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人为什么有狐臭_为什么要来 为什么要去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兰州:红景天、票贩子、“摇耳朵”、牛肉面      刚下飞机,大伙儿就兵分两路:一路由Young Chen带队,直奔药店,目标;治高原反应的特效药――红景天。另一路由邱刚率领,直扑火车站,目标:当晚赴西宁的火车票。大家约定在著名的兰州拉面连锁店――金鼎牛肉面集合。我,Emily和邱刚三个人在车站四处乱窜,没办法,到处都是人,每一个售票窗口都排着长龙。费尽周折挤到前面只换来一句:“到西宁的卖完了。”没办法,只好多付四十元从黄牛那里搞来七张坐票。感觉嘛,有点像特务接头。特别是邱刚,梳着小分头,表情严肃,整个一可疑分子。
  到了牛肉面馆里,Young Chen他们正好点菜呢。“红景天买着了吗?”“没问题,一会药店的人就给送来。”不一会儿,脸颊红扑扑的女服务员端上凉菜。“这是什么?”大家指着一盘脆生生的卤菜,有点儿像猪耳朵丝,尝起来却更为鲜嫩。不可能啊,这里明明是清真餐馆嘛。“摇耳朵。”女服务员咬字清晰地回答。什么?“摇耳朵。”她又重复了一遍,声音更大,脸也更红了。怎么这里的普通话咱听不懂?我们面面相觑,深刻地体会到了“鸭子听雷”的感觉。经过一番比手划脚,最后才算弄明白是羊耳朵。嘿!原来这里的喉音偏重,愣把大家给折腾了一番。说笑间,点的面已经上来了,果真有七种尺寸:一细、二细、毛细、韭叶、一宽、二宽、大宽。最粗的大宽有筷子头一样大小,而最细的毛细居然能穿过绣花针呢!房间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叹。细细看来,黄色的面,白色的萝卜片,碧绿的葱花,鲜红的辣椒,清清亮亮的牛骨汤,清清爽爽十分养眼,还透着股扑鼻的香,与厦门满大街所谓的“兰州拉面”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苍白无味,还加了一堆榨菜末来吊胃口,而前者,则是吃了一次就―辈子忘不了的美食呢。看来,“一出了兰州,天下就没有兰州拉面”这句话真是没有错呢!香,真香!大伙儿一个个吃得满头大汗,有人索性端过盛面的大汤盆,往里加了一大勺辣椒油,就着盆边“呼噜呼噜”地吃起来,就差没蹲到椅子上去。至于我嘛,呵呵,还是比较斯文地“消灭”了两碗“韭叶”(个人认为这个尺寸的面最好吃,最入味)。吃完面,服务员领进来一个帅帅的回族小伙子,文质彬彬,戴副金丝眼镜,说是这里的厨师长,要给我们表演拉面的绝活。众人一下来了兴致,纷纷准备好“长枪短炮”,调整焦距。只见他只抻了两下,原本胖胖的面团就在他手中轻轻松松成为一把面条,整个动作干净利落,就像魔术表演。一点也不像厦门的拉面师傅,费了很大力气,还甩得案板“乒乓”作响,看得人很累。大家一拥而上,脸上满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有人看得手痒,当场“偷师”,无奈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不出所料,面团干脆利落地掉在了地上(浪费啊!)师傅趁兴还表演了梭形拉面,每一根面条的横截面都呈三角形,齐齐整整的,就像机器压制出来的一样,这又让我们开了一回眼界。喝彩声、掌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下午两点多,药店的伙计送来了药,大伙儿郑重地服了两颗,用来预防高原反应。看看离发车时间还早,大家一致决定出去转转,顺便补充点食物和水。毕竟,要在火车上熬好几个钟头呢。出了包厢门,“唰”地一下,外头的客人都朝我们看过来,看来我们这伙人还真的有点吵呢。
  
  K427次列车:“小鸟食品”
  
