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200字日记 > 正文

基于会计学学科属性判定的现代会计重新认识|一级学科目录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时至今日,会计学的学科属性在官方和理论界都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从会计起源和发展史研究来判定会计的学科属性,有助于明确会计的目标和职能,进而对现代会计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判断。文章从“会计学到底属于什么学科”这一问题出发,基于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对会计学学科属性进行判定,并论述了明确会计管理学属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会计属性; 会计学科; 经济学属性; 管理学属性
  
  一、问题:会计学到底属于什么学科
  (一)我国官方对会计学的不同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6日公布了新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自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把会计学设在一级学科经济学(790)下,作为二级学科(790.37)来定位。表明中国科学院等参与修订工作的部门和专家认同会计学学科的经济学属性。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1997年版《学科、专业目录》把会计学(120201)列示在管理学(12)门类下,作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下的二级学科定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中国教育部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1998年颁布实施的《本科专业目录》与《学科、专业目录》接轨,把会计学(110203K)列示在管理学(11)门类下,作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1102)下的二级学科定位。第四次修订目录正在教育部网站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将于2012年颁布实施,对会计学的学科定位没有发生变化。
  《学科分类与代码》与《学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目录》都是国家部委所作的权威解释。但是,二者对会计学这种截然不同的定位使会计学长期以来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一是会计学专业1998年以前授予经济学学士、硕士或者博士学位,1998年开始改授管理学学士、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二是每年申报专业建设项目时一级学科要填写工商管理(1202或1102),而申报科研项目时,一级学科要填写经济学(790)。
  (二)专家学者对会计学的不同定位
  1922年,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其经典名著《会计理论》(《Accounting Theory》)中明确指出“从本质上看,会计不容置疑地带有经济学属性。”经济学家博尔丁指出:“会计学和经济学是一对非同族(不协调的)的孪生兄弟。”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也认为,最近若干年(主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学同经济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学科分类上,会计学已经从数学的一个分支转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1929年,经济学家兼会计学家坎宁(Canning)在其《会计工作中的经济学》着重引进了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关于资本与收益的理论。除了资本、收益等概念外,会计学还从经济学移植了许多可用货币量化的概念,其中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等。可以说,目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上来自新古典经济学。
  1968年,鲍尔和布朗应用计量经济学,写出了第一篇严谨的会计学实证研究论文。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出版的名著《实证会计理论》中多处明确强调会计学的经济学基础,指出:本书回顾了会计学中大量的、与日俱增的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经验性理论和方法。
  当今会计学界权威杂志,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和《会计与经济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属于实证会计方面的内容。其中,《会计与经济学杂志》(JAE)的主编瓦茨和齐默尔曼在该刊1979年创刊号的编者按中写道:“JAE的编辑策略是只发表最高质量的稿件,文章要利用经济学(包括企业理论、公共选择、政府管制、代理理论和财务经济学)来解释会计现象”。这代表了西方会计学者的一种主流观点,也明确表明了实证会计的理论源流正是经济学。
  管理学自从20世纪初产生后,其若干论述和重要学派都对会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法约尔、韦伯、泰罗等在科学管理理论建立中就“会计地位的确认”都明确地指出,在公司经营活动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其他活动结合为一体,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论述了“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后来发展成为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与此对应,在会计领域产生了责任会计、行为会计等,并大量地运用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诞生,标志着管理学家和会计学家在会计的管理学科属性上的一次认识趋同。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创立了决策学派,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著名论断。不同的决策需要不同的成本数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不同于对外报告所用的方法来计算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应运而生,并成为决策会计中分析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89年发布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管理会计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为管理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相关信息。余绪缨教授更是明确地指出:管理会计是融现代化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专门领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8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发表文章,题为《论会计管理》,正式提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1983年6月,成圣树教授发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指出会计“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并使之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能动行为,是有组织且有管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另外,会计学具有管理学属性的最显而易见的有力证据,便是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归属。西方国家会计学专业一般设在商学院内,这也可以看作西方对会计学管理学属性的认同。
  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如陈德刚(2009)认为,会计学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双重学科属性,其中,对外会计具有经济学属性,对内会计具有管理学属性。还有学者提出会计学应当从工商管理学科独立出来,提升为一级学科。
  
  二、基于会计起源与发展的会计学科属性判定
  时至今日,会计学到底属于管理学学科还是经济学学科,无论在官方定位层面,还是专家对会计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层面,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会计学学科属性的公开探讨不多,更缺乏权威专家的指点和解释,造成了目前“一个学科,各自表述”的尴尬现实。有的学校把会计学专业设在管理学院,有的设在经济学院,还有的设在数学院。事实表明,会计学学科属性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葛家澍教授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关于会计学科归属,是可以讨论的理论问题。
