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海水火焰电影完整版【海水不能浇灭的火焰】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石岛原是一个荒岛,因多山而得名,我喜欢这样跟朋友介绍它:“沿着山东半岛往东走,往东走,一直往东走,在跌入大海之前,石岛将作最后的挽留。”据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两次提到石岛,将它与上海、广州并列为中国东方三大港口。今天的石岛虽然市政规模和经济实力远大于一般县城,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渔港小镇。这里的山并不高峻,却苍翠、宁静,像被雨水冲洗般不染尘埃。举目望去,到处红顶楼房,绿树街巷,雾气氤氲中透着小家碧玉之美。大凡到过石岛的人,都会被它特有的气质所吸引――小地方,大渔港,作为中国在海上走得最为遥远却又与陆地相连的城镇,石岛狭长的海岸线几乎为我们贡献了山海风光的所有特点。
  石岛是人间的石岛,但首先是大海的石岛,石头的倔强和海水的多情使它个性分明。住在这里久了,自然就是海的女儿,或者渴望成为海的女儿(纵是我这个来自山间田野的人也怀揣着日胜一日的波澜)。从六楼的高度看海,视野极为开阔,或安静或咆哮的大海和陆地保持着恰如其分的关系,涛声不再是光阴的点缀,而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闲暇时,我喜欢到渔市走走,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渔市忙碌而繁华,靠港的渔船,跳跃的鱼虾,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无不显示着难以言尽的生机;皮肤发亮的渔家汉子和裹着头巾的渔家女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他们黝黑的脸色和星星一样闪亮的眼眸透着大海给予的爱的光芒;走过清晨和黄昏,造船厂的雄心在海腥味的空气中如鱼得水……
  大海的广袤与深邃――或许就是大海本身――总让我想到远方:那无法抵达之处才是心灵的安息地。但我只是住在石岛,只能看见侧面的大海:海浪的喧嚣,水鸟的鸣叫,雾中的汽笛,轰响的马达和一只进入暮年的破旧木船……它们含着生活的盐分,把我渴望远行的灵魂一次次强行带回岸边,它们甚至不允许我在纸上走到生活之外。我曾写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句子:去年的阳光照在海岛上,航海水手抵达了港口。又或者:做你生活里唯一的证人,而这只能属于虚构手记。再或者:这一天不是13号,却发生了13号的事情。似乎无一字没有来历,又似乎连自己亦不知所云――它们不是讲述,不是记录,有一段时间,它们姑且被我理解为:诗歌。
  但诗歌又是什么?大海究竟需要不需要我为它写下不自量力的诗篇?古往今来,大海成就了多少诗人,就会淹死多少诗人。聂鲁达说:“我没有休息,同这些岩石并肩站在一起/在我的沉默中,大海动荡不息。”多么伟大的诗句啊,即便如此,聂鲁达仍然被博尔赫斯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有些才华”而已。想到这些,内心难免惶恐:我也有一片浩瀚海洋,但我的写作能上得岸来吗?
  有人在一枚贝壳上发现了大海的秘密:有人在潮涨潮落间体悟到人的哲学:而我渴望通过有节制的写作获得面对自然和生命时不可替代的欣悦或痛楚,进而证明大海作为一种背景既作用于我的生活,也修正过我的心灵。漫步在石岛的海岸线上,我想,那在海上寻找航线的目光多么不合时宜。那不放弃向大海致敬的胸襟多么值得我神往――回到前面的话题――诗歌是什么?对我而言,诗歌就是,只能是,海水不能浇灭的火焰在我有限的世界里熊熊燃烧,并使我的青春有所回忆,爱和生命有所担当。
  
  推荐理由:
  女性诗歌写作者如何表现大海?我们终于可以从东涯的诗里采寻找“这一个”的答案。很难见到哪位女诗人如此专注地书写着大海,生存地域提供给诗人东涯发现大海、通过大海来抒发情怀的丰厚的精神资源。诗人东涯生活与成长在黄海之滨,组诗《侧面的海》带着鲜活的海腥味,渔岛、码头、海潮、鸥鸟、赶海、织网……大海边的生活自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者又不拘泥于呈现这些海的基本元素,在她笔下有着更广阔的一片大海:我、人群和情感――“小镇浮在海面上,/我们浮在人世间”、“挂在船舷上的夕阳,以及岸边/那些黯淡的脸,那些忧伤。”通过这些诗歌,诗人东涯给我们提供了一片精神的疆域,一片无涯的大海!(蓝野)

标签:海水 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