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助学贷款 > 正文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

鐧惧害鎻愮ず锛氱綉涓婂彲鑳藉瓨鍦ㄨ櫄鍋囬噾铻嶇悊璐㈠拰璐锋鏈嶅姟淇℃伅锛岃璋ㄦ厧杈ㄥ埆锛屼粠姝h骞冲彴鑾峰緱閲戣瀺鐞嗚储鍜岃捶娆炬湇鍔′俊鎭傜櫨搴︿负鎮ㄦ彁渚涗簡璇﹀敖鐨勫畨鍏ㄤ笂缃戞寚鍗椼傝鍙傝?a href="https://safenote.baidu.com/riskboard/money" target="_blank">銆婄櫨搴﹀畨鍏ㄤ笂缃戞寚鍗?閲戣瀺鐞嗚储銆?/a>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

I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逐步推行, 越来越多家境困难的学生难以承受高昂的大学学费,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以 贷、 奖、 助、 勤、 补、 减 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孕育而生, 在该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占据着核心地位。

从 1999 年我国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以来, 数以百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并完成大学学业。

但是,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比较晚,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 以及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能否正确解决当前的这些问题、 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将对和谐校园与社会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理论基础、 作用进行了阐述, 回顾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供求矛盾大, 发展不平衡; 银行积极性不高, 惜贷 现象加剧; 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借款学生违约率高, 贷款实施的难度大。

笔者对这些问题从政府、 银行、 高校、 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建议。

全文旨在对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改革以及创新方面提供参考, 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平稳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 首先, 用系统观点, 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其实施的环境,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把有关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研究延伸到了空间、 时间两个维度上, 把研究的问题置于一个更宽广的领域范围内, 改变了以往研究中观点比较片面的缺点。

其次, 在深化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议时, 比较深入地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增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层次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f China 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rg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difficulty in the family"s student withstands the soaring college fee with difficulty, the university lives the question to highlight day by day impoverished. 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 by loans, awards, assistance, jobs, grant, reduction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form coexisting difficult student to fund system breeding to live, the national assistance loan system is occupying the core status in this system. Our country has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assistance loan since 1999, million counts the home economics difficult student through assists students the loan to be able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smoothly and to complete the university studies. But, our country assists students the loan system development to be quite late, also has the flaw in many aspects, as well as has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Whether we can solve these questions properl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will directly affect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societies. This thesis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meaning, nature, significance and theory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assistance loan. And the thesis looks back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ina s national assistance loan, analysis the current study-aid loan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he current national assistance loan existence"s subject matter is: intensive disparity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developed imbalance every district; policy-based loan contradicted with practical commercial operation process; it 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and the loan student violation rate is high; the banks are lack of enthusiasm, which is intensified the loan cherishing phenomenon.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incomplete, did no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he author try to analyze those questions from the government, bank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tudent s angle, proposed target-orient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e study-aid loan policy, which advances the state study-aid loan policy stead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novation spots are as follows: First, it takes the state study loan policy and the implement 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tends the state study-aid loan policy to two dimensions: space and time, put the research center into a broader scope, improved the shortcomings of seeing problem in one-side. Secondly, III when deepen and improved the state study-aid loan policy,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about enhance the student employment opportunity and the employment level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tate study-aid loa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V 目 录 第 1 章 导论................................................................................................................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 1. 1 研究背景..................................................................................................1 1. 1. 2 研究意义..................................................................................................2 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2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2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4 1. 3 研究思路、 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6 1. 4 研究方法..........................................................................................................6 1. 4. 1 文献研究法..............................................................................................6 1. 4. 2 比较研究法..............................................................................................6 1. 4. 3 系统分析法..............................................................................................7 1. 5 本文创新之处..................................................................................................7 第 2 章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8 2. 1 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8 2. 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9 2. 2. 1 政策性......................................................................................................9 2. 2. 2 商业性....................................................................................................10 2. 2. 3 风险性....................................................................................................10 2. 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11 2. 3. 1 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阶段(1999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 .................11 2. 3. 2 国家助学贷款推广和发展阶段(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 .....11 2. 3. 3 国家助学贷款调整和完善阶段(2004 年 6 月至今) .......................12 2. 4 理论基础........................................................................................................14 2. 4. 1 准公共产品理论....................................................................................14 2. 4. 2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15 2. 4. 3 信用风险理论........................................................................................15 第 3 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7 3. 1 国家助学贷款供给与需求矛盾大, 发展不均衡........................................17 3. 2 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 惜贷 现象加剧..................................................18 3. 3 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19 V 3. 3. 1 观念认识的不到位, 与银行配合不协调............................................19 3. 3. 2 宣传教育不到位, 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19 3. 4 借款学生违约率高, 贷款实施的难度大....................................................20 3. 4. 1 大学生的信用观念不强........................................................................20 3. 4. 2 借款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21 第 4 章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23 4. 1 从政府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24 4. 1. 1 完善法制建设, 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24 4. 1. 2 体制创新, 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25 4. 1. 3 提高政府汲取能力, 增加放贷总量....................................................27 4. 2 从银行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27 4. 2. 1 充分发挥银行的业务指导作用............................................................27 4. 2. 2 创新贷款偿还方式................................................................................27 4. 2. 3 提高贷后管理力度................................................................................28 4. 3 从高校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29 4. 3. 1 设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部门....................................................29 4. 3. 2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29 4. 3. 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30 4. 4 从学生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31 4. 4. 1 树立诚信观念, 形成责任意识............................................................31 4. 4. 2 提高就业水平, 增强还款能力............................................................31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33 参考文献......................................................................................................................34 致 谢............................................................................................................................36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说明..................................................................................37 1 第 1 章 导论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家从 1999 年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的扩招政策, 大学在校生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

