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北大自主招生猫腻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竞赛保送弊大于利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 偏科辩解

可是你也不看看我们国家的通科教育已经证明是多么的失败。

所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多么的扯淡。中国的大学制度都是当年跟着苏联搞的专科体系,现在还非得按照什么大综合、小综合的标准去考核、验证一个学生的应试水平之后,再放进大学专业中去。而他们当中好多人,连大学里的专业是个什么屁都不知道。

学生偏科,难道就不能培养出顶尖的专业人才了吗?很多科学家在普通人眼里都是怪物,也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伟大的贡献。那些所谓科学家全才的理论,也就我D真理部能够宣传处来,搞出的奇妙心理。钱学森老先生,作为一个物理学权威,愣是跨领域成了农学、生物学权威,证明亩产上万斤的可能性,结果呢?──作为一个愤青,我扯远了。

让一些学生偏科,很多时候是给了他们一些可能,一个小环境,让自己可以在某一个自己感兴趣而且也擅长的方面继续加强。而不会被家长逼着除了做模考题不让干其他事。如同程序竞赛界,才能出现楼教主这样的神人──抱歉啊,作为一个小圈子里的人,不得不表达一下景仰之情。而我们这一批有信息学竞赛背景的人,专业优势依然可以体现在各自的发展上面。

二 暗箱操作辩解

说保送制度有猫腻?这个国家哪个制度没猫腻?

大学招生的后门还少吗?官二代、富二代低分混进高校的还少吗?有个成语叫因噎废食,用在这里很恰当。制度不完善,应该想办法完善规则,加强监管,而不是彻底放弃。当然,我们国家的逻辑向来如此,如同说我们国家的屁民素质太低,不能搞民主一样。

三 竞赛很功利辩解

说竞赛很功利,嗯,高考就不功利了吗?

中国的学生们信的最多的谎言就是,进了大学就轻松了,进了大学了就可以去搞兴趣爱好了,可以有更多时间玩了怎么怎么样。于是高考后,大学里多了一批又一批被高考蹂躏得已经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的学生。进来后又发现自己的专业不是想的那么一回事,完全没兴趣,大学的培养机制还让转专业几乎不可能。于是这些同学们就成就了谎页的后半部分,使劲逃课,反正没人管,去瞎玩。很多成为了到毕业时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被大学上了的求职者。

要说很多为了保送去参与学科竞赛,甚至很多学校还专门组织资源去制造这种氛围,不过你想那高考要浪费多少同学的青春时光去做应试的筛选,搞功利的学科竞赛,让一少部分人可

以提前学到更多专业学科知识,在这种竞赛中体现自己的水平和智能,也是一种不错的人才选拔方式。学科竞赛比普通课程难,高级的竞赛过程还会有更多操作动手实践环节。至少就信息学竞赛,都是上机编程,实打实啊。你说很多学生不是兴趣使然参与这个,嗯,哪个孩子热爱参加高考的?能够学好的,在竞赛中不被淘汰到最后拿奖的,至少都是绝对聪明、刻苦、有耐性、够水平的,怎么会比高考的差?

至少这些功利的做法,还是给一些能够在这些科学专业上有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理由,提供了一个小环境去专注做他们喜欢,他们擅长的事情。

只要这小孩儿情商正常,有正常的社交,让他们自己有求知的欲望,以后多接触社会,少学几门高考的课程不会成怪物。而那些高考的课程翻来覆去讲的什么解题策略,背的常识,到最后也不见得能够让那些孩子多么博学、多么全面发展。

四 教学资源不公平辩解

竞赛学习和培训有时候的确需要更多资源,说对部分倾斜资源进行培养不公平,乖乖,你还真想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公平、公正啊?北京上海的孩子教育资源别的地方比得了吗?有聪明孩子能够多学点东西,为什么就不行呢?高水平的老师除了高考的东西之外,可以多交点有难度的东西,也利于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不是?

你说搞竞赛助长了家长摧残孩子上培训的风气,可高考不还搞家教呢?艺考也得让大把大把花钱学画画、学乐器啊?没钱的还学不起,多么不公平啊!现在艺考的专业,录取分数低那么多,相当于加了100~200分了,为啥就不能让学科竞赛的孩子多加点分,以前也就20分,现在都没了,为啥不能对特别厉害的够水平的给个保送呢?

