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快构建把 浅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了解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改革最显著的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而文化领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比较深,体制改革起步相对滞后。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目标。它一方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当今世界,文化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非常根本,而且最难取代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讲,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来主动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我们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5.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好、发展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需要,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目前,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所以,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些的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准备不足,因而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主要是:
  1.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文化市场开放的“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推动的效应。总体来看,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说明国有的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够清晰,传媒行业的深化改革和体制安排面临困惑。集中表现为传媒文化产业集团“事业体制、产业化运营”的二元体制结构缺乏法律依据,在财务管理、对外融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难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战略与其事业性质的体制特征存在着内在矛盾。
  3.国家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到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事关系等诸多方面,又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所以,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从而,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了依靠以专项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存在着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弊端,抑制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市场微观主体的内生增长动力,影响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4.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如何改革,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和做法。我国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具有巨大的运营和增值潜力,由于体制安排不尽合理,这种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次涉及全局性的深刻变革。其深刻性和复杂性在于它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必须相互衔接、同步推进。由于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内容意义”和意识形态特性,以及文化艺术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成果难以量化评价的模糊性、投资和消费的审美偏好等,使之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的过程中,既有利用市场机制发现价格、放大文化的财富效应,以及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经济的商业价值追求的趋利性与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之间的矛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几点方法
  1.要提升自己文化的影响力。充分调动起各个地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各地的文化发展潜能都得到充分地挖掘、发挥,在国家文化影响力的发展战略上,不能只注重国家层面的对外文化传播,更要依靠各个省、各个地区文化实力的增强。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五千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她当然应该具有更加巨大的世界影响力,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民喜爱她。
  2.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
  3.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都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都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充分地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一些学术问题上要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要提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4.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才能使文化发展与创新获得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扎根亿万人民群众之中,从中提炼创作的选题,激发创作的灵感,挖掘创作的素材,不断推动文化观念、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5.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要坚持重在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是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我们要把握住已经开创的良好局面,继续深化文化产业改革,加大对文化品牌的塑造力度,在传承民族精髓和再造文化靓点上做足文章。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豪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作风统筹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塑造新时期民族魂魄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打造民族脊柱和国家根基上,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还需努力汲取外部营养来不断充实自己。让中国的文化囊括寰宇而主题鲜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绽放出最灿烂和最耀眼的光芒。
  7.新闻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好研、宣好传,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8.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行政企分开。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增强服务功能和自律功能,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要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建设,满足广大群众就近、经济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要加强管理,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大宣传,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知晓度。
  9.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统一文化市场管理规则,实行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秩序。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支持民办文化事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10.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系统体制改革。要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创新体制,转换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11.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投入政策,逐步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改善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机制。
  12.要对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工作,实行“一团一策”。从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状况、市场环境和主管艺术品种的性质,确定具体的改革政策。对于从事的艺术品种具有大众消费特征,有较强市场需求的,可以先行转企改制。国家兴办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表演团体,承担重要艺术创作、研究和艺术教育等公益性任务的艺术研究机构、艺术学校等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18.
  [2]《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人民日报评论员.2011-1-13.
  [3]江于夫,朱玲.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林蓉(1961―),女,福建泉州人,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学士,中共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哲学高级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标签:浅谈 解决方法 深化 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