  从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来判定会计的学科属性,是会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现实和未来原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是“向前进的科学”。经济学始于1662年,以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发表《赋税论》为标志。管理学始于1911年,以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而会计学始于1494年,以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为标志。所以,以学科理论起源论属性显然不合常理,不可能讲理论起源早者为母体。而从会计行为的起源与发展来理解会计到底属于管理行为还是经济行为,会更有助于我们认清会计学的本质属性。
  第一,从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的起源来看,会计与管理同宗同源。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行为产生的历史动因,取决于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正是在有了剩余产品这个前提下,产生了对储备物品的管理;其次,由于围绕剩余物品的合理分配与保障,这些物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人们的生存需要,从而产生了人类早期的计量、记录的观念和行为。从有关会计史文献来看,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会计特征,直到原始公社制末期或达到文明时代的初期才表现出来。私人占有财产现象出现之前,人们进行记录、计量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产生活,为了管理好储备物资,实现合理分配。私有现象出现以后,计量记录的目的则在于保护私有财产。因此,人们从事原始会计计量、记录行为,一是为了保管好剩余物品;二是为了合理分配甚至交换剩余物品;三是通过会计计量、记录行为维护个别强势人物的霸权。因此,从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的起源来看,会计体现着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行为,既是管理的一种产物,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具有现代会计意义的会计行为演进来看,会计演变始终与企业管理活动如影随形。在西方早期的个人私有制企业里,企业的出资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设立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既没有必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也没有会计信息的外部需求。这一时期的会计,实质上就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使用者分离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两部分。会计的目标也调整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企业的内部转到了企业外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表达方式、提供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流程等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是,这种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转换,以及对信息表达方式和提供方法的规范是为了监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其主要目标还是为了控制企业管理活动。从这一点来认识,会计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监督来看,会计作为反映和控制企业管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应用性学科,都应当属于管理类学科。
  第三,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来看,会计学始终保持着与管理学在发展经历、实务应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一致性。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四个阶段;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次革命。经济学重理论轻实践;而管理学重实践轻理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的社会阶段社会经济资源为什么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而管理学则始终把提高组织的效率作为目的,研究怎么样配置组织资源。经济学侧重于解释Why;而管理学侧重于解释How。经济学以研究一般社会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而管理学以研究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会计和会计学从诞生到发展历程,无不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会计的使命本质上就是管理的使命。
  第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了会计理论,并帮助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框架。经济学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这就决定了只能有一套理论能准确解释社会经济现实。为了证明旧理论的错误,新经济学理论逻辑结构都非常严密,因而经济学理论体系非常完整。而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建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管理学从各种不同的人性出发发现了各种各不相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这就导致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比较松散。1968年,鲍尔和布朗应用计量经济学,写出了第一篇严谨的会计学实证研究论文。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出版的名著《实证会计理论》,使“经济学革命军占领了会计学主要学府”(李志文,1997)。思考著名的会计学家从威廉?A.佩顿、A.C.利特尔顿、亨利?R.哈德菲尔德、约翰?B.坎宁、亨利?W.斯威利、史蒂汶?吉尔曼、爱德华兹?贝尔、井尻雄士等人,到鲍尔、布朗、瓦茨和齐默尔曼等等有关会计带有经济学属性的论断,我们会发现,无一例外的观点是,只有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视角来看,会计学才具有经济学属性。因为会计研究离不开经济学,正是因为借鉴或引入了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并将其予以具体化,并采用了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才形成了今天比较规范的会计理论,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框架。
  但是,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和丰富本学科的科学性和广泛性,并不能改变一个学科的属性。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因为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而改变属性的先例,就像是一个人“拜师学艺”,拜认的是“师傅”,而不是“血统”属性。沿着会计思想和行为的起源与发展之路,研究会计学学科属性,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类的先辈们在经济事项的计量、记录等方面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奇迹所形成的思想、行为和理论,深刻地体现着会计学学科的历史渊源和本质属性。人类会计思想和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管理工具和管理活动的创新和进步,而不是经济学。事实上,会计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是一种处于被动状况的工具,它自始至终都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越是朝着更高级别的阶段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便越重要,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财务会计是以提供企业管理活动中可以货币化的会计信息为主要职能,它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如边际效用理论、收入费用理论、生产理论、就业理论及价格理论等几乎没有关联。所以,把财务会计列为经济学学科,逻辑起点和逻辑过程上都是行不通的。会计学因为管理学研究方法上的弱势,转而向经济学“取经”正说明会计学的包容和强大,而不是会计学“弃暗投明”。会计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为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会计学研究是一门如何真实、有效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学科。
  
