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200字日记 > 正文

心理词汇认知原理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心理词汇的相关知识对于词汇的习得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认知原理在心理词汇储存和提取过程中的运用,着重强调原型范畴理论对心理词汇的制约,以更好地理解心理词汇运作机制并为词汇习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心理词汇 认知原理 词汇习得
  
  1.引言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词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任何一门语言学习,都伴随着词汇的积累过程。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套与语言意义单位相对应的心理词汇。学习词汇的过程就是使其成为心理词汇一部分的过程。心理词汇是语言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对它的研究就必须从人类认知活动入手。从语言受制于认知活动的角度,才能更好地说明语言系统的实质及其运作情况。
  2.心理词汇的相关研究
  2.1心理词汇的概念
  心理语言学家Aitchison把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解释为存储在长时间记忆中的词汇,即词汇的心理表征(费建明,2007)。心理词汇包括两个部分,即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或被动词汇(passive vocabulary),以及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或主动词汇(active vocabulary)。前者指当它们在语境中出现时,即学习者读到或听到时能够认识和理解;后者指学习者理解并能正确发音而且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的词汇。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是心理学术语,因为接受和产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被动词汇与主动词汇是从学习者对词汇的掌握程度而言,前者是认知式掌握,后者是活用式掌握。
  2.2心理词汇的储存和提取
  研究心理词汇就是研究词汇是怎样储存在记忆里并怎样被提取的。心里语言学家Collins等人按照心理词汇的语义及其表征提出语义网络。他们认为,从横向和纵向看,可把网络分为分层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s)和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on models)。分级网络模型主要体现词的范畴关系和属性关系,不同词的节点在网络中有高低之分,如表示“动物”的节点比表示“家禽”的节点高。分级网络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实验结果,但是因为它强调严格的等级距离而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等现象。扩散激活模型摈弃了分级的概念,节点之间的距离既考虑分类关系这样的结构特点,又考虑典型性效应这样的现象。激活是从某一节点向周围扩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模型只是一个概念模型,它对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等方面的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心理词汇的提取是指激活词汇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扩散的激活来进行,先在语义网络的一个节点上激活然后在整个网络平行扩散开来。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主要有词频效应,词汇歧义、语境效应,词汇性效应及语义性效应等。不管哪种因素,都受到语境的影响。因为每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语义的提取会根据其语境来选择。词汇提取的方式有两种:串行搜索模型(serial search models)和并行提取模型(parallal access models)。串行搜索认为词汇提取是按某个次序在此表中逐个词项地进行;并行提取认为一个词的知觉输入可以直接激活那个词,而且多个词项可以并行激活,在处理信息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维同时起作用。就词汇的组织网络特点而言,并行模型更适合词汇的提取。
  3.认知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
  3.1认知视角下的词汇习得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习得与其他知识的掌握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也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相互联系。词汇的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的习得是一个由字形、字音到字义、语用的连续体。我们认为,在这个连续体上,任何一个层面的词汇习得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目标词进行感知、摄入、编码、保存的结果。根据Gagné(1999)的信息加工模式,词汇学习者从语言环境中接受刺激而激活感受器,被感受器登记(注意)的词汇以声音/形状输入短时记忆,再经编码转换成有意义的形式存入长时记忆(心理词汇)。整个词汇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于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策略和动机的参与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词汇的习得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性。
  3.2原型范畴理论对心理词汇的认知制约
  词汇习得尤为重要的一点即学习词汇的意义,由此对心理词汇的意义信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必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词的意义是模糊的,即一个词的意义终于哪里,而另一个词的意义又始于哪里,这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导致心理词汇意义模糊性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人的认知系统的复杂性、无限性和词汇的有限性。为了提高词汇的表达能力,人们必须对其心理词汇应用认知经济原则,也就是说,要用有限的词汇去表达无限变化的思想和世界。这一原则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词汇意义的模糊现象。除此之外,词汇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常识性认识在大脑中错综复杂,人们往往无法区分哪些信息属于词汇意义,哪些属于常识性认识,因此,在心理词汇中也就很难找出词的清晰定义。由于心理词汇与人们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之间的这种镶嵌式依赖关系,心理词汇的意义表征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模糊的特征。
  尽管心理词汇的意义本质是模糊的,但人们在言语活动中仍然能够准确自如地运用他们,这是因为心理词汇又表现出原型性特征。同一概念范畴下的具体成员间的关心并不平等,有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具代表性,我们称之为原型成员。原型成员通常被认为具有其所代表的概念的绝大部分特征,出于概念的中心地位;而非原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成员的相似程度决定其在该概念中的地位。原型成员能够很好地表现其所代表的概念的意义,但原型成员本身并不是词的意义,词的意义由许多普遍的或变异的特征构成。原型特征对于同一概念下的所有成员来说并不是一定必须具备的,但如果一个成员所具备的原型特征越多,它与词的原型含义的距离就越近(吴丽英、王风元,2005)。以鸟为例,Eleanor Rosch关于鸟的实验中,知更鸟是鸟这一概念的原型成员,当我们第一次看见一只猫头鹰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把它与我们脑中关于鸟的表征相匹配、对比,然后得出结论,猫头鹰虽然不是原型意义的鸟,但它仍然是鸟,因为它具有某些鸟类典型的特征,如“有双翼、带羽毛、能飞”等特征。心理词汇的原型意义表征对于具体成员来说并不是必须和固定的,我们在习得词汇时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可以首先确定该词的概念分类,从而更好地明确词的意义。
  词汇习得时,我们受到了概念中原型成员的制约,对词的意义的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词义在类属明晰的情况下逐渐被习得,使得心理词汇的习得和使用都更赋现实理据性。
  4.结语
  文章通过对心理词汇的产生、发展及相关研究的概述,引出认知视角下的词汇习得研究。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相应的语言习得中的词汇习得也应受到人的认知能力的制约。认知理论中原型范畴的观点使我们对词汇的习得更具理据性,科学性。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概念中原型成员的特征制约着人们习得新词汇的意义。若词的意义特征离原型成员特征的距离越近,说明意义也越相似,反之则越不同。认知理论的积极运用,将会对心理词汇的理解和对词汇的习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Carroll,Davi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费建明.英语教学中的心理词汇及其激活[J].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58.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孙蓝.从认知制约看心理词汇[J].外语教学,2001,22,(4):24-26.
  [5]吴丽英,王凤元.心理词汇的原型意义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1,(1):47-50.
  [6]朱晓琴.内部词汇与词汇习得[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81-86.

标签:词汇 认知 习得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