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评价 > 正文

【草婴与托尔斯泰二位一体】托尔斯泰的名言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编者按 3月24日,翻译家草婴先生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他以翻译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全集闻名,现代出版社新近出版彩色插图本《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可谓送给草婴先生最好的生日礼物。2004年上海文艺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编辑、翻译家曹元勇特此撰文,回忆草婴先生其人其事。
  大文豪托尔斯泰去世后长眠的墓地是一处林中空地,他的坟墓也只是一个长满绿草的长方形小土丘;墓前既没有十字架,也没有墓碑,甚至连墓主的名字都没有。托尔斯泰辞世60多年后,也许是安睡在这块林中空地下面的不朽灵魂发出了召唤,在中国上海,一个给自己取笔名“草婴”的翻译家在年过半百、历经坎坷后,矢志把余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在翻译这位大文豪的小说作品上。从1977年~1997年,经过整整20年焚膏继晷、全力以赴的工作,草婴先生以一个人的努力,把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包括三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以及60多部中短篇小说,从俄语直接翻译、校订出来,实现了他这项令人敬慕的宏愿。
  草婴先生原名盛峻峰,在谈到为什么采用“草婴”做笔名时,他曾对友人说:“草,极其渺小又极其平凡,不仅野火烧不尽,就是脚踏也踏不死的。”“草,是最普通的植物,遍地皆是,我想自己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子民。”在现实生活中,草婴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瘦小、文雅、和蔼的文人;如果他走在大街上的人群里,他一定普通得如同随处可见的草一样。但就是这位像草一样普通的子民,为中文读者建造了一座通向文豪托尔斯泰的壮丽虹桥。
  我真正系统阅读草婴翻译的托尔斯泰小说是在2004年。当时我趁着策划编辑《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机会,重读了草婴先生翻译的作品。这次阅读,使我对草婴先生的翻译成就产生了由衷的感佩。这种感佩就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草婴先生》一文中所表达的:“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确实,在阅读的过程中,草婴先生的译文常常会使你忘记是在阅读一本翻译作品,直接面对着托尔斯泰的世界。草婴先生自己说过:“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译文读者读后的感受相当于原文读者读后的感受。”他的译文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逼近了这种境界。
  作为一代翻译大家,草婴先生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草婴先生曾以《战争与和平》为例说:“托翁写作《战争与和平》时,前后用了6年时间,修改了7遍。译者怎么也得读上10遍20遍吧?读懂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自己的头脑里清晰了,译时才能得心应手。”草婴翻译这部文学巨著前后整整花了6年光阴,其中所下的工夫和他的严谨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草婴先生更为让人敬重的是他所抱持的人文情怀和追求。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专注、持之以恒20载投入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其强大的内在动力就是他对人道主义的执着追求和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良知。在“文革”10年浩劫中,他因为翻译过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被划为重点批判对象,受到隔离审查,乃至被赶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他曾对作家冯骥才先生说过:“在10年动乱的煎熬中,我深刻认识到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会变得多么可怕。”可以说,在“文革”结束后,他暗下决心,用余生完整系统地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其精神根源和动力就在于此。因为他觉得:“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部精髓就是人道主义”;而且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件事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今天,从事文学翻译的人数可谓众多,但与草婴先生这样的翻译大家相比,也许最重要的差距就是翻译背后对人道主义人文情怀的追求吧。更何况,人道主义这些似乎陈旧、过时的语词,在我们的现实中并没有失去其现实意义。

标签:托尔斯泰 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