  黄昏时分,大伙儿拎着矿泉水和食物上了火车一看,七个座位被安排在三个地方(黄牛票,真是不可靠啊!)好在这里的回族大哥都很豪爽,二话没说,就把靠窗的位置让给了我们。腆着脸,我们六个面对面坐到一块。至于邱刚嘛,呵呵,真不好意思啊,就安排他发挥外交才干去旁边“睦邻友好”吧。我和惠琳拿出下午的新发现。“这是什么,鸟食吗?”大家立即凑了过来。“葵花子么!”有人不屑一顾。“喂,看清楚啦!你见过这么小的葵花子吗?”惠琳大声抗议。“不像,”Young Chen放下手中的红茶糖,拈起一颗“鸟食”,放在嘴里细细品尝:“唔,有种特别的清香。”几个“好奇宝宝”立即纷纷仿效。“什么呀?还是尝不出来。”“对啊,这么小,可比瓜子难嗑多了。”……EMILY转过头来,透过薄薄的眼镜片认真地审视我:“你确定这是给人吃的吗?”晕!我可是花了一块钱从卖煮花生瓜子的小摊上弄来的,同样分量的葵花子只要五毛钱咧!哼,不识货。“告诉你们吧,”我得意洋洋地宣布:“这是炒麦子。不过,要嗑得漂亮,可得有一定技巧才行呢。”“是吗?哈哈,我最喜欢挑战了!”话音未落,Young Chen已经急不可耐地抓了一大把放到自己面前。突然,邱刚不知从哪儿探过头来:“红景天吃了吗?要按时吃药!”大家只好悻悻地放下零食,乖乖吃药。我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真是见鬼了,上午还好好的,自从中午吃了药就开始晕乎乎的。算了,顺其自然吧,相信药物还不如相信自己。夜幕陶临,原来一直在车窗外静静陪伴着我们的黄河也看不见踪影了。车厢里的气氛还是很热闹,大家一起分享带来的食物,聊天,说笑话,一点也没有平日公司里的拘谨模样,那种感觉嘛,还真有点像学生时代集体出游的惬意。看着一旁正兴高采烈对着一群回族老乡演示数码相机的EMILY,说真的,在此之前,我根本不认得她(“这是实话,”EMILY补充:“我也是。”),只是在出发前的预备会上见过两面,当时看她严肃的样儿,我还以为她不好相处呢!啧啧,真让人难以想像这是同一个人。
  夜里九点多,晚点的火车终于开始进站了,这是我一生中第二次“月黑风高入西宁”了。(第一次在2000年夏,当时我由兰州进西宁,游览青海湖,塔尔寺之后又折回兰州,踏上古丝绸之路,直奔新疆而去。)时过境迁,不知这座城市是否还像记忆中那样宁静?正在浮想联翩之时,Young Chen兴奋地冲过来展示:“看,我现在已经能嗑得很漂亮啦!”天!敢情他老人家刚刚一直默不作声,却是在苦练嗑炒麦子的技术呢。看看他手中完整的麦子皮,不禁让人感叹“熟能生巧”的古训一点儿都没错。
  
  西宁:水井巷
  
  出了车站,前来接站的司机赵师傅早已等候在外面(我们事先通过旅行社租了一辆车以方便大家游览青海湖)。早就知道西宁的小吃十分有特色,大家一致决定到小吃街解决晚餐,哦,不,应该是夜宵了。
  半个钟头之后,面包车拐进了一个路口,头顶上的拱门上刻着三个字“水并巷”。老赵说了声:“到了。”大家立即迫不及待地跳下车,鬼子进村般一拥而入。可能是时间真的太晚了,(已近子夜),天气也变得很冷,大多数摊贩早巳收摊,只有市场东边几家固定店面还有灯光。寻得一家称作“名家烤羊肉”的小店,看看生意较为红火,大家“哄”地一声挤进了门。只见靠门的地方横着一个大炉子,红彤彤的火苗上滚着热粥,一边的炭火上,整整齐齐地躺着红白相间的羊肉串,金黄的羊油不时从肉串上滴落,“滋”地一声,便有青色的烟从炉上窜起,随之而来的,还有满鼻子烤肉的浓香,在这冷冷的夜里,真是充满了诱惑!“几位吃点什么?”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回族胖师傅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你这里都有什么呀?”嘿,怎么每次进餐馆第一句话都是这个,真是没创意。当然师傅一点儿也不介意:“羊肉串,羊腰子,羊肠子,麦仁饭,……”吞了吞口水,我开始点菜:“羊肉串,羊腰子,羊肠子,烤饼子,每人两个,先尝尝,味道好了再要,……”“对,对,先尝尝!”……“我的不要太辣”,……“我的要烤熟一点”,……“我的要嫩一点”,……众人七嘴八舌吩咐。好在胖胖的回族师傅脾气极好,笑眯眯地一一答应。“有手抓肉吗?来个手抓肉:”有人一脸渴望,一边还在绘声绘色地描述:“就是电视上一大群人围坐在火炉边用手抓着吃的那种,旁边还有人弹着冬不拉。”我暗自翻了翻白眼,心想,“拜托,这里是回族店,哪来新疆哈萨克的冬不拉啊?”果真师傅答话了:“你要凉吃还是热吃?”呵呵,连吃法都跟我在新疆吃的不一样,看来二者大相径庭,干脆凉的热的各来一份。一会工夫,热腾腾的食物摆了上来,羊肉串肥而不腻,羊肠子又脆又滑,值得一提的是烧饼子:白白胖胖的烤饼抹上羊油,加上孜然,盐,辣椒末,胡椒,芝麻粒等香料,放在炭火上烤,直到其表皮变为焦黄色,沁得出油来。拿在手中,热呼呼,香喷喷,咬上一口,酥酥嫩嫩,富有弹性。