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300字日记 > 正文

[遵循自然规律,还原真实课堂] 遵循自然规律的事例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自然语文课堂,用特级教师徐梦吟的话说,就是创设符合语文自身规律,符合儿童自然认知、成长规律的语文课堂。自然是天然,非人为的;自然,是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的。那么自然语文课堂。首先应该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创设一定的情境顺其自然。
  一、还原真实的“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可是,我们的教学存在着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言行。学生的创造性就在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中枯萎了。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设计、学生被设计,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所学内容……学生同然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自控自律,但这种“标准件”一般的要求就像用裹脚布把女人的脚裹小一样,不符合人性。课堂既要神圣化,更要人性化,毕竟课堂不是教堂,不是纪念堂。“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听话”这种模子塑造出来的学生无疑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乏创造精神的“活机器”,这样的课堂,人本从何谈起?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创造力,主张自我教育、表现、评价。真正人本的课堂应去除学生心灵自由的枷锁,还学生以心灵自由的天性。
  二、还原真实的“民主”
  我们在备课时,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硬将自己所授的内容“灌进”某种被认为权威的教学模式中,本着这种设计精细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好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句话。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尽各种方法将学生拉到自己预设好的教学思路上来,引导学生讲出我们想要的答案。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环节紧凑、衔接自然,实际上只是我们在上演自己已编排好的舞台剧――教案是剧本,讲台是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在这种表演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旁观者,他们的主体参与成了虚假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成了“牵引”思考,课堂民主成了伪民主,学生主体性的火焰被无情地熄灭。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三、还原真实的“互动”
  表面的互动交往广泛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类互动徒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其表现样式颇多。如:老师一呼学生百应,课堂上不断出现并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问答。老师提出某个问题,一个学生做出了正确回答,班里其他学生明明已经知道这位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却仍然还要去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然后继续追问:“他回答的好不好啊?”学生齐答:“好。”这种形式上的互动不仅存在于课堂提问中,有时也会存在于课堂讨论中。实际上,学生根本上就没有体会到教材内容深处所隐含的意义世界,也没有感悟到内容中的真实情感,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体验,使课堂缺乏精神的享受、缺乏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理念支配下,在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上深入推进,我们提出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就是为了杜绝华而不实,只有细节做实了,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效。
  四、还原真实的“均衡”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是为每个学生敞开的,要做到兼顺每个学生的行为和内心世界,通过均衡教育,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公平地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把目光集中在少数成绩优秀或能言善辩的“班级宠儿”身上,他们充当了课堂的焦点,我们的提问多由这些宠儿一以代劳,其他学生即使有回答的意识,也被我们忽视了、这样,那些思维反应较慢、不善表达、缺乏自信的学生就成了课堂上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表现自己,整个学期都得不到我们的一次关注,久而久之自信心渐渐地消失,以致沦为我们眼中永远的“学困生”。可见,课堂待遇的不均匀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使得原本可能成功的学生过早地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再次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我要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他们不是我们成人可以由自己的想法去随意填充、塑造的器皿,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按照儿童自然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标签:自然规律 还原 课堂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