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七绝格律写作技巧

时间:2017-03-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格律诗写作常识

泽东同志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所谓平仄是按古代汉语中的四声规定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平声比较长,没有升降;仄声比较短,有升有降。所谓仄就是不平的意思。诗人利用声调的平仄交替,构成回环起伏的节奏。

七律的句式有四个类型:

A:→→ ↓↓ → → ↓ B:↓↓ →→ ↓↓ →

C:↓↓ →→ →↓ ↓D:→→ ↓↓ ↓→ →

ABCD代表句型,绿色表示可平可仄。所谓平起、仄起,主要看第二字,因为第二字是节奏点(第二、第四、第六字都是节奏点),第一字不是节奏点,一般是可平可仄的。由这四个句型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式。即

⑴平起仄收首不韵(ABCDABCD)

⑵仄起仄收首不韵(CDABCDAB)

⑶平起平收首入韵(DBCDABCD)

⑷仄起平收首入韵(BDABCDAB)

七言首句不用韵的比较少,因此⑴、⑵式比较少。⑴式和⑶式只有第一句不同,⑵式和⑷式也只有第一句不同。

一首律诗八句,每上下两句称为一联。每联上下句平仄相对:上句平起,下句就仄起;反之,上句仄起,下句就平起。否则为失对。上下联平仄相粘:上联第二句平起,下联第一句也平起;反之,上联第二句仄起,下联第一句也仄起。

否则为失粘。唐朝前期律诗产生不久,格律不严,不免有少数失粘的;失对的情形则极少。宋朝以后,失粘、失对都成为大忌了。

七律八句中,每句去掉开头两个字,就是五律。五律句式的四个类型是: A:↓↓ → → ↓B:→→ ↓↓ →

C:→→ →↓ ↓D:↓↓ ↓→ →

五律的四种平仄式可以类推。

所谓绝句是截律诗而成的。绝句只有四句。

七绝的句型与七律相同,五绝的句型与五律相同,各有四种平仄式。

从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即七律、七绝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则不能通融。但这是就一般情形而言,有时这种说法是不适合的。

七言第一字的平仄不拘,诗人可以任便用字。

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在A、C、D式中也可以不拘平仄;但在B式中不宜拗。如果把第三字(五言第一字)改平为仄,就得把第五字(五言第三字)改仄为平,作为补救,即改“↓↓→→↓↓→”为“↓↓↓→ →↓→”,亦即第三、第五字(五言第一、第三字)平仄互换。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

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的平仄,一般不宜拗,特别是C、D式不宜拗。C式拗第五字,句尾三字就成了三仄;D式拗第五字,句尾就成了三平。B式拗第五字(五言第三字)还不足为病。诗人往往配合A、B式(上下句)拗平仄,即A式拗第五字(五言第三字),B式也拗第五字(五言第三字)。例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又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七言第二、第四、第六字(五言第二、第四字)的平仄一般是固定的;但有时也不固定。诗人往往把C式的第五、第六字(五言第三、第四字)平仄互换,即变“↓↓→→ →↓↓”为“↓↓→→↓→↓”。就使全句的第四、第六字(五言第二、第四字)同平。例如“惶恐滩头说惶恐”(文天祥《过零丁洋》),又如“无为在歧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前面讲过,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分散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分散在上、去声的还是仄声,分散在阴、阳平的就不易辨别。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去求得解决:第一,南方各地大都保留入声。只要掌握了本地方音的入声,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第二,普通话收n、ng尾的字不可能是入声字;因此普通话收n、ng尾的平声字就不可能是仄声。 第三,以b、d、g、j、z、zh为声母的阳平字一般都是旧入声字,即仄声字,很少例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擦音声母的阳平字和一些清声母的阴平字是旧入声字,难于掌握,不过为数极少。

至于阅读律诗、绝句,辨别平仄是不难的。

第一,七言律句第二、第四、第六字是节奏点(五言律句二、四是节奏点)。

二、四、六平仄交替;二、六平则四仄,二、六仄则四平;而上句末字是仄声(但第一联上句末字多属平声韵脚),下句末字是平声韵脚。因此,只要二、

四、六位置上有普通话上、去声字(即仄声字),就可以决定这个句子的平仄式。

第二,普通话收n、ng尾的字不可能是入声字,因此,如果二、四、六位置上有收n尾或ng尾的平声字,就可以肯定它是平声,不是仄声。

第三,如果二、四、六位置上没有普通话的上、去声字,也没有普通话收n、ng尾的平声字,还可以从上下句相对和上下联相粘的关系来观察这个句子的平仄式,即利用相邻律句的平仄来推断这个句子的平仄。

