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仙居桐桥村至官路镇北岙村多少公里【官路桥的故事】

时间:2019-02-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恩平市圣堂镇三山附近的象山脚下,有一条清澈晶莹,水流湍急的小河。小河上横跨着一座颇为壮观的石拱桥。这座桥原名叫广济桥。据说它是一位二品大官捐款建成的,因坐落在恩平通往肇庆府的官道上,故又叫它路桥,当地群众则叫它拱桥。据《恩平县志》记载:“广济桥即为官路桥,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光绪三十二年间(1906年)重修。”有关这座桥的建成,至今仍留下一个动人的传说。
  
  清代乾隆年间,恩平某地有一位穷书生,寒窗苦读十余载,参加县试获第一名,被举荐参加府试。那时候,恩平县属肇庆府管辖,参加府试就要到肇庆府。但是,当时恩平到肇庆府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走,只能爬山越岭,穿密林过草丛,旅途极为艰难。这位穷书生跋山涉水,走了两天好不容易才来到三山附近,突然天气骤变,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三山河立刻洪水暴涨,阻断了穷书生赴肇庆府的去路。穷书生撑起破雨伞,在河边等候洪水退去。谁知洪水不但没退,反而越涨越高。穷书生十分焦急,担心误了考期。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有一位披着蓑衣的老汉,牵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走过来。老汉一见穷书生的神情,便猜测他一定是赴考受阻,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因为洪水暴涨误了考期,遗憾终生。于是,老汉把自己心爱的大白马送给穷书生,让他及时赴考。穷书生感激得热泪盈眶。他骑上大白马,翻山越岭,及时赶到肇庆府,参加考试,一举夺魁。后又考取进士,任官昭武都尉。穷书生任官数载,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笔钱财。数年后,他衣锦还乡。家人亲戚朋友劝他用积蓄买田置地,将贫穷的家境改变,但他对过去赴考在三山河受阻的往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没有听从家人的劝告,毅然将积蓄全部捐出来,在三山河上建一座石拱桥,以实现他让行人来往畅通无阻的宿愿。那位曾送马给穷书生的老汉,得知书生要建桥的消息,十分高兴,于是走村串户,发动村民群众,鼎力支持这座大桥的兴建。
  清嘉庆十六年,这座大桥终于建成通行。从动工到竣工,费时近两年。它的建筑工程艰巨而复杂,与当时恩平所有的顶架驳桥不同,无论其建筑结构、图样设计还是工艺,在当时都是一流,堪称恩平古桥梁之一绝。这座桥为单拱石筑拱桥,桥长24米,桥面宽2.8米,桥高9.8米,水面至桥底7.8米,整座桥由180多块打磨精致的巨形花岗岩石块砌成。单拱跨度为12米,桥头分别砌三级石梯。在当时建筑技术设备简陋落后的条件下,能够建成一座如此宏伟的大桥,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了往昔恩平劳动人民的智慧,堪称创举。
  官路桥的建成,成为当地甚至恩平县的一大盛事。官民无不为之称赞。据说当时肇庆府的知府也来为之祝贺。清代岭南诗人徐枝芳题诗曰:“一河阻隔道难通,巧夺天工现彩虹。沧海曾经群策力,桥成官路路西东。”此桥建成后,官民称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每当春种秋收,趁圩赶集和探亲访友,有了官路桥,不用涉水过河了,官府公事往来,也可畅通无阻了。生员往肇庆府参加府试,即使山洪暴涨,也能如期赴考了。
   题图:李敏学

标签:故事 官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