现在搞专业知识学科竞赛,反而不如生在什么“教育世家”,不如搞个少数民族,或是换个省份户籍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待。可怜的孩子们,只能被逼着去走高考这条路了。

但是,在高考这个最功利还很畸形的框架下,保留竞赛保送,其实是一种政策的婉转,至少保留那么一点点活气,也许能留下几个怪才,科学怪人。

五 某些人反对竞赛的原因。

1.参加竞赛的很多带有功利色彩;

2.对部分学生不公平,以往的竞赛有部分带有暗箱操作;

3.有的保送生偏科严重;

4.很多人被奥数等折磨的够呛;

5.很多学习竞赛的人最后不走竞赛的道路

第一点这个功利色彩,我承认是有人,但是大家想一想报送资格是只有省一等奖的选手才有的,每年每科全省才20到28个人(看前一年本省在全国竞赛中金银奖的人数),如果只带功利色彩并努力读书那个三等奖是有可能的,但是省一很难,这种难度非不参加竞赛的人可以想象,那些保送生,他们是功利成分大还是兴趣成分大。话说回来,难道高考的功利成分小于竞赛的吗?

第二点这个不公平,大家往往只看到了对广大高考学生的公平,如果取消对真正想学竞赛的人公平吗?毕竟,最后的保送生只占总人数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科学家(绝不吹牛)。暗箱操作的问题不在竞赛本身而在于制度上的保证,我觉得竞赛的流程的确应该像高考学习,如果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正在改。

第三点偏科,就拿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说吧,龙定岩能教英语吗?都丽娟能教数学吗?张义之(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北大自主招生猫腻)能教语文吗?邓奕教物理,胡纪明教化学?张迈不教生物了,语数外政史地物理化学都归他教。这样可以吗?通才固然最好,但是人人都是通才吗,其实专业领域更需要专才。比如我学生物,数学化学物理我固然要了解,但是政史地关我鸟事,不会政史地我就已经偏科了,但会影响发展吗,显然不会。既然竞赛是为特殊人群开辟的通道就应该考虑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

第四点,那些补习班打着“奥数”,“升学”的旗号坑害广大同胞实在怪不得竞赛本身,一些没有学习竞赛天赋的人,被父母硬塞进去,我只能说我同情你们但是着怪不得我们呀。这其实是要明确自己的现实,我到底对这门竞赛学科有没有天赋(天赋对竞赛来说最重要),有没有兴趣等等。如果这些做到了,那会被那些补习班困扰。

第五点学竞赛却不走专业道路,这一点有而且非常严重。我们先来对比一下竞赛之后发展道路在国内外的情况。国外,数理化生信息发展已经很久了,它们能给予充分的继续学习以及就业机会,可以说这些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科在国外很吃香;国内,学习数理化生信息往往没有好的出路,就拿我的竞赛老师张迈来说吧,2003年的全省第一,全国银奖,报送北师大,他和我说他很喜欢生物,但学生物如果不出国今后发展将会很难,他表示能当重点学校的生物老师在他们那里已经很不错了,其他学科也有类似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学竞赛的人是因为考虑就业才放弃竞赛道路,这其实是国家的工作,整天说高科技人才流失,想不流失有过行动吗,给予了更多的高科技岗位吗。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供保送生今后出国,很多人就不敢在学竞赛学科。但这不能是取消报送资格的原因,有这时间还不如为未来的科学家的生存着想。

六 取消奥赛不利人才选拔

不公平是难免的,但不能因噎废食,中国很多不公平现象的症结是官僚体制,不是学生的错。且竞赛保送原本是最硬的一种保送渠道,且水分更大的少数民族、体育特长生倒是没改,公平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要整顿公平不应该拿学生开刀。中国整个初等教育思路很成问题,公平成为一种变态的要求。教育中的平等主要是机会的均等,但人的才能和潜质具有多样性,实际的教育方式和成长路径应当是不一样的。现在中国教育改革其实是不关心机会的公平问题的,例如农村教育投入一直堪忧。但对于竞赛班以公平的名义一律打杀,是走错了方向,以剥夺机会的方式造就机会的平等是一种变态的平等。

很多人是因为兴趣而搞某一学科的竞赛的,并没有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功利性,而他们也确实放弃了平时很多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竞赛中。现在取消了,一定要进国家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影响了很多偏才,造成了偏才的流失。这一政策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就其为了公平放弃效率这一点而言,我是不支持的。