根据 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到, 我国 2009 年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为 2144.7 万人, 而在 1999 年这一数字仅为 413 万人, 十余年的时间翻了 5 倍还多①。

除此之外, 1989 年 8 月, 国家财政部、 物价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 自此开始, 我国结束了原来沿用的 免费上大学 政策, 经过几年高校的 并轨 试点以后, 在1997 年,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刺激经济、 拉动内需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与国家财政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但在越来越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 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难以承担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据资料统计, 我国家庭贫困的学生数量大约占在校生人数的 20%, 其中特困生人数占的比例约为 8%②。

中央政府一直都十分关心如何使这些贫困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不能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探索, 我国逐步确立了以 贷、 奖、 助、 勤、 补、 减 几种形式同时并存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在该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占据着核心地位, 已成为资助高校贫困生最重要的举措。

我国从 1999 年开始首先在北京、 上海等八个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 并于 2000 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

这十几年来, 在党中央、 国务院的重视之下, 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0 年国家助学贷款突破 双百 , 即贷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 100 万人和 100 亿元, 皆创历史新高。

2010 年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贷款学生人数达 113. 84 万人, 较 2009 年增长 11. 6%; 新增贷款金额 114. 89 亿元,较 2009 年增长 32%③。

国家助学贷款为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燃眉之需, 使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

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起步比较晚,历时比较短, 在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尽如人意,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在国家助学贷 ①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② 方万曦.高校助困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08(18):254-255 ③ https:///show_news 2 款获得明显的社会效应的同时, 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助学贷款供需失衡, 银行提供的贷款额度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贷款违约现象严重, 导致商业银行 惜贷 现象加剧; 政府、 银行、 高校、 学生之间协调不够充分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出政府在提高自身的主体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如果不及时解决, 将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因此, 政府必须强化主体地位, 提升自身能力, 引导各部门把助学贷款工作做好做实, 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1. 1. 2 研究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促进了高等教育公正、 公平目标的实现, 在稳定社会大局、 稳定高校环境乃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 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运用金融手段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帮助贫困生进入大学的最好途径。

通过对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研究, 理清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参与各个主体的责任, 一方面能够促使政府更好地完善当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另一方面能够使真正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 从而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

同时, 贯彻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于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 降低高校的学费拖欠率、 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 助学贷款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助学方式, 它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制定了并实施了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面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可以采取相当成熟的办法进行处理。

以Milton Friedman、 Gary Becker、 D.Bruce Johnstone、 Maureen Woodhall、 Adrian Ziderman、 Douglas Albrecht 等学者为代表,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整个学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Milton Friedman(1955)[1]指出个人是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 理所应当支付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 从减少美国州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 设计了按个人收入比例还款型的助学贷款。