  三、明确会计学管理学属性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和管理学都以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对象,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管理学为经济学提供了研究成果检验的时间和应用空间。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学科,明确认定其管理学属性,对于认清会计学应该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以及会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一)有助于认清会计的目标、职能应该是什么
  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会计不仅与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相同,而且二者在理论形成和发展中也是同步的。人们从揭示经济管理的实质出发对管理和管理学下出定义,一般认定经济管理是针对人力和资源的结合,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过程。这一认定包含的目标和职能与会计存在的意义完全吻合。第一,管理的定义明确了会计的对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第二,明确了会计的手段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参与一个组织的经营和管理。第三,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率方面。由于现代会计已经演变为对内会计和对外会计两大分支,会计的目标也逐渐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即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履行组织的受托会计责任。
  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体的时期,会计的责任体现于企业管理的经济责任之中,没有形成一种专职的责任。到近代,股份制企业从家族企业形态中摆脱出来以后,组织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具有现实意义的委托代理机制形成,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受托责任制度,会计便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受托管理责任当中的受托会计责任,这当中包括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认识到,现代会计的目标,核心就在于履行受托管理中的受托会计责任,这是在对会计的本质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更为现实的是,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清晰地描述现代会计的职能应当是什么。以下笔者试着从企业仿生学的视角来分析会计的职能。
  企业仿生理论认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其自身功能的实现往往要依靠很多系统间的协作,企业由许多部门构成,这些部门就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任何器官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其他器官的支持。把企业各部门同人体的各器官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寻找企业这一有机体与人体的相似性,把人体的养生和平衡理论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根据对企业仿生理论的理解,笔者把企业组织部门与人体器官类比如图1所示。
  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是血液,而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资金,因此,我们常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与会计岗位就是企业的“心血管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心血管医生”,其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反映职能,即按照科学的方法,遵照公认的程序和准则,正确、全面、系统、及时地将一个企业组织内有关资金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指标分门别类地表现出来,并且明确指出,哪些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健康区间),哪些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如血压、血脂偏高或者贫血)。二是控制职能,表现为对一个会计实体的资金系统指标进行控制,使企业组织的各项资金指标保持和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健康区间)。例如,通过科学的资金调配,保证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匀速流通;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的循环机制,以避免企业“心肌梗塞”或者“心力衰竭”问题的产生;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发现企业“贫血病症”后提前举债(从体外获得血液),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和运转等等。对于偏离健康区间的资金指标,会计要及时、准确地开出“处方”,相关部门接到“处方”后,要迅速行动,该“抓药”的“抓药”,该进行“手术”的进行“手术”。
  基于以上分析,从现代会计反映与控制两大职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控制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为进行会计控制职能服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则是调整企业资金健康指标,提高企业精神和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职能。现代会计的优秀与合格与否,基本功在于其会计反映(会计诊断)水平的高低;关键处在于会计控制(“对症下药”和“手术治疗”)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有助于认清目前的会计实务和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会计的反映职能以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目的,提供真实、客观、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会计实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要求。真实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指标四大类)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正如体温计应当真实反映人体温度一样。如果体温计反映的不是人体体温的真实数据,则以体温计反映的体温作为诊断疾病、开具处方的依据则有可能会出人命。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状况,对于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影响巨大。
  但是,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9年8月至12月对217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6.07%的总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相信,仅有3.80%的总会计师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信。2002年财政部检查了192户企业,其中,资产不实的企业36户,利润不实的企业103户,设账外账的企业22户,合计161户。2003年财政部检查了152户企业,资产不实的企业23户,利润不实的企业82户,设账外账的企业16户,合计121户。再看国外,美国的会计界一直是国际会计诚信的楷模。但是,2001年的“安然事件”却颠覆了人们的这一认识。此后,全球著名的默克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宝丽来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等相继爆出会计造假丑闻;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骗局大爆发;2009年麦道夫诈骗案大爆发;2011年11月15日消息,华尔街著名投行奥林巴斯设立百慕大对冲基金掩盖亏空。 一幕一幕会计造假行为使我们认识到,会计信息舞弊、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通弊。