小麦的清香与羊油的醇香在其他调料的作用下,主题鲜明,相得益彰,与新疆有名的“馕坑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伙正吃得兴起,师傅端上个大大的不锈钢盘子,里面是剁成一块一块白白的羊肉,旁边还有一大碟酱料,“这是凉吃的手抓肉,选的是羊腿子上的肉,这个是蒜酱,用来蘸着吃。”因为一心想尝尝原味,我试着不蘸作料吃了一块,凉凉的,有些腻。再蘸了蒜酱一尝,酸酸辣辣,腻味全无,估计是因为冷的羊肉比较腻,不好消化,因此才有这特制的蒜酱来配食,难怪当地有句俗话:“吃(羊)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虽然比不上“五香豆干+花生米”的妙处,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何况,随后,师傅又端上了热的手抓肉,与凉吃的不同,它是事先串在铁钎上用炭火烤好的,吃起来跟烤羊排差不多,就是肉比较多。而且,它的调料也是在烤制过程中直接刷上去的,比起凉吃的,我更偏爱热的,比较有味道嘛。但是凉吃的却很有地方特色,也算是独一无二的吧。我正在这边以美食家的态度认真地品尝着,那边却有人“不安于食(室)”。CEORGE提议:“我们也来碗粥吧!”说着手一指;“就像隔壁桌那样的。”麦仁饭很快就放在大家面前,看起来有点像煲仔粥,不过是用青稞做的,里面放上烤羊肉丁,碎胡萝卜,口感香糯。比起皮蛋瘦肉粥来,它的味道要厚重得多。在这寒冷的秋夜,一碗热腾腾的下去,保证让你一路暖到胃里,五脏六腑,那可真叫舒坦。
  
  到青海湖去!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大片大片广阔的草原出现了。天空也越发的低,朵朵棉花糖似的白云好像就悬挂在头顶上方,触手可及。连绵不绝的群山也离我们越来越近。记忆中那条美丽的公路切切实实就在脚下蜿蜒。我胸中被一种重逢的喜悦塞得满满的,就像拜访一位久未谋面的好朋友。每座山峰,每片云,每幅经幡,甚至每棵小草看起来都是那么亲切。对于这块广袤深远的土地,短短两年算得了什么呢?无论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千百年来它依然横亘于地球一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我们终于“再见”了!记得吗?两年前初见你,满山遍野碧绿的青稞在风中摇曳,像潮水般翻滚涌动,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仿佛巨大灿烂的织锦一样朝着天的尽头不断地延伸;记得吗?临别之际,我望着通向黄河源的公路悄悄对你说:路那边是西藏吧,也不知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去看看?……而现在,我又回到了这里,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阿尼玛卿山默默祷告:感谢天,让我这么快就能够实现当初的愿望。冥冥中,是你在不停召唤吗?我的神山,我的高原?不知是哪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我回来了。不是夸张,当时我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后来站在青海湖畔,甚至还有种落泪的冲动。对于许多人来说,西藏是个遥远的梦,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一眼青藏高原,而上天却给了我两次亲近她的机会,不仅感觉到夏的温度,还触摸到秋的痕迹。
  车子还在疾驰,一路上除了三两个牧人和一位等着搭便车的年轻喇嘛以外,广阔的高原上几乎看不见其他旅行者,只有脚下的公路仍在无穷无尽地向前延伸,很有点美国西部牛仔片的味道。路边有大群大群的牦牛在悠闲地散步,间或有羊群穿越前方的公路,暂时阻挡住我们的去路。夏天里绿油油 的青稞浪,金灿灿的油菜花毯已不复见,暗赭色的裸露地表上只有点点墨绿挣扎着探出头来,这些苔类植物仿佛还要极力挽留夏季的辉煌。近处的草甸子也还算茂盛,只是萆尖已经枯黄,仅有根部还存着点儿暗绿留下。蒲公英已然完全成熟,毛茸茸的果实在风中摇摆,想要搭上秋天最后一班繁衍生息的船。高原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远远望去,深褐色的群峰在旷野深处起起落落,雪线以上则完全为一层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大概是高原的缘故,能见度极好,仿佛可以一眼看到山的那边。可是听老赵说那些山虽然看着很近,其实距离很远。真想过去的话,可得要开上半天车。当地有句俗话:“望山跑死马”,真是很形象的比喻呢。