他认为: 应该让学生支付学费承担一部分学费成本, 3 而接受高等教育而借的贷款学生可以通过未来收入来偿还。

Gary Becker(1964) [2]在其著作《人力资本》 一书里面做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超过 12%, 上大学既能使个人获利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能提升专业技能, 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高的收入, 此观点成为支持学生通过贷款来投资高等教育的理由。

David.H.StockhanJon.S.Hesseldenz(1979)[3]对学生助学贷款拖欠做出了 预测, 通过他的调查研究发现, 可以从 5 个方面的综合特征对贷款学生违约拖欠进行预测, 按照主次因素依次分别是: 学生贷款期间成绩的平均分、 作文分数、 个人的综合级别、 心理抗压能力以及贷款的金额,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预测价值。

D.Bruce Johnstone(1986)[4] 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 就是在对美国、 德国、英国、 法国和瑞典的学生资助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成本分担理论认为, 高等教育必须是政府、 家庭和社会捐赠的团体或个人, 而且可以采取利用过去的收入、 现在的收入以及未来的收益的方式来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困境, 可以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实现。

所以成本分担理论为学生贷款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Maureen Woodhall(1987)[5] 从资助方式、 贷款条件、 贷款管理主体、 贷款金额、 还款期限和方式等方面结合对学生贷款的实践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施行助学贷款提出建议, 主要是从政府决策的角度看, 决策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贷款的各个环节, 这样才能应对引入学生贷款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将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Douglas Albrecht(1991)[6] 认为学生贷款是一个复杂且代价很大的项目,并不能十分轻松的收回成本。

在开始实施学生贷款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作支持: 信用体系的完善、 贷款偿还负担、 居民承担贷款利率的意愿、 学生资助应达到的目标。

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学生贷款的实施, 假如没有经过多方面的论证考虑,就开始实施学生贷款计划是非常不可取的。

Adrian Ziderman and Douglas Albrecht(1995)[7]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扩大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面临财政资金短缺, 此时学生贷款作为扩大财政经费的来源渠道之一应运而生。

同时认为学生贷款是一项花费比较高的方案, 很难满足收回贷款成本需求。

通过调查的手段,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贷款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借鉴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完善学生贷款的建议, 对世界各国制定学生贷款政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J.Fredencks Vlokwein and Bruce P.Szelest(1995)[8]通过分析高校和学生的特征得出结论: 很少有证据表明高校的特征对大学生贷款的偿还有影响, 但是可以 4 通过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大学学习期间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的个人特征来预测他们的偿还和拖欠贷款行为。

Kirk Montevorde(2000)[9] 以学生拖欠贷款的风险管理的视角,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 关于大学生贷款拖欠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以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比单纯的从道德上加以谴责分析更富有建设意义。

G. Psacham Poulos(2000)[10]从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角度, 主张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承担教育成本, 对高等教育进行补偿。

同时向那些渴望进入大学学习而缺乏资金无法完成学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最可取的手段就是为他们提供学生贷款, 原因是学生贷款集合了商业行为中的一切优势。

通过推行学生贷款, 不仅可以把更多的私人资本集中到高等教育领域, 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可以提升高校的教育品质, 提高高等教育的运行效率。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 近年来, 国内的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了研究: (1) 对国外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进行研究, 与我国的助学贷款模式进行比较, 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徐东华(2000)[11]通过对学生助学贷款偿还机制及偿还率的研究, 得出国际还款的年限一般都在 10 年以上, 而我国的还款期限较短,国际还款的负担率一般为 10%左右, 但我国的还款负担率偏重。

此外, 相当一部分国家的贷款偿还率都不高, 为了缓解高等教育投资问题, 建议对毕业生征税。

沈华、 沈红、 黄维(2000)[12]通过对美国、 加拿大、 韩国、 泰国等国家的学生贷款偿还负担进行分析, 提出了从负担率角度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模型的建议。

马经(2003)[13]研究了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 通过剖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学生贷款的案例, 其中包含了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和实践研究, 指出问题和不足, 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

安.玛莉(2004)[14]在研究美国的助学贷款的基础上, 提出在我国可以设立教育助学贷款的二级市场的建议。

通过借鉴国外助学贷款先进的运作和管理的经验, 来完善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

重点在于贷款的操作主体、 贷款的条件、贷款的类型和规模、 贷款的偿还方式等方面。

闫屹(2006)[15] 通过分析比较美国、 日本、 韩国三个国家的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基础之上, 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建议。