高考这一制度的目标在于保障教育公平,而竞赛保送起到的选拔专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高考制度的不足。而且竞赛保送制度中程序性较强,也是采取量化分析的方式,可以较大程度上防止舞弊现象。

我觉得教育部是在“折腾”。如果能拿到数学、物理一等奖,特别是全国一等奖的人完全有能力自己考上北大清华,他们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毋庸置疑。他们最终会被MIT这些学校挖走。而取消保送之后,他们不得不把很多经历牵扯到学习所谓“有用的”高中知识上实际上根本没用。这也加重了高考的分量,使得原来的一些“专才”还必须回到高考的独木桥上去,事实上,这是和素质教育、多元选拔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加重了应试教育的问题。竞赛保送制度非常好,它至少提供了一条非高考道路,对于高考的变革是一种引领作用,教育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而不是倒退。应该在竞赛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进入大学方式的多元化。

七 取消竞赛报送弊大于利的辩解

我觉得为保送取消叫好,一定程度上是否定了保送生的努力,否定了已经保送了的这么多保送生的价值。因为他们觉得保送该取消,也就是认为通过竞赛保送上大学是不应该的不合理的,那自然保送生的价值就该打问号,保送生的能力水平也应该打问号。

至于所谓的教育公平性,保送和高考差别并不大,高考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也集中于各省的少数重点高中,一般学校的学生也很少去为清华北大努力,况且现在的很多重点高中,已经对高考的规律把握得很好了,于是这些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他们更有机会通过把握应试规律而不是知识本身来取得好成绩。且不说高中了,就算是大学,请大家想象一下一个考试没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是个什么感觉?我想问问,当初的高考,如果没有那么明确的考试范围、题型,结果就真的是那样吗?结果不会大有不同吗?那些所谓名校,优势会有那么明显吗?优势就仅仅在于学生的水平,而没有老师们辛辛苦苦研究高考、合力研究透考试规律的功劳吗?上课,到处的老师都在上课,有些所谓名校的老师教学水平并不见得就高出多少。那些老师,大多数不都是川师大、西师大出来的嘛,谁又能比谁在学识水平上高出很多呢?

当然,竞赛比之高考,很大的不同是只有少数学校才有搞竞赛的氛围,尤其像物理、化学、生物竞赛的实验,像信息技术竞赛,其学校差异的确非常明显。但是这跟存在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是类似的,我们从结果来看,并非所有的一等奖都出自名校,同样也并非所有的清华北大出自名校。在单个学生上面竞赛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的确比高考大,并且竞赛这条独木桥能够通过的人也比高考少得多,从而竞赛不可能成为多数学生多数学校的“游

戏”,这难道就成了指责竞赛“不公平”的理由?

竞赛能够保送的人那么少,竞赛保送风险那么大,叫大家参与人家还不去呢!竞赛就算有保送,就算参加的人少,也从来不是捷径,甚至是更为艰苦的一条路。

另外,不得不承认,竞赛中潜规则的现象也非常多,常常是一个学校集体玩潜规则。但这些是可以改善的,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就废除保送制度,那真的是因噎废食。

至于说为什么保送对于竞赛是重要的,因为没有保送的话,学生很难获得那种学习竞赛的自由,他们永远无法摆脱高考的枷锁,有了保送,虽然风险很大,但人心的翅膀一下就解开束缚了,就敢去飞了,就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梦了。保送,也让竞赛获得真正较好的自由。没有保送,绝大多数家长就不会允许更不用说支持,学校就没有竞赛班,而我高中获得的绝大部分东西——知识的、心灵的、思想的——就根本得不到。

保送对于竞赛,意义是很重大的。当然还有人会怀疑竞赛保送生是不是都是畸形发展,都偏科。我这样说,有的人本来就是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就应该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以靠其特殊天赋走向未来的途径,而不是用高考扼杀那种有特殊天赋的人。

自主招生虽好,但无法完全代替竞赛的功能,何况竞赛保送本来就有保送考试、面试这个过程,很多保送考试的试题是很困难的,面试也是比较认真的,像科大对待面试就极端认真,那个面试是很能考察学生的水平的。

而更多的保送生,其实是不偏科的。曾经好几年高考理科第一名都是那届的保送生,这还只是说竞赛生同样能考好高考而已。如果更广泛地来看,很多竞赛生的知识面根本不会比高考生差,这可以随便举例,比如张中一,至少在我的同龄人中我觉得他的知识是最渊博的。