  临近中午,一行人终于来到藏区四大圣湖之一的青海湖。藏传佛教视青海湖为“雍措赤雪嘉姆”,意为碧玉湖赤雪女王。每年农历7月15日在此举行祭海大典。青海湖蒙古语口㈠“库库诺尔”,藏语叫“温布措”,意思是“青色的海”,青海由此而得名。青海湖海拔3260多米,面积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余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最大的内陆湖(难怪被称作“海”,看起来也像海一样广阔,深远),远望是白雪覆盖的祁连山,近旁有藏、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帐篷。湖中盛产湟鱼,但是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考虑,不要去吃的好。因为即使在夏季,湖水的温度也很低,湟鱼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大约10年才能长一斤,是鸟岛上候鸟的惟一食物来源(这一段是抄来的,科普一下)。夏季里热闹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因为已经过了旅游旺季,湖边的帐篷早就拆得一干二净了,只有稀稀落落几个游人在闲逛(加上俺们,也不过小猫两三只)。望着湖畔依旧矗立的白塔,听经幡在风中猎猎翻动,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湖水淡淡的咸味却又让我觉得自己仿佛身在厦门的海边,一回头,就能看见满眼郁郁葱葱的相思树和红霞蔽日的凤凰花一样。常常有这样的经验:身处异乡,蓦然回首,总会发现家乡的影子。比如刚刚走过的一条小巷,或是路边的一堵断垣。每当这时,我总会欣喜地叫出来,为自己的小发现开心一下。我想,所谓旅行,很多的趣味也在于此。特别是独自上路的时候,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广阔的心去体会,去感觉。仔细分辨所有的不一样和一样,认真阅读每张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哪怕再荒凉,再寂寞的旅程也充满了趣味。
  正想得入神,耳畔传来嬉闹声。嚯,15155个当地妇女正团团围着Young Chen他们推荐自家的马匹。为首的少女肤色黝黑,大大的眼睛,颧骨处带着高原民族特有的“高原红”,笑靥如花,大概也就十五岁左右吧,一身打扮十分惹眼:头戴嫩绿的头巾,上面有金色的花纹,身穿杏色的衬衣,有着同样的金色花纹,披一袭黑色的袍子,领口和袖口都滚着豹纹的毛皮边。镶着红玛瑙和绿松石的白银耳坠在风中摇曳,胸前挂着五串同色的宝石项链。征得女孩同意后,大家纷纷上前仔细鉴赏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饰品。Young Chen更是借机狂拍个不停。还好姑娘只是腼腆地笑笑,并未要求什么报酬。否则,有人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啦。过了一会儿,Young Chen神秘兮兮地跑过来告诉大家他的新发现:这里女性都时髦把紧挨门牙的左右两颗牙齿用金子包起来,并以此为美。啧啧,真不愧是专业摄影师,观察得就是细致入微!不过,比起有些旅游景点的死缠烂打,强买强卖,这里的人们就要淳朴得多。当我婉言谢绝女孩的邀请之后,她只轻轻说了句:“如果你等会儿想骑马了,再来找我吧。”好温柔,我都有点后悔当初拒绝她了呢!

标签:要去 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