张安富、 肖洁(2007)[16]通过研究美国助学贷款利用中介机构和二级市场的运作, 创建了一套比较富有成效的运行模式, 这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助学贷款体 5 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袁东敏(2008)[17]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生资助制度, 得出非常重要的启示, 要解决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助学贷款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更好的履行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职责; 建立良好的学生贷款回收体系; 创新助学贷款业务。

满丽斯(2009)[18] 在借鉴美国、 英国、 日本、 澳大利亚、 新加坡等国家建立高校贫困生助学理念、 助学方式及助学管理等方面得失的基础之上, 与我国这些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相结合, 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助学贷款体系存在很多缺陷, 需要在这些进行改进, 并提出相关对策。

(2) 探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乔锦忠(2003)[19]、 李文利(2004)[20]、 吕炜等(2004)[21]、 李晓莉等(2007)[22]、 孙淼(2007)[23]、 冯森(2007)[24]、 张茂林和柳劲松(2008)[25]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得出,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存在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与需求非常不均衡, 远不能满足家庭困难学生对贷款的需求;地区之间、 高校之间和专业之间的贷款标准不一致; 学生贷款之后违约的现象比较普遍, 反过来导致银行 惜贷 现象加剧等等。

此外,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实践和政策制定存在着突出的差异与矛盾: 贷款由银行具体操作, 但方式由政府主导; 社会诚信度不高的环境下, 由政府信用担保贷款; 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难以调查落实, 但是发放贷款的对象非常明确; 借贷的条款很单一, 但借贷对象的实际情况迥异; 贷款的期限和还款方式不合理, 但贷款的目的很合理。

进而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当前这些问题的原因: 国家助学贷款现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 即运行中的政策性与政策上的商业性, 政府未尽到应有的责任, 设计出来的助学贷款模式不合理, 信用约束力不强, 缺乏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银行缺乏主动性, 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做支撑等等。

(3) 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对策建议的研究 褚保堂(1998)[26]对助学贷款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制度创新的目的及应该采取的创新策略。

认为一项成功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 应该采用 第三者插足 的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模式, 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和激励功能。

王培勋(2000)[27]探讨了为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更加平稳运行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消除银行之间的政策差别待遇,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能够在我国健康、 有序的发展下去; 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快建设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步伐, 加大力度对贷款贫困生进行有效管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国家要制定出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抑制学费的过快上涨, 增加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减轻居民家庭的经济负担, 避免高等教育的过度产业化、 市场化。

6 李暖均(2007)[28]提出对于贷款违约风险的控制是推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提议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 规范性的约束机制和偿还机制, 把违约率降到最低, 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机制的良性循环。

1. 3 研究思路、 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类整理, 分析和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接下来剖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和特征, 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 然后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些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政府、 银行、 高校、学生四个视角对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力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 阐明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确立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提出了文章要研究的问题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了概述。

包含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特征、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总结了全文, 并展望后续研究的内容和角度。

1. 4 研究方法 1. 4.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和相关国家政策的文件、 报告和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并对其进行分析, 本人大体上掌握了国家助学贷款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从中发现问题、 总结观点, 并为文章的论点积累了充足的论据, 通过借鉴与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本人的研究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1. 4. 2 比较研究法 本文比较分析了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容、 特征及成效; 而且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 互相学习的同时,还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取长补短, 作为完善和改进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用参照和借鉴。

7 1. 4. 3 系统分析法 以系统的观点, 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体系, 它在分析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 不单单着眼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 而且还充分考虑到其施行的环境、 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力度、 到实施后取得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来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保持政策和机制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与演变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1. 5 本文创新之处 首先, 用系统观点, 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与其实施的环境, 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把有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研究延伸到了空间、 时间两个维度上, 把研究的问题置于一个更宽广的领域范围内, 改变了 以往研究中观点比较片面的缺点。

其次, 在深化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议时, 比较深入地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增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层次的建设性意见。

8 第 2 章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 2. 1 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及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 高校支付不起大学费用的学生数量大规模的增加, 国家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出于经济原因而上不了大学, 在适当的时候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运用经济杠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一项重大举措。