对于五言律句的平仄,也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辨别。

在辨别平仄中,还要注意同字异调。许多字音随义转,念平或念仄是有一定的。如“思”字用作动词念平声,用作名词念去声。所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思”用在平声的位置上;而刘禹锡《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思”用在仄声的位置上。有些字可以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看”字念平声;而刘禹锡《游玄都观》“无人不道看花回”,“看”字念去声。

什么是拗救?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什么是拗句?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

什么是律诗的对仗?律诗的对仗,即中间四句要两两成对。排律除首尾两联以外,都要两两相对。对仗的条件是:(1)平仄相对。就是要按平仄式的规定,不能拗的地方就不要拗。(2)同词类相对。(3)同结构相对。对仗尽可能要求工整,但不必迁就形式,追求工整,以免影响内容。有时只要字面相对,结构上不必完全相同。以上是就形式方面讲,而从意义方面去看,主要有同类对、反义对、流水对的差别。同类对是同类相对或义近相对。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反义对是反义相对。例如:“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秋夜读书》)流水对意义连贯,上下句不能颠倒。例如:“岂知鹤发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陆游《书感》)有些诗句,除了上下句相对外,还有每句内部的对仗。这种对仗称为当句对。例如:“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陆游《晚泊》)

篇二:半小时教你学会格律诗词写作

xt">我们平时说,格律诗,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我们一般情况下就称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下面举一些例子:

七绝:比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又如王维的一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律:李商隐比较著名的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律: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还有六绝,六律,很少见,六字为一句,并不常用,在此且不提了。) 相信这些诗大家都有印象吧?以上都是格律诗。格律诗是要按平仄格 1

律来填写。说了半天平仄平仄,那什么是平声,什么又是仄声呢?

[平声]:我们今天普通话的第一声与第二声,都统归为平声。比如冬天的“冬”读第一声。虫子的“虫”是第二声。很简单,这就是平声字。

[仄声]:上面讲的一二声为平,那么我们平时普通话还有第三声与第四声,就为仄声了。比如遥远的“远”,愿意的“愿”。我们读三四声的都是仄声字。

知道了平仄是怎样一回事,然后你就可以拿自已的姓名来默念一下,看看哪一个字是平,哪一个字是仄。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的。 普通话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这就是平仄。

[入声]:除了平仄之外,还有一种声调称为入声。是我们今天普通话读平声的字。比如:国,菊,蝶,七,夕,哭,出,白,食,习,曲,竹,鼻,节,等等。这些字是比较常见的字。古人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这么去读,他们把这些字全部读为仄声。并且在写诗的时候,把这些字归为仄声去填写。至于古人怎么读这些字,据今天的考证并不明确,因为那时没有发明录音机,所以我们今天不可能听见他们怎样读,更无法去学习了。所以,我们只要清楚了这些字,认识了这些字在诗里称为入声字,这样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平声与仄声,还认识了入声字。我们现在来玩个小游戏:

床前明月光——床是第二声,为平。 前也是第二声,为平。 明是第二声,为平。 月是第四声了,为仄。 光是第一声,为平。很简单。 处处闻啼鸟——处处,是第四声为仄。 闻和啼,是第二声为平。 鸟 2

是第三声,为仄。

[格律] 大家知道写格律诗,是要按格律来填写的,那么给大家一个七言绝句的格子: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可以按普通话的声调,把你想填的字,一个一个镶进去吧。我是这样填的:

日暮秋深野草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暮二字为仄,对吧?秋深二字为平,对吧?野草二字为仄,对不?最后黄字,这个位置上是(韵)。

大家可以拿这个格子试着填了玩,有空请多练习。

[押韵]:我们知道,诗除了把平仄填好了之外,还要押韵。这样读来才能朗朗上口,宛如音乐一般,有着美妙的声韵感。那什么是“韵”呢? 故人西辞黄鹤楼,(韵)

烟花三月下扬州。(韵)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韵)

(楼,州,流)这三个字都是韵,也是一个韵部的字。

唐诗和宋词不一样,唐诗中的格律诗,是要押平声韵的,韵都是平声,没有仄声的韵。记好了格律诗的韵,只能押平声哦。除了[古体诗]平仄押韵不讲究,押什么声音都可以。

3

那有人要问了:这些平声的韵啊,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你自已去编造一些吗?答案:不是的。古人写诗用一种韵书,名字叫《平水韵》这个书用了N百年了。选这个书里的某一个部,来确定一首诗要押的韵。我随便选一些放在这里做例子,比如:

《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

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

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

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

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上平:四支

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

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 4

瓷琦嵋怩熹

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当然你也可以选四支韵,三江韵,还有很多很多韵,随便你选,但只能选这样的一个部以内的字,比如我选了[四支]韵,我就只能用四支里的这些字,不能跳去别的部去选,如果你写的一首诗里七上八下各种韵都有,发去别的论坛让高手们指正,那事情就闹大了,不是四野沉寂,就是板砖横飞之境地。

我选了上面的[一东]韵来写了一首诗,大家帮忙细看,韵是否在一东里?有没有选到二冬的?