竞赛生畸形发展严重偏科只懂某一个学科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真正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打破高考的枷锁,就必须开眼看世界,别抱着那些唯一真理、唯一正确答案当宝贝。而今天,高考成了真的唯一真理了,我永远不相信只有有一个“唯一

篇二:高考自主招生或考国学 背诵三字经等成考试项目

高考自主招生或考国学 背诵三字经等成考试项目

记者盘点10所名校招生简章 背诵《三字经》、《诗经》等成考试项目 纪委全程介入录取工作

近日,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将进入收尾阶段。自4月起,高校将停止接收考生材料,陆续开启审核阶段。无论从考试形式、时间上,今年都无疑是自主招生实施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往年自主招生时间都是在高考前,而今年起,自招考生们高考后的惬意时光将不复存在,出了考场就得准备自招笔试、面试。而时常因招考时间撞车的三大自主招生高校联盟今年也 “解体”,各高校错开独立考试,又给了考生多一些选择。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了北大、清华、复旦、武大、人大、浙大、上海交通、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吉林大学等十所国内名校自招简章,除了奥赛生依旧受热待,今年“国学”也成为一大热点,有3所高校都向此类学生抛出了橄榄枝。

此外,各高校均强调,自招录取工作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公开公正有增无减。其中,因招生腐败问题停招一年的人大,今年则提出内部监督和第三方双管齐下。

“国学热” 3所高校自招考国学

记者注意到,这10所高校均提到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例如北大对非医学类考生提出的条件里,包括“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人文社科类竞赛全国决赛或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少顶尖大学的自招简章中都有国学的身影,清华、武汉大学、人大三所高校均表达了对“国学人才”的渴求。

例如清华大学提出将选拔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今年,清华大学首次推出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报 考学生需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四书”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其中还有“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等要求。而武汉大学也提出“申请弘毅学堂国学班的考生将优 先录取”的诱人条件。

今年人大自主招生涉及国学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基础,研读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参与国学 相关竞赛或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过国学方面的论文”。其中“国学基本知识”占据考分的50%,古代汉语、语文常识、写作等占50%。

然而,除了自招新花样,“老朋友”奥赛今年依旧受到热捧。据记者统计,除了人大未特别指出奥赛生优先外,其余9所高校都把奥赛获奖纳入选拔条 件,其中包括“高中阶段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而有些高校对奥赛项目要求的范围更 广,除了计算机软件等常规项,“保密管理、基础医学”类奥赛生也成为复旦自招的选拔目标。

专家解读 未来高考将重点考查传统文化

今天上午,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学走入高招确实是一大趋势。目前正在制定完善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一些试点省份将会在高考中考国学,把削弱的英语分值挪到传统文化上。

他认为,在未来25省份统一命题的大试卷中,传统文化也将重点考查。而在方案出台前,自主招生招国学相当于先行一步。

同时,张健坦言目前自主招生的考核条件及形式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传统文化最好的考核是“韬略”,类似于公务员申论,对时下热点用国学进行自我思想的阐述才是更适

宜的方式。

此外,他认为国学研究需要“童子功”,对学生从小培养,另外,目前相应的国学老师也较为稀缺。

重实践 体验营、博物馆成考场

今年除了考试内容及人才需求上有新变化,形式上也是花样翻新。由于自主招生选拔在高考之后举行,不少学校今年削弱、甚至取消了笔试,而是更加侧重于实践创新。

例如,北京大学考核方式除了笔试、面试外,还有实验操作、作品答辩,甚至现场创作等环节,实际的考核项目还不仅限于此。

复旦大学则已不满足于在考场上选拔,而是推出了“望道计划”体验营和“博雅杯”人文学科体验营。体验营期间,学生将依据所报志愿分组参加名师讲 座、校园体验、笔试、面试(部分学科含实验)等活动和测试。其中,望道计划包含数学类、自然科学试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而博雅杯 则是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记者注意到,人大今年在复试之后还将对入围的考生进行心理测试,而问卷结果也将作为参考。最终,学校将根据复试成绩、报考资料、心理测试确定最 后资格。在考古学招生中,校方还提到“带考生参观2至3个博物馆”,考查观察能力。此外,利用1至2天,参加考古发掘,考查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变化 招生告别“校长推荐制”