国家助学贷款是 以中央政府为主导, 国家财政予以利息补贴, 由教育主管部门、 高校银行一起运作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目的的银行贷款 ①。

贫困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 但是必须承诺毕业之后会按期偿还贷款, 此外还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以高校为中介, 向银行提交国家助学贷款申请, 所贷款项用于支付学费、 住宿费以及生活费,在完成学业之后开始进入还款期。

但提出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的学生必须符合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1、 必须是全日制的高校中本专科生、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及在读的研究生; 2、 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并且年满 16 周岁 的公民必需持有居民身份证; 3、 有承担完全民事行为的能力, 且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提交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时要出示其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书; 4、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没有违规违纪行为记录; 5、 努力学习, 能够正常完成大学学业; 6、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不足以保障其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 住宿和生活的最基本支出。

随着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几项政策: 1、 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最高贷款限额是六千元, 借款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业之后的两年里任何一个时间开始偿还贷款, 但必须在学生毕业以后的 6 年内全部还清; 2、 国家助学贷款施行的利率是同期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的基准利率, 财政补贴借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部利息, 学生需承担毕业后所产生的全部利息; ① 漆小萍, 王天琪, 陈方.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手册[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2. 9 3、 如果借款学生考取更高的学历(比如专升本或者是本科升研究生) ,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申办延期偿还助学贷款的手续, 国家财政可以继续给予贴息补助, 偿还贷款的期限也能够相应的向后推延; 4、 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 就是借款学生在毕业之后, 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基层部门服务达到一定的年限, 其在大学期间得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发生的利息都能够向国家申请代为偿还, 这样就免除借款学生的后顾之忧。

2007 年, 国家在重庆、 湖北、 江苏、 甘肃、 陕西 5 个省市试点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业务, 它加强了助学贷款的后续管理, 压缩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成本, 同时还降低了借款学生违约的风险。

生源地助学贷款最显著的特征是贫困生到高校报到之前可以到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家长与学生一起成为共同的借款人, 一起承担偿还贷款的义务, 其他方面的规定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体一致。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不可以同时办理,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在当中二选其一办理。

2. 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国家助学贷款区别于一般的商业性质贷款, 也区别于高等学校运用国家财政经费给予学生办理的免息贷款, 它具有政策性、 商业性及风险性的特征。

2. 2. 1 政策性 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从根本上来看, 是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质的贷款, 它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盈利, 而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并完成学业。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国家提供的, 处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探其原因是贫困生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得以完成大学学业, 不单单使贫困生自己获得了收益, 而且政府、 学校、 银行以及整个社会都能够从中获得收益。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它维护了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 促进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但是, 国家助学贷款也具有排他性质, 一个学生取得了助学贷款, 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取得助学贷款的机会, 原因是国家助学贷款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资金总量是一定的。

因此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是由它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的。

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 国家政府部门扮演着主导角色。

政府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适时的出台相关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 及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政策。

目前我国实行的助学贷款政策具有相当强的行政特色, 比如制定的 四定, 三考核 政策, 就是定规模、 定学校、 定银行、 定金额; 行政部门及教育部门每月考核向参与办理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的人数、 金额, 考核 10 已经通过银行审批程序的申请人数、 金额, 最后考核成功申请的人数、 金额。

除此以外, 国家还制定了贷款条件更为宽松的政策, 如国家助学贷款免收营业税,在一定的情况下免除追究责任等等。

国家助学贷款是财政补助贴息贷款, 借款学生只需要偿还毕业后所发生的利息,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全部承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

以上这些举措都表明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策性。

2. 2. 2 商业性 财政部、 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一起颁布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试行规定》 里面就提出: 银行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属于商业性贷款, 应当归入银行正常的贷款的管理。

① 因此, 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性特征非常明显。

当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各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受政府的委托, 以招标的途径来确立有资格经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 确定经办银行之后, 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将和这些银行之间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贷款合作协议。

具体来说, 国家助学贷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商业性: 1、 国家助学贷款尽管有国家财政贴息补贴作为担保, 但是银行需要自筹发放贷款所需的资金; 2、 尽管学校相关负责部门在学生提出国家助学贷款之后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把关, 确保了学生申请资料的完整及真实性, 但银行需要对其进一步核实、批复; 3、 国家助学贷款同样是一种个人消费信用贷款, 它让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通过用未来的收入来获得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初步个人消费信用记录。