秋草凝霜月映楓,(韵)

倚窗蠟淚未消融。(韵)

香魂岂肯隨風盡,

化作淒凉入夢中。(韵)

很简单,这样一首诗就写成了。我写得不好,诗家有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文章之道亦如是。我的诗只是拿来做一个例,诸位莫要见笑。 那么有人又问了:我写诗,是事先选好韵,再来铺展句子呢,还是先写好了句子,再来押韵?这个没有明确定法的,我两种方法经常使用。 我想大家一定耐不住,一定想去写诗了。那我把格律表,还有《平水韵》置在下面,(写格律诗用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这两个部来选择韵字,就可以了)大家有兴趣就动手吧。另外,现在有很多人用新韵填写,只有那些老一辈的诗人,还有专业人士才用《平水韵》所以我希望大家 5

篇三:格律诗写作常识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1、仄起不入韵式(首句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第一、二、四句都是标准律句,只有第三句是次标准律句,因欲穷千里目的“欲”,本应是平声字,而欲是仄声字,即平声错用为仄声,但“穷千”二字都是平声字而连接,所以没犯孤平,也是符合律句要求的,只因这一欲字而成次标准律句。

2、仄起入韵式(首句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只有第二句是标准律句,其余三句都是次标准律句,而且都是在其该句的第一个字,“寥”本该是仄声,却用平声,“白”本该是平声,却用仄声,“闲”本该是仄,却用平。一般说来,在一首诗里,要尽量避免重字,但这首诗里连用三个“宫”字,却显得活泼自然,堪称一流。

3、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李端《鸣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此诗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筝:是有十三根弦的古琴;金粟柱:桂木做成的弦柱。描绘一个青春才女,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在她华丽的书房门前拂琴,故意弹错,目的在于吸引像周郎一样俊美而通晓音律的男儿来指正,因有“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可谓曲尽幽情。

4、平起入韵式(首句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此诗除第一句是次标准律句外,其下三句都是标准律句。鹫翎:大鹰的羽(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七绝格律写作技巧)毛;金仆姑:弓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燕尾:军旗上的飘带;蝥弧:军旗名,《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本诗描绘军容整肃,将帅威严,全军同仇敌忾的情景。

(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绝,就是每句比五绝多两个字的绝句诗。所谓绝句即绝诗,也称“截句”。绝、截、断,均有短截之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七绝的平仄律,只是在五绝每一句的前面再加一个平仄相反的节奏单位就是了,即五绝的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就变成七绝的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反之亦然。七绝以平起入韵式为正格。

1、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除第二句是标准的律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次标准律句。该诗长期以来广为传颂,脍炙人口,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鲜明生动的艺术,优美含蓄的意境,表达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的思绪和愿望。

2、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除第三句是标准的律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次标准律句,第一句第三字本该仄声,而“沧”为平声,第二句第一字本该为仄声,但“除”是平声;末句也是用“修”的平声字来救“半”字的仄声的。这是一首悼亡诗,构思奇妙:曾到过大海,对任何江河也不再觉得浩大;曾会过巫山神女,再见到任何女人,也不觉得美丽,现在随便往任何美女堆里路过,都不回头看她们一眼,这原因一半是我在修道,更主要的是我还思念着你。

3、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李涉《井栏沙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此诗前两句是次标准律句,后两句是标准律句。这是一首即兴之作。据《唐诗纪事》载:李涉是唐文宗时太学博士,以诗名世,书亦誉满乡里。井栏砂是安徽安庆附近的小村落,李涉经此地夜宿,遇土匪,问:“何人”,从者答:“李博士也”,其酋曰:“若是李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书名,愿题一篇足矣”,于是,灯下展纸笔。涉问:“上款可题”,答曰“无须”,于是下笔一挥而就如前诗。虽然反映当时社会治安极坏,官匪一家,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唐代社会尊重诗人,爱好诗书的时代风气,连土匪也慕名求之。

4、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只有末句是标准律句,其余三句均是次标准律句。

(三)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五律的平仄和五绝一样,由两首五绝构成。其区别在于:用“粘”、“对”的方法使句型变化演进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上句为上联,下句为下联,每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叫失对,是诗家大忌。首、尾两联和绝句一样,不要求对仗,但作者要对不限。

1、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除颈联上联和尾联下联为次标准律句外,其余均为标准句。首、颔、颈三联均对仗,首联上联无谓语,其下联也以无谓语相对。颔联上联是:“主、谓、定、宾、状”,其下联也以相同的词性相对。颈联也是相同的句式。但忌同义词相对,否则叫“合掌”。

2、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标签:格律 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七绝诗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