此外,今年另一大变化是,教育部要求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这就意味着,自主招生告别了“校长推荐制”时代,过去“风光多年”的“校长实名推荐”将取消,是转化为考生个人行为的“自荐”,学校仅仅负责对学生材料进行盖章证明。

从优惠分值上来看,自招考生都享受20至60分区间的“福利”。对于普通类专业,一些高校也会拉低门槛录取,而这底线也普遍是投档成绩达到当地 同科类本科一批控制线。但对于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学生,个别高校提出,“经自主招生专业所属院系专家实名推荐、院系复审、学校集体研 究、公示、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等选拔程序后可予以破格录取”。例如武汉大学,这类考生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要求最多可降低至生源所在 省份一本线下20分录取。

更透明 纪委全程介入录取工作

记者发现,这10所国内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中,除了招生形式、优惠幅度、考核内容等,均提到“录取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录取结果网上公开,部分面试将录像备查,自主招生的阳光透明、公开公正有增无减。

例如,北大除了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还提出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将全程监督初审和测试过程,测试过程全程录像,从而确保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宁缺毋滥择优选择。

然而,记者注意到,除人大外,其余9所高校均是“自我监管”,由学校监察处直接负责监督,避免“猫腻”的发生。

相较之下,今年在自主招生监管上,人大则更加细致、严苛。2013年,由于在招生问题上出现腐败问题,人大被暂停第二年自招资格。今年,人大表示实行内部和第三方双重监督机制,内部监督由学校监察处负责,监察处制定自主招生监督细则并全程参与自主招生选拔。 今年两会上,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透露未来会更加公开透明。目前操作程序和招生委员会的机构还不够完善,希望能通过自主招生改革,选拔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使他们得到发展的机会。(法制晚报记者 李文姬)

篇三:年末岁初

年末岁初,高校自主招生走过10个年头。从打破高考(微博)“一考定终身”的破冰之作,到“掐尖儿”、“小高考”的质疑,再到自招试点的元老级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宣布暂停自主招生一年。目前,自主招生尚属试点阶段,需在争议中不断调整、完善。

京华时报记者张晓鸽郭莹

□事件

自主招生遭遇信任危机

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曝因自主招生问题接受纪委调查的消息得到证实。教育部(微博)新闻发言人表态要求人民大学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核查,如果确有问题,依法依规查处,同时还强调“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就是要阳光招生、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虽然目前蔡荣生涉案原因是否与自主招生有关仍未得到公开证实,但是,人大这样一所老牌名校出现问题还是引发了公众对于自主招生的信任危机。随后,人大退出“华约”联盟暂停自主招生一年的消息再度引发热议。对此,人大解释称,此举是学校自主提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文艺特长和体育特长生继续招生。对于是否与“因蔡荣生被查牵扯出的自主招生黑幕”有关,人大并未正面回应。

然而,作为自主招生十年来第一所暂停自主招生的高校,人大自主招生暂停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自主招生各个环节的关注。一连串的疑问产生了,其他自主招生学校还有没有类似问题?如果5%的自主招生指标都有猫腻,整个高校招生录取体系还能信赖吗?

教育部部署自招院校自查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也表示,此前,中央巡视组到人大检查工作就发现自主招生存在问题。按照中央巡视组的要求,人民大学需要进行整改。人民大学提

出今年的自主招生暂缓一年,将利用这段时间限期整改,未来将视人大整改的实际情况,查看学校进一步的举措是否到位,若没有问题,将恢复招生资格。

不少专家认为,人大自主招生暂停一年进行整改,变相印证了高校自主招生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

目前,教育部已经部署90所自主招生院校开展全面自查。自查结束后,教育部还将派出工作组进行检查。

□连锁反应

艺术特长生也遭遇“寒冬”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提前锁定优质生源,成绩优异或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提前吃下定心丸。按照现有的规则,特长生需先参加高校自主组织的选拔考试,被选中后与学校签下“预录协议”,便可在高考录取中获得“降分”优惠,一旦高考达到了协议中确定的分数线,学生即被该高校录取。

然而,在人民大学自主招生问题曝光之后,可以享受降分优惠的艺术特长生也遭遇“寒冬”。记者了解到,今年,包括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北京工商大学(招生办)、北京物资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5所市属高校均停招艺术特长生。这5所市属高校的艺术特长生只在北京招生,是许多北京孩子的目标志愿。在去年11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名单中,这5所市属高校还在可招艺术特长生的行列,但随后却又传出了停招的消息。

