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祝寿词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边界,主要特色取向包括突出的职业适应性,基础加特长,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及与地方社会文化相互融合,遵循整体最优,能力本位及与地方经济特征相结合原则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代重任。在社会分工日趋精致和“高深学问”愈发高深与高度分化的条件下,都必须考虑知识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边界问题。这进而涉及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什么标准和框架来培养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更好地完成其使命,不得不选择在我国被称之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取向
  1.突出的职业适应性
  这一点主要反映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方向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要求、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环节安排等诸多方面都考虑了职业实践的实际要求,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做好到实践中工作的思想准备以及符合新时期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因此,由于他们出众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还同时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2.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采取通识教育加专业特长或素质教育加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在专业方向设置上采用“一专多向”的设置方式,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主――子模块”的设置形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打破学科壁垒,采取专业基础与专门化课程“集成联动式”的组合,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的人才。
  3.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由于在入学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就业指导等环节中对教育主体普遍贯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理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了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扎根地方、深入职业实践一线的就业思想准备。此外,由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大部分来自于非重点或地方院校,明确自己的服务方向定位,对事业发展的期望值适中,再加之他们在校期间接受了更多的岗位实践锻炼,使得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4.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服务方向定位于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地域辽阔,而且是多民族国家,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结构特征等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相当的地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背景知识,在实践工作中与地方社会文化相融合,并且全面了解和熟练应用这些背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
  二、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政策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办好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障。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演进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国际和国内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要体现新观念的思想和要求。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观;多层面分类评价,多元化、科学化的教育质量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上要始终体现现代化的教育观,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方针,充分发挥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多样化的高质量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3.突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对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优化知识结构,突出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人才的个性特征,注重人文素质和塑造卓越的心理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识教育加专长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要求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重视通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区别开,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但其核心是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包括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思维意识与能力、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与职业精神等。
  三、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最优原则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系统论观点出发,追求培养方案的整体最优。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过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包括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规格要求的思考、课程体系的总体优化、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非教学培养途径的安排、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其中,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的确定要涉及专业与方向、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等矛盾的处理。教学与非教学培养途径之间的关系与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和效率也同样休戚相关。所以,要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系统总体最优的原则。
  2.“能力本位”原则
  大学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传递和存储知识,而应该更努力追求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重视能力
  的培养成为新旧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根本区别。能力本位思想赋予了新时期人才素质培养以新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各种素质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又以“能力”为视角,强调素质中的核心和显性部分―能力素质。能力本位强调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核心能力:认知与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与实践能力、转岗能力。
  3.与地方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相结合原则
  从前面谈到的应用型人才模式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应用型人才的服务方向定位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培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为所属地方和区域新时期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的,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是为所属地方和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
  由此可见,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须有所属地方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边界,主要特色取向包括突出的职业适应性,基础加特长,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及与地方社会文化相互融合,在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突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最优,能力本位及与地方经济特征相结合原则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标签:本科 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