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题班会 > 正文

历史的底线:历史上关于底线的故事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你没有高山的险峻锋利,却把人们攀援的欲望阻挡;你没有大海的浩淼深邃,却把人们横渡的欲望阻挡;你没有峡谷的冷风寒气,却把人们逾越的勇气阻挡。   就是那么一条线,限制。
  有人想进去,他们想冲上施展才华的舞台,但那台子太高,高过了他们那直伸的手臂,却低于他们的道德底线。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翘首企盼,皇城的使者为何还不露面,苏夫子心已焦。谁不想在朝廷展雄才伟略,谁不想以身正群吏,谁不想胡马匈兵驱之日远?苏轼也想。然而他的翘盼企及不了官官相护、暗世污流的政事,他向下望去,那样的生活离他的道德底线太远了。于是,他退了,边走还边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有人不想进去,就沏壶茶,旁观。
  想像着在某个阴雨的午后,旧上海的小茶馆里,张爱玲着一身玄紫,沏一壶茉莉香片,端坐在窗前看窗外的繁华与繁华背后的衰败。在袅袅的沉香屑的烟雾中,她只在看着,向你讲述有人《创世纪》,有人《多少恨》,有人《倾城之恋》。她不走进,也不想走进,外面不是她的生活,又远远低于她的生活准则与品位的底线。她只向你讲述一个比茉莉香片更苦的故事,让你也冷眼旁观那些底线以下的旧上海的悲苦、疯狂,让你思考人性。
  还有一种人,他走进,然后又走出来。也是戏剧性的、传奇性的让我们去揣摩他的底线。
  “不败吴无以雪耻!”铭记着这句话的范蠡上路了,带着西施,带着勾践的重托,带着计谋。不知是什么,让他与文仲死心塌地地追随越王;也不知是什么,让他在灭吴的庆功会上悄然离开。然后当文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才开始穿起自己攒下的第一吊钱;当勾践临死召唤他的名字时,他陶朱公,已是腰缠万贯的豪商巨贾。走进,灭吴,是他的忠诚底线;走出,隐退,是他的价值底线。
  我带着我的幼稚来品评历史的底线,或许有过于狭隘之处。但底线确实是那样一道无形的门墙,然而它也可以是一座园林,允你走进,许你游览,然后你也成为园林里的一道风景,永久定格。
  
  评语:本文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运用“总――分――总”的传统结构,为我们展开的简直就是一幅又一幅画卷。写苏东坡,写他的“退”,因为“进”再进一步就逾越了他心中的做人底线;写张爱玲,写她压根就没有“进”,而是“着一身玄紫,沏一壶茉莉香片”,始终护卫着自己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做人底线;写范蠡,写他的“进”与“退”,“走进,灭吴,是他的忠诚底线;走出,隐退,是他的价值底线”……她只写了三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然而却不单薄,很充实,奇妙来自例子的典型性和小作者铺叙的十分到位、妥帖,甚至用隽永来形容也是无溢美之嫌的!

标签:底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