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周记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上一句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一个语文老师要想上一堂完美的公开课真是“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在公开课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源头”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语文;优质课;适合;文本;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31-1
  
  近日有幸观摩了某市的高中优秀课评比,不由生出许多感慨和叹息:一个语文老师要想上一堂完美的公开课真是“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在公开课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源头”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源头之一:选择适合教者的文本
  按理说,语文老师是没有权利选择教学内容的,只要是教材中的文章你都必须教!但作为公开课或竞赛课,如果允许教者自选教学内容,那么教者在上公开课之前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那样才能上得得心应手。那么教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呢?
  1.根据教者的特长选文本
  比如文言、诗歌类文本,就需要学生的朗读,而学生的朗读又需要教者朗读的指导示范,如果教者自己不擅长朗读或者音色音质都有欠缺,就要果断地舍弃这一类文本。笔者认为与其听名家的朗读,还不如自己模仿名家,再加入自己的理解范读,那样会让学生更快地走近文本,也走近教者。本次大赛中,有位老师选择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上老师虽然也读了,学生也读了,但因为这位老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朗读功力也较差,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未能进入状态,老师虽尽力在抒发感情,在抑扬顿挫,但听课的人都未能被感染。
  2.根据教者的研究专长选文本
  比如有人研究鲁迅,那就选鲁迅的文章;有人喜欢苏轼,那就选苏轼的诗词;有人偏爱韩少功,那就选韩少功的散文。比如有人研究叙事性结构,那就选《一个人的遭遇》;这次大赛中,有位老师研究了丫杈结构,他选《游褒禅山记》,令人惊叹。
  3.根据教者的内蕴气质选文本
  比如一个理性多于感性的老师,就更适合上重在“理性”上挖掘的文本,而要舍弃重在“情感”抒发的文本。
  教学以学生为对象,实为师生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话题”来自课文,而课文后面站着作者。这种“三角关系”使对话复杂化了:学生读课文,实质上是学生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对作者所记、所议、所感予以理解与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各种帮助,使对话得以展开与深入。为了提高对话效率,教师事先必须与作者有多次对话,而且自认为比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更宽广、更全面、更深刻,因而能够给学生以即时的、高明的帮助。因此,只有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文本,才能更快地走近文本,细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以期达到与作者进行飞越时空的交流沟通。
  源头之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语文课应该是最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是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的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挥个人潜能的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公开教授的语文课更要显得“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这个“活”,这个“趣”必须在学生完全进入文本后才有可能实现。那么什么样的文本才是适合公开课教学的文本呢?
  1.篇幅要短小精悍的
  大多数公开课多是借班上课,无法像平时常态课那样充分备学生,那么就得选择篇幅短小精悍的文本来给学生阅读,学生才能快速阅读文本,快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这次大赛中很多人选择了非常长的文章,比如《绝地之音》《春意挂上柳梢头》等,学生匆忙之间无法读通文本,使得课堂上只有老师唱着痛苦孤单的独角戏。
  2.语言要浅显易懂的
  大多数公开课学生无法充分预习文本,要想让学生迅速读懂文本,掌握文章的精髓,必须选择语言浅显易懂的文字。这次大赛中有人选择《绝地之音》《寒风吹彻》等文章,上课时明显感觉到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很大。学生已经不是积极的参与者,而成了一个冷眼的旁观者,那是因为学生未能读懂这些文章。
  有人可能有所顾虑,浅显的文本没有东西可讲。其实很多的文本在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内蕴,而越看似浅显的文字,教者越要从中挖掘出深意,这深意无疑是这一课的亮点。比如在这次大赛中有一篇题为《父亲》的课文,教者解读出的就是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出的对父亲的爱。其实真是这样吗?有位评委的观点让人拍案叫绝,他认为本文另有深意,不是简单的父子之爱:本文的父亲由原来在农村对“我”呵斥,到自信满满地送“我”上学,做“我”的保护神,再到最后和老师搭话,却因老师听不懂而怏怏。这整个过程,父亲越走越矮,父亲由原来的保护神变成了“我”前进的路障,原来的高大在到达城市后轰然倒塌,这是生活中的一次偶然,却也是一种必然。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施教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渠道,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对话和探究学习的舞台,学生冷眼旁观文本,教者再努力也无法达成互动。
  源头之三:选择精巧的切入口
  语文课应该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且不说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来。而一堂公开课能看出老师个性的其中之一,便是文本教学的切入口。
  这次大赛中大家公认的一堂课是《西厢记》,本文教者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西厢记的不同评价切入,全课围绕宝钗的“乱了性情”和黛玉的“满口余香”提问,把学生带进思维的深谷,教师的切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着教者的思维,一堂课很好地完成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
  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再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才能为课堂锦上添花。

标签:活水 源头 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