  至于会计的控制职能,目前还是一种奢望。笔者没有调查到哪个企业设置专门的会计控制岗位,赋予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权力,正如许多企业老总所说,只有需要用钱时,我才会想到会计。
  关于会计研究工作,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会计准则建设、公司治理改革、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财务与金融机构改革等重要议题引起了全球会计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层的关注。然而,关于会计研究成果是否有助于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杨雄胜在中国会计学会2011年7月学术年会上提出了三个深刻问题:第一,当前会计学术界有多少研究是在研究会计?第二,有多少人在研究中国会计?第三,学术界进行会计研究时,文献是前人的,假设是随意的,模型是老外的,数据是人家的,计量是自动的,作者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呢?同样,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发了会计界的诸多思考。例如,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在金融危机当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计准则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和医务工作者相比,会计的“医德”堪忧,“医术”乏善可陈。会计对于企业资金(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反映(诊断)工作没做好,提供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三大报表)几乎没有投资者能看懂(尽管虚假)。而不是像心血管检查一样,提供会计所特有的四大类80多项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会计自己根本不知道这80项财务指标的“健康区间”,也就奢谈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和控制职能发挥作用了。
  (三)有助于明确现代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会计界深刻认识到,会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具有全球性和复杂性。抓住重点和热点,破解难点和弱点,是规划会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明确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把会计放在企业管理和政府宏观管理框架内,有助于以更加重视会计实务的视角和定位,明确和把握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国会计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会计规范化建设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战略思想,先后颁布实施了两部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来看,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接受良好专业训练的会计素质,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多元会计方法使用、债务重组、合并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还包括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整体财务策略等问题,都需要在会计人才战略、会计教育质量标准、会计人员职业资格、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体系。
  第二,会计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会计监管体系建设和会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分散体现在会计的基本准则第十二至十九条当中,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项原则。但是,我们还没有针对这八项原则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体系。仅仅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从监管和绩效评价角度讲,我们还没有一套真正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会计监管体系仅仅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证监会的事后监管,缺乏社会公众投资者、企业员工的参与;监管过程也缺乏事前和实时的监管;更缺乏对会计行为的外部监管。绩效评价是有效监管基础上的量化考核,包括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绩效评价和对企业财务指标信息质量的绩效评价。作为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指标性能应当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
  第三,会计控制系统建设。相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的会计控制系统建设还有很多问题。现代会计控制系统包括经营循环控制系统和决策过程控制系统。前者由市场、计划、过程控制、成本、库存、价格、营销、内部审计等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控制又包括设计、采购、投入、产出、质量、储存、计价、运输、销售以及盈亏等环节;后者则围绕参与决策与本部门决策,由预测、分析、决策、计划、建制、审核、检查、监督和追踪决策等九个运行环节构成。目前,我国会计控制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根本源于缺乏现代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理论的研究、教学和应用都处于荒漠化。如前分析,会计的反映是为进行会计控制服务的职能。而会计控制缺乏系统运行机制,会计反映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这也是“会计无用论”观点的依据。
  第四,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最近一段时期,会计研究到底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还是实证研究方法,会计理论到底依赖于经济学理论还是管理学理论,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争论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幼稚。从前述关于会计学学科属性的分析来看,不容置疑的是,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导的会计学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目前支离破碎的会计反映系统和会计控制系统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计大事。我们不能因为会计是管理学的“孩子”而拒绝拜经济学为“师傅”。在企业会计实务方面,随着我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会计思维、理念和方法逐步涉及经济、财政、金融、法律、道德等领域,企业财务会计如何应对随机性和突发性会计事件,如何掌控和把握企业财务机会,如何判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等等,都需要企业财务会计运行体制的改革。这将是中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GB/T1374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5] 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 瓦茨,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2007(2):6-8.
  [8] 阎达五.阎达五文集(上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成圣树,丁平准.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J].会计研究,1983(3):4-11.
  [10] 陈德刚.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99-105.
  [11] 傅建设.会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可行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4(8):11-12.
  [12] 郭道扬.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3] 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5):15-20.
  [14] 王立志.企业仿生的机理和表型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标签:会计学 判定 学科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