2. 2. 3 风险性 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对象是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没有任何担保和抵押, 这些学生也没有任何信用记录,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是具有相当大风险的。经办银行与借款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方面的严重不对称。

银行不了解学生是否愿意偿还贷款, 未来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此外, 借款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到全部偿还完助学贷款达到 10 年的时间, 如果借款学生读到博士毕业, 可以将还款的时间延长到 16 年, 这中间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诚信意识不高, 想方设法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故意拖欠贷款不还; 客观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 当前大学毕业生很多, 就业形势相当困难, 整体工资水平偏低, ① https:// 11 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几年之内很难有能力偿还贷款, 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其他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不能按时偿还贷款。

除此以外, 当前我国国内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全国性的通用的信用记录查询系统, 使得对借款学生偿还贷款的约束力大大降低。

而且大学生毕业之后, 流动性很大, 万一出现借款学生拖欠还款, 银行也很难找到借款学生催讨还贷,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呆账、 坏账的现象, 所以从以上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国家助学贷款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

2. 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 1999 年出台以后共经历了试点、 全面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

2. 3. 1 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阶段(1999 年 6 月 至 2000 年 8 月 ) 高校仍然有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大学学费问题,教育部、 财政部及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 年 6 月颁布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 并决定在北京、 上海、 西安、 重庆等八个中心城市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试点,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序幕就此拉开。《规定》 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主要负责制定管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办法, 和发放、 回收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质的贷款并运用担保的方式,归入银行一般性的贷款管理。

与此同时, 还规定对于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贷款到期后仍没有办法偿还的部分, 应该由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学校共同承担偿还责任, 学生贷款中心负责承担 40%的偿还比例, 学校负责偿还 60%的比例[29]。

就此,在上述八个试点的中心城市中国工商银行开始办理助学贷款业务。

截止到 1999年年末, 由于缺乏担保在八个试点中心城市中国工商银行仅仅发放了 400 多万元的助学贷款, 国家政府的财政贴息金额也仅为 68 万元[30], 这远远没有达到贫困生对助学贷款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高校一起管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财政资金, 在借款期内国家财政给予 50%的贴息补助, 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到还款期后仍然没有偿还的部分由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高校共同承担偿还责任,并由高校直接偿还给银行。

在试点阶段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试用范围较小, 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形成, 缺乏实质性的影响力。

2. 3. 2 国家助学贷款推广和发展阶段(2000 年 9 月 至 2004 年 6 月 ) 2000 年 8 月财政部、 教育部与这个人民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做出整改,目 的是便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施。

对于不能做出担保的贫困生和另外的学生, 国家提供了信用担保方式的助学贷款。

能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范围从北京 12 8 个中心城市扩大到全国高等教育学院。

办理助学贷款的银行扩大为工行、 中行、建行、 农行四大国有银行。

可申请助学贷款的对象也增加了, 全日制的研究生也被纳入了贷款对象。

并新出台了信用担保体系。

2000 年底我国的助学贷款发放已达到了 4. 2 亿元, 同比增长 34. 05%, 据统计到 2001 年 5 月底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已达到 6. 27 亿元[31]。

为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稳定发展, 更是为了激发银行的热情, 我国出台了两套政策分别为 2002 年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及《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和业务管理的有关制度的做法。

提出了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的通知要求。

实施 四定, 三考核 , 即定规模、 定学校、定范围、 定银行, 行政部门及教育部门每月考核向参与办理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的人数、 金额, 考核已经通过银行审批程序的申请人数、 金额, 最后考核成功申请的人数、 金额, 以使有需要的学生能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通知还提出, 学校的学生贷款贴息应当服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隶属中央的高校其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将由中央财政承担, 而隶属地方的高校其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则由地方财政承担, 并将季度贴息资金分配给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和该行在各省的分行。

并且该通知提出, 实行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偿还,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 可以选择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还款, 也可以选择毕业后四年内偿还。

全国学生贷款管理实行 三分开 : 科目单独反映, 单独统计, 信贷和其他信贷评估从单个独立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价, 按照国家规定,对按业务程序发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和业务程序收集确实难以收回的坏账, 可进行注销, 提供报告, 经办人员和他们的主管领导不用承担其责任。

