识“块”中,跨度不大,答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是前后相承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横向列举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组织和识记能力,类似问答题中的简答题。

解答横向列举题要求在平时复习时,要认真地逐单元、逐课逐段地阅读教材,牢记知识点,掌握每个单元、课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要点。

【例题】(2007·江苏宿迁市)今年是我党建军8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分析】本题以时政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了我军的名称历史演变和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战役。

【答案】(1)中国工农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2)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或淮海战役或平津战役)。

【题型二】纵向列举题

纵向列举题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点”为主。答案散见于各单元、课中,甚至所有教材中,跨度较大。纵向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分门别类,融会贯通。考查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尤其是联想能力。

解答纵向列举题要求先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然后提炼要点。纵向列举题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后的运用能力。

【例题】(2007·湖北十堰)写出下列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年代、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设计京张铁路

(2)1912年元旦

(3)《天演论》

(4)《海国图志》

(5)袁隆平

(6)两弹元勋

(7)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分析】本题纵向地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知识,考查方式以人物为中心,实质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答案】(1)詹天佑。(2)中华民国成立。(3)严复。(4)魏源。(5)籼型杂交水稻。(6)邓稼先。(7)邓小平。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河北石家庄市少年素质教育报 许海军

一、解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

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二、实战练习

【例题】(2007·湖北恩施州)据史分析,回答问题

篇二:醉翁亭记中考问答题

“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醉翁亭”命名的由来:太守自谓也。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4)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 (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5)写出众人归时的情景的句子是: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

(6)写出众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7)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表现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从而通过“ 醉 ”字来表现

太守之乐。

(9)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10)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 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

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1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8.问答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

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

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

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之乐衬托,再用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__与民同乐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

答:(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综观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 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

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序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8.试从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等方面比较《岳阳楼记》及《醉翁亭记》的异同。

相同:二者都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情怀,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异:①结构技巧有别《岳》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最后精

辟议论,《醉》以“乐”提挈全篇,环环相扣 。②语言表述有别:《岳》骈散结合,四字短

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可从句式或内容方面分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答:(1)句式: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乐美。

10.文中连用21个“也”字,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其作用?

答: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

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11.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12.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13.《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

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

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

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1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_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2

分)

16.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共4分。共两个要点,

每个要点2分)

17."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中考作文问与答)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

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18.“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19.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句成双成对。《醉》则多用长句。③主题深度有别:《岳》直抒胸臆。《醉》含蓄深沉。(2)内容:抓住了一天内景色的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来写。

2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1.“至于负者歌于途??滁人游也”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男女老幼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构成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出游图。

22.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23.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24.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25.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6.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28.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 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4分)

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采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

29.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0. 《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

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31. 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山水之乐做铺垫,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2. 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①醉和乐是统一的 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33. .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他们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己任,都有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报复。而其他的迁客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胸襟没有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胸襟旷达。

34.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后天??

3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如两题都答只评第一题)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段(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主要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

乙段(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主要写 太守与民同乐。

(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36.(甲)《岳阳楼记》写登楼所见,(乙)《醉翁亭记》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2006新疆中考题)

(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

37.【甲】(桃花源记)【乙】(醉翁亭记)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篇三:互动PK问答题

>

2、 新娘最喜欢吃什么?A、巧克力 B、绿茶

3、 新郎偏爱的颜色?A、蓝色 B、白色

4、 新郎为新娘买的第一件东西是什么呢?A、手套B戒指

5、 成就美满姻缘的两个人认识了多久才走上红毯?A、三年 B两年

6、 美丽的新娘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A、睡觉 B游泳

7、 最浪漫的求婚时刻是在哪里?A、世纪广场 B家里

8、 新娘最害怕的动物是什么?A、小强B蛇

9、 新郎在一天之内曾给新娘最多打过多少次电话?A、32次 B27次

10、 两个在恋爱过程中的人难免羞涩,那是谁先向对方表达爱意的呢?A新郎 B新娘

11、 新郎在第一次登门新娘家时,为将来的岳父、岳母大人送上的什么?A、大闸蟹 B

烟酒

12、 在遇到难解的事情时,难免会有分歧,新娘在和新郎赌气的过程中,最长曾多久没

和新郎说话?A、半天 B、一小时

13、 新郎让新娘最喜欢的地方(优点)是什么?A、聪明 B、老实

14、 新郎在陪新娘逛街时曾遇到过最尴尬的一件事情是什么?A、忘记的带钱包 B、穿

了不同的袜子

15、 两人一同观看的电影是哪部?A、甜蜜蜜 B,男儿本色

16、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两人是谁烧饭比较好呢?A、新郎 B、新娘

17、 新郎觉得新娘身上什么地方最美?A,手B,眼睛

18、 两人在第一次领养的宠物是什么?A,猫 B,狗

19、 新郎最爱玩的网络游戏是什么?A,彩虹岛 B,魔兽世界

20、 新郎新娘第一次旅行的地方是哪里?A,无锡B,杭州

1.B 2.B 3.A 4.B 5.B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B

16.A17.B 18.A 19.A 20A

标签:作文 中考 问与答 作文百问百答 你问我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