记者从这5所学校的招生办证实,今年五高校确实不再招收艺术特长生。北京市教委高教处也证实,今年北京市属高校全部不招收艺术特长生。据了解,艺术特长生招生项目一般包括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书法类等。每年这5所市属高校通过艺术特长生各自招收人数在三四十人之间。虽然各个学校的录取政策不一样,但大体上,只要考生过了本科批次分数线,学校就会录取,而这几所市属高校的提档线都要比本科各批次分数线高出少则一二十分,多则三四十分。

一位市属高校招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次市属高校停招艺术特长生也与今后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关。这位负责人透露,“以后几年估计也不会再有这种艺术特长生的降分照顾了,什么时候再放开不好说。”至于原因,她表示“整顿高校自主招生是教育部的精神”,教育部去年下半年在一些省市调研时发现,包括艺术特长生在内的高校自主招生存在对特长生考查不严、考试不透明、降分随意等问题。

□探因

评价标准容易引争议

有资料显示,中纪委曾警示招生是教育腐败重点领域。2008年以来,北京市查处高校腐败案发数上升一倍,近一半案件涉及招生、人事问题。然而,为什么招生容易滋生腐败?自主招生的权力为何不受监督?

从招生流程上看,高校在自招中基本是采用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然后,高校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审核材料,再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确定预录取名单。自招入选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是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但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降分优惠基本控制在20至30分左右,最高不超过60分。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最终都还要通过高考。

从程序上看,自主招生是否有操作空间?一位高校招办老师称,目前的自主招生依然存在对考生评价标准单一、不清晰、过分看重分数的情况。“笔试重分数,面试重综合素质,可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很容易引发争议”。

行政权力可干预招生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虽然现在这种招生自主权不是充分的,但是全国已经有90所大学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力,比如学校给学生多少录取优惠、降多少分录取等,学校是有制度空间的,这个制度空间如果缺乏监督,就很可能在行政管理下滋生腐败。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大学自主招生的信息

要进行公示,但实际上真正公示的学校不多。加上当前我国高校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学校内部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不分,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招生腐败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构建依法治校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他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仅自主招生存在领导干部说了算,高校还存在诸如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一言堂”、学校教职员工选举投票“走过场”等各式各样的怪现象。

熊丙奇介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推进行政权力、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学校内部制约行政权力,校长实行公开民选,实行大学理事会治理,大学行政由理事会负责,行政不得干预教育、学术事务,学生也有权利参与办学监督。

□现状

招生规模瘦身

往年,在“北约”、“华约”、“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公布联考方案的同时,各高校报名均已展开,但是彼时却仍有近半数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尚未公布其招生简章。从形式上看,自主招生依然在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十年间,其招生规模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之前,教育部规定自主选拔录取的人数“原则上占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较好的高校可有所扩大”。但是去年12月28日,教育部却发布通知严明自主招生纪律,再次强调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明确笔试、面试等成绩的使用办法,严格控制招生比例,考核合格拟入选考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数的2倍。

然而此前,有的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曾从5%升至8%,一些省属院校甚至一度升至10%。在教育部发布新规后,多所高校招办负责人认为,“自主选拔计划缩水已成必然趋势”。

考试科目精简

之前,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自主招生,各种测试层出不穷,引发社会产生“自主招生考试演变为‘小高考’”的质疑。今年,三大联盟率先对考试科目进行“瘦身”。

2014年,“北约”联考,理科生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科生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华约”AAA测试考生必考一门《数学与逻辑》,然后可从《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中任选一门;“卓越联盟”学科基础测试分两类,即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

三大联盟笔试撞车

根据已经公布的三大联盟自主招生方案,其联考时间继续“撞车”,均为今年的3月1日。从2012年开始,三大联盟就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一天进行笔试。也就是说,今年参加各联盟自主招生的考生依旧不能“赶场子”,而是只能选择其一。相比于国外自主招生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学校,三大联盟此举被业内评价为高校的生源争抢大战。

“北约”11所高校将在2014年自主招生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每名考生最多可报3所高校。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志愿不分先后。各高校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独立进行初审,合格者获得参加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资格。

“华约”六校也将继续举行“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并作为6校共同认可的自主选拔初试。“卓越联盟”九校继续统一进行“卓越大学联盟学科基础测试”。

□历程梳理

改革初心: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标签:猫腻 北大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猫腻多 北大自主招生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