至 2002 年 6 月,申请贷款的学生人数占为 35. 1 万, 最终核准申请贷款的学生人数比例为 31. 2%,共批准了 30 亿元贷款协议金额[32]。

2. 3. 3 国家助学贷款调整和完善阶段(2004 年 6 月 至今) 2004 年 6 月, 中国人民银行, 教育部, 财政部, 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一起提出了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若干意见》, 并采取 方便贷款、 防范风险 的原则, 从贴息、 还贷、 经办银行的确定、 风险防范和补偿、 强化责任和协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

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以满足更多的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需要, 尽量减少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意见》 从总体上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更加完善, 主要体现在: 贷款政策,实施机制, 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其主导思路是: 1、 完善原有的财政贴息方式: 该贷款提出, 学生贷款利息的 50%的财政补贴的做法...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

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哪些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都应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合作的银行共同为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另外,也有一部分民办普通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学生要注意学校招生简章或录取通知书中的相关说明。

学生每学年可申请多少国家助学贷款?

每个学生每学年的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

有哪几种助学贷款?

主要有三种贷款形式: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一般是怎样规定的?

1.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3.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4.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5. 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6. 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

如何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学生需通过就读的学校向当地的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采取一次申请、银行分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法。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通常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1.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2. 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

3. 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

4. 学生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生本人对其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谁来审查和审批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

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借款学生如何与经办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

学生贷款申请通过学校审查和银行审批后,学校将织学生填写、签订借款合同和借据等文本。学校应将学生申请或借款信息及时通知借款学生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

如何发放国家助学贷款?

经办银行应在借款合同签字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首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贷款划入学校指定的账户,第二年及以后学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贷款在每学年开学后20个工作日内划入学校指定的账户。学校应负责将生活费贷款按月发放给借款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为多长?

一般讲,借款学生应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国家鼓励毕业后收入较好的借款学生提前还清贷款本息。

对于2004年8月份以前签订的贷款合同(包括毕业生还款计划),一般规定借款学生在毕业后四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是多少?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执行。现行贷款年利率为:一至三年为5.76%;三至五年为5.85%;五年以上为6.12%。

谁来负责监督学生的贷款使用情况?

学校负责监督学生的贷款使用情况,经办银行可以向学校了解贷款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国家财政如何对国家助学贷款利息进行补贴?

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由国家财政全部补贴;借款学生毕业后的利息及罚息由学生本人全额支付。

对于2004年8月份以前签订的贷款合同,在正常的贷款期限内由国家财政负担一半利息,学生本人负担另一半利息。

借款学生中途不需要贷款了怎么办?

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如因经济状况发生了好转等原因,中途不需要贷款时,学生可在当年放款10日前,通过所在学校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终止贷款发放。经银行同意后,学生与银行办理借款合同变更等手续。

转学的借款学生如何处理国家助学贷款?

借款学生转学时,必须先还清在原经办银行的贷款本息,所在学校方可为其办理转学手续。

借款学生在毕业时,就国家助学贷款事项需要与银行办理哪些手续?

1. 借款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应组织借款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还款确认手续,制订还款计划,签订还款协议。借款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上述手续后,学校方可为其办理毕业手续。

2. 对于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要在毕业前向原所在学校提出展期申请,并提供继续攻读学位的相关证明。原所在学校审核通过后,由原经办银行为其办理展期手续。

借款学生在何时开始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借款学生毕业后,自己需全额支付贷款利息。经办银行允许借款学生根据就业和收入水平,自(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主选择毕业后24个月内的任何一个月起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具体还贷事宜,由借款学生在办理还款确认手续时向经办银行提出申请,经办银行进行审批。

借款学生可采取何种方式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银行通常为借款学生设计了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期偿还本息金额相等,还款压力平均分布;等额本金还款法初始每期的还款金额较多,以后每期的还款金额较少,还款压力呈前紧后松分布。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支付本息总额略高于等额本金还款法。

借款学生可否提前还款?

借款学生在借款期间内,可以提前部分或全部还款,但必须提前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对提前还款的本金按合同约定利率和实际使用天数计收利息。

违约的借款学生应承担什么后果?

1. 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应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金融机构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和其他授信业务。

2. 按还款协议进入还款期后,连续拖欠还款超过一年且不与银行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的借款学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

3. 违约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有区别?

