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心【让作文教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语文教育从古至今一直带有极强的片面功利化色彩。“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体系决定了我国教育重集体而轻个人,重社会需要而轻人的需要。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并未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发生根本的变化,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观念。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孩子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作文中没有孩子,没有灵魂,没有个性和个体,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是急功近利和文字游戏。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作文课,听到作文就喊头痛呢?这使我陷入很大的困境,更使我热爱教学事业的激情倍受打击!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好好反省了。首先一点,我们应该搞清楚,开设作文课,教学生写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仅仅只是在中考,高考中拿一个高的分数吗?是不是也应该通过作文来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呢?
  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的流淌,这就叫感情的延续。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让作文成为心灵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好好阅读学生文本会发现很多秘密:他们的思维状态、兴趣爱好、世界观全都隐匿其中。不了解学生的这些秘密,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若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学生文本,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缺陷、心理障碍等,就很难发挥作文教学呵护心灵、提升思维等级的作用。
  作文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利用好这个平台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信任自己,敢于在作文中表达各种想法。只有让他们表达出来,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害怕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非常规想法,一看到学生奇怪的想法就大肆批评,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对老师封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曾经在学生作文中出现过表现伦理的问题。她说爸爸一直很宠她,可是有了妹妹后她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妹妹活泼可爱,又会察言观色,而自己说话总是不经大脑。是不是学会察言观色、会投其所好就会让爸爸更喜欢呢?这虽不是世界观问题,但却关涉如何正确看待事物,如何正确对待生活的问题。不对学生进行适时讲解,会使她看世界角度出现问题。只有一个角度,不会转换角度,最终也会影响到世界观问题。
  现在有很多老师都让学生写周记,内容没有限制,既可以摘抄美文,也可以描述生活、心态。有一个新入学的学生在一篇周记中这样写到:来到一个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的老师和同学。老师们很和蔼,对我们就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数学老师每次上课都面带笑容,让枯燥乏味的课堂顿时有趣了很多;英语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让我们从欢乐中掌握了知识;可是,语文老师您,每天上课都是绷着脸,看起来总是那么多愁善感。老师,你为什么不能笑一下呢?先不说学生的用词怎么样,她表达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想法是多么难能可贵,那位老师应该多么感动,因为她的学生在跟她说说实话,可是她没有想到这些,只想到学生对他不满意。批语也就可想而知。结果,学生再也没有再向老师吐露过心声,而且在语文课上他一直都不敢抬头看老师。
  成长中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给人的一生留下很多遗憾,我们都是过来人,对此应该有所感触。因此,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表达各种各样的想法,老师才有机会了解他们,与他们对话,给他们疗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写作本质论》李华秀著 新华出版社 2007年

标签:健康成长 作文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