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300字作文 > 正文

反杜林论原文【浅析《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现代社会,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都走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先验主义以及那种虚无缥缈的平等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不能用唯心先验主义的方法,而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
  关键词:反杜林论;平等观;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08-02
  
  一、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在《反杜林论》“道德和法。平等”中杜林认识问题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首先把认识对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其次把同样简单的不言而喻的公理应用于这些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加上公理就得出了他的结论。杜林认为在认识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也“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1]而对于杜林的这种不可理喻的平等观,恩格斯提出了“三大退却”来批判它的荒谬和矛盾。
  1、第一个退却就是两个人意志实际上存在不平等。
  杜林相信两个人的意志是完全平等的,并且其中一方不能向另外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而恩格斯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并列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两个落海的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因此组成了社会,这符合杜林所说的“最简单的社会由两个人甲和乙组成”这一说法。这两个人的意志在形式上是完全平等的,而这一点也是被承认的,他们中也没有一方能够去命令另一方。但是问题是他们在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这是与生俱来的。
  2、第二个退却就是两个人在道德上也是不平等的。
  杜林抽象的提出:“在野兽和人混合在一个人身上的地方,人们可以以第二个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的名义提出问题: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否应当像所谓只具有人性的人相互间所表现的那样呢……出现的一切关系的典型的基本形式”。[3]杜林在这里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具有人性的人,另一个则是带有一些兽性,并且只能是具有人性的这个人命令和统治那个带有兽性的人。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来源于动物界并且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只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有善人和恶人,君子于小人之分,而杜林所提到的这两个人是不符合常理的。恩格斯认为这种把人简单的分为带有人性的人和带有兽性的人的观点是是有悖伦理的。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由于人们之间道德上的不平等,使得平等再一次化为乌有。
  3、第三个退却就是两个人在精神上也是不可能平等的。
  杜林说:“如果一个人按照真理和科学行动,而另一个人按照某种迷信或偏见行动,那么……照例一定要发生相互争执……一定程度的无能、粗暴或恶癖,在任何情况下总要引起冲突……暴力不仅仅是对付儿童和疯人的最后手段。……异己的意志在这里也被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但是它由于它的危害活动和敌对活动的荒谬性,它就引起了回复平衡的行动,如果它遭到暴力,那么它只是受到它自身的非正义的反作用而已”。[4]按照杜林的这套理论,日本对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法西斯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恶行、各文明掠夺国对落后民族所干的一切可耻行径,都可以认为是通过暴力恢复平衡,是平等正当的。那到底何为科学真理,何为迷信偏见,我们是否要把这个问题抛给上帝。在杜林看来平等是可以通过暴力恢复平衡的;而第二个意志被第一个意志通过压服而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恩格斯认为这种可笑的解释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平等观念的批判,揭示了杜林通过数学方法的先验主义来研究社会领域问题的手段是错误的。恩格斯强调,在认识社会问题,包括道德现象,只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恩格斯的平等观
  恩格斯认为平等观是历史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一定的历史关系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
  (一)发展着的平等观
  恩格斯认为平等观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用的平等观念。
  在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时代,不平等远远比平等看上去要自然的多,甚至说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平等只是少有的特殊现象。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及其地位的不平等实属自然,如果把他们看作是平等的则是违背自然的。在罗马帝国时期,除自由民和奴隶外,其他差别都逐渐消失了。但这种平等最多能算作是自由民之间私人的平等。
  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恩格斯强调“其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遗忘的历史为前提。”[5]所以,平等观念就其本身来说就是历史的产物,是不断发展的理念。
  (二)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平等观
  恩格斯认为平等观是上层建筑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一种精神信念,平等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历史上每一种平等观的出现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平等观念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变而随之改变。诸如对种族平等的追求、对宗教自由的向往等,无一不体现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平等的渴望。
  总之,恩格斯认为平等观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而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存在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反映,是人们对切身利益的追求。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平等要求。任何社会的平等要求大多都是针对等级制度、封建压迫和歧视。要想实现真正的平等,就要致力于以平等为目标的社会变革,就如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就是消灭阶级的要求。因此,恩格斯平等观的实质就是要消灭阶级,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
  三、恩格斯平等观的现实意义
  教育平等是当今社会平等观中的重中之重。教育平等主要是指人们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平等,它体现了一种对现代社会每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是平等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当今社会,大部分农村孩子希望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大山,贫困的孩子希望接受教育能够迈向致富之路,很多人希望通过接受教育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样一个“转折点”对于每个人来说却是不一样的,并且是不平等的。
  首先,在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基础教育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造成他们接受教育权利的缺失。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使得他们选择让子女就读于收费低廉的私立农民工学校。然而,这种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下以及安全方面的隐患。在这种学校环境下的学习质量必然是不高的。这势必会在农民工子女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这种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待遇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社会歧视的那一类人,这样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伤害,甚至影响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如何给这些可爱的农民工子女一个明亮的教室、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他们像城市里其他的孩子一样接受标准的义务教育,健康成长,这是实现教育平等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次,因地域差异造成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悬殊、招生名额不均衡也体现出了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就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分数线很高,而北京上海的学生被录取的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省市的低几十分。重点大学也出现了录取名额向所在地倾斜的势头。例如,2009年上海的文科一批录取线是471分,而在山西却要540分;2004年复旦大学在上海的招生名额为1650人,而在甘肃只招32人。这种相差悬殊的数据不免让人看的心酸,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这种地域之差,在高考这件决定命运的事情上的不平等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挑战了教育平等的原则。
  正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问题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所以,加快实现教育平等,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对恩格斯平等观念进行新的思考,坚决抵制把杜林唯心先验主义的平等观念带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致力于探讨如何当前形势下,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虽然我国的贫富差距、分配不公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我们要相信这些知识暂时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全体人民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同时必须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带领我们共同努力,一个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作者简介:罗月虹,女,1989年11月,江西省吉安市,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10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P43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P44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P44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P44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P448)
  [6]王宏伟.《反杜林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7]毛娟.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平等观的论述[J].社会与法制,2008,9.
  [8]张欣.从我国高考录取地域差异看教育公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9]卫兴华.应重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公平问题[J].理论前沿,2006,1.

标签:浅析 现实意义 平等 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