国家助学贷款的对象是高校贫困学生。其最大的特点是财政贴息,借款人只需承担50%的利息,其余50%利息由财政支付。特困生贷款借款人不需提供担保。贷款期限长,最长可达9年。借款人向所在高校办理贷款申请,申请手续十分方便。

该项贷款是根据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推出的,工商银行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助学贷款的首家也是唯一的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面对高校直接发放,对学生的户口没有限制。

商业助学贷款旨在为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特点是财政不予贴息,贷款的全部利息由个人负担。贷款人要求有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贷款人为当地居民。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形式、政策,目前的覆盖范围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助学贷款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诚信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个人和家庭负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比例逐步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难以支付孩子高昂的学习费用,于是产生了高校中贫困生。具体的讲,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学期间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有困难的学生。这里的教育费用主要是指学费、住宿费和日常基本生活费用[1]。帮助贫困生解决上学问题不仅是要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公正;同时也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

 

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现状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对象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每个学生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6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在校学费和住宿费实际需求确定。贷款期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毕业后6年,宽限期一般为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1~2年。对于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可以展期。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

近年来,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快速发展,国家助学贷款规模连续实现稳步增长,成为解决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主要途径。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截至2013年3月底,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显示,全国共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2294个区县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国区县覆盖率达到79.2%。2012年当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人数10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0.32万人;新增审批金额120.67亿元,比2011年增加21.78亿元。审批人数和金额分别占当年全部贷款的83.76%和85.2%。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获贷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平均比例达到12.88%。其中,中央高校12.02%(中国银行承办),地方高校12.98%。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部分西部省份平均获贷比例达到30%。自1999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889.8万人,累计审批金额883.62亿元,累计发放金额830.1亿元。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学生368.68万人,审批金额367.12亿元,发放金额353.52亿元。

 

二、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今年助学贷款的规模逐渐扩大,资助金额不断增加,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比例仍低于贫困学生比例,不能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需求,目前在校学生平均获贷比例近13%。据河北省教育部门统计,目前在全省各类普通高校的40多万在校生中,贫困学生的比例约占15%,大约有7万多名,其中又有一半左右是特困生。据2005年4月调查,河北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24977人,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生6243人,占学生总数的25%;其中特困生2489人,占学生总数的10%。河北理工大学本、专科学生18000余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生2940人,占学生总数的16.3%;其中特困生540人,占学生总数的3%;比较困难学生900人,占学生总数的5%;一般经济困难学生1500,占学生总数的8.3%。

当前,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全国各省市助学贷款逾期违约现象严重。例如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贵州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自付本息到期2103.95万元,实际逾期违约金额628万元,逾期违约率达29.84% ,排在全国前列。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出现逾期违约现象的原因有:部分不还贷毕业生属于信用意识淡薄,不了解国家已经建立个人征信制度,针对个人来说,社会信誉、公信度的损失,对他的一生将会有不良影响;有的学生工作后任务繁忙,忘记助学贷款的还款日期,甚至遗忘借款系统登录密码,就一拖再拖;还有的学生是毕业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无保证,的确是还款困难。

在我国传统法律意识中“礼”成为最重要的观念,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法的认识并不高,导致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有限,权利意识淡薄,普遍有着耻讼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与此同时,一些学生损坏别人的利益,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采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三、解决的对策、方法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大力推进生源地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在学生居住地的农村信用社办理,便于跟踪和管理学生还款,就地追讨拖欠贷款也比较容易,降低了操作成本,比目前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更加灵活[3]。同时,在生源地对贫困生的认定更加真实、准确。

其次,加强贷后管理。为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发展 ,贷款银行要加强贷后管理, 及时了解贷款学生的动态,同时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自觉还款付息意识,尽力帮助贷款经办机构降低贷款风险 ;同时应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

最后,学生毕业离校前做贷款毕业生的诚信教育。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2]。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离校前了解还贷的时间、程序,以及逾期的不良影响,帮助贷款毕业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他们珍惜信用财富,自觉维护个人征信记录,自觉履行还款义务。

四、结论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举措,只有国家、银行、高校、贷款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解决贷款覆盖率低、预期现象普遍的问题,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广大贫困生,避免因为经济困难而错失读书的机会。

 

 

【】

标签:国家助学贷款系统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