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周记 > 正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属于什么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作为一门学科,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围绕教材大讲课文中字、词、句、段,中心思想,时代背景等内容,而不能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和训练。不仅如此,我们在有限的作文教学活动中也只是“为作文而作文”。然而,作文是最能体现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一个不会作文的学生,很难想象他能有什么创新的能力。《美国的“写作危机”》一书指出:“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它是各种人才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要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给予学生生花之妙笔。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创造性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经济腾飞。所以新课改下的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悟”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二、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明代王守任曾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作文的冷淡,他们写作只为完成任务,这样就只能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但如果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心的喜欢作文,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不把“激发兴趣”当作重要的教学原则。
  首先、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一种“大语文观”。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含义,即“两耳要闻窗外事”,读书、读报、“读”人、“读”电视、“读”生活、“读”社会,包罗万象。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的兴趣,每周努力安排一节阅读课,读报纸、读杂志,或进行心得交流。
  其次,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很多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比如写老师,提醒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
  三、功夫在诗外
  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登上泰山,杜甫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在母亲节来临之即,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抒发对母爱的感恩;在端午节来临之即,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尝试与屈原进行超越历史时空的对话等等。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让我们的学生融入生活、社会这个大环境,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充实起来,才能让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出来。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写作评价普遍的标准化、教条化。写作评价一直是写作教学的弱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了解和交流。作文的批改、评讲多流于形式,打的都是一个印象分,评语又都是一些空话、套话,无关痛痒。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往往忽视了中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对作文要求过高,自然是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标。
  作文究竟怎么批改,也曾引起过很多争论,众说纷纭。大部分学校包括学生及家长要求教师必须“精批细改”,从错字病句到段落层次,从文法修辞到章法结构,从立意构思到选材布局,从条理主题到情感表达等等。要有眉批、总批,要“密批”,无一例外,否则,他们就认为教师在偷懒是不称职的。等作文批改完了,批改细了,也批改好了,可以说是“满堂红”。但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一定提高了吗?
  相反,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也失去了学生特有的个性、原意,失去了学生原本纯朴的认知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变成了在天真纯朴的作文上强加了成人思想的材料,面目全非了,学生看不懂了,那批改的价值又何在呢?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累垮了没时间钻研教材,学生还变懒了,依赖性增强了,积极性不高了,兴趣不浓了,写作不认真了,随之而来的是水平降低了。
  改多了,学生不敢写了;改多了,伤了学生的自尊;改多了,教师代替了学生。 其实改作文就是一个思索、去伪存真的过程。既然这一环节完全由教师承包,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那我们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少改,精改,诸如错别字、措词不当、特殊病句、条理不清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因为学生在这几方面比教师还积极认真,都想找出对方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百忙之中能带三个班的语文课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当然教师要指导他们怎样写评语,比如评语要中肯、要有鼓励性、指导性,不能相互抨击。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体验到作文的艰辛与成就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写作源头的活水来自自身的兴趣、大量的阅读积累、个性的张扬等。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学生走一定会出写作的“象牙塔”,从丰富多彩的“十字街头”寻找自己的写作激情,势必会出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局面。

标签:枝头 红杏 春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