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400字日记 > 正文

“逝川”典故源流研究_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选取典故“逝川”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和当代两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对典故的研究。   “逝川”是很常见的典故,大多用于比喻流逝的光阴,以感慨时光流逝,事物变迁;也以此典故及其变体婉称人死去。本文从语法方面分析了“逝川”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既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状语;还以时间为轴对该典故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了考察。此外,本文说明了“逝川”典故的当代社会意义。
  关键词:“逝川”,语法功能,典故变体
  中图分类号:I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2
  
  第一章“逝川”典故溯源
  1.1典故释义
  [逝川]shì chuān
  原指一去不复返的江河之水;后来常以此典故比喻流逝的光阴,感慨时光流逝,事物变迁;也以此典故及其变体婉称人死去。“逝川”也做“逝水”、“随逝川”、“叹逝川”、“委逝川”、“逐逝川”、“等逝川”、“临长川”、“阅川”、“叹逝”、“逝波”、“川上逝”,这几个典型使用频率比“逝川”要小。
  1.2典故出处
  “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第二章“逝川”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2.1作主语
  通过对从汉藉全文检索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逝川”在句中通常作主语、宾语和状语,这三种情况数量相当,这里举两例说明“逝川”作主语的情况:
  闻与湘南令,童年侍玉墀。家留秦塞曲,官谪瘴溪湄。道直奸臣屏,冤深圣主知。逝川东去疾,霈泽北来迟。青汉龙髯绝,苍岑马鬣移。①
  龙香,时暗引,青鸾白鹤,飞下秋阴。露华冷、琼珠点缀瑶林。犹记华胥梦断,从别后、几许追寻。人间世,逝川东注,红日又西沈。②
  2.2作宾语
  以是贤人悲寓世之?忽,疾泯没之无称;感朝闻之弘训,悟通微之无类;惧将落之明戒,觉罔念之作狂;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鉴逝川之勉志,悼过?之电速。③
  女萝寄松柏,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羊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居贤。皎日不留景,良时如逝川。秋心还遗爱,春貌无归妍。④
  2.3作状语
  通过检索发现“逝川”作状语的例子相对较少,这里仅举一例说明:
  肄业重溟外,随缘大夏中。锡飞鲸海静,杯渡蜃楼空。音信千峰隔,华夷一水通。秋深故国梦,应与逝川东。⑤
  第三章“逝川”与近义词的联用情况
  “逝川”的近义词主要有“流光”、“驰光”、“驰电”、“浮世”。都是用来形容光阴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的。
  3.1 与“流光”的联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⑥
  3.2 与“驰光”的联用
  “驰光”源自南朝宋鲍照的《从拜陵登京岘》诗:“伤哉良永矣,驰光不再中”,多指流逝的时光。“逝川”与“驰光”的联用情况只有一例,如:
  金楼子立言篇:“驰光不留,逝川?忽,尺日为宝,寸阴可惜。”⑦
  3.3 与“驰电”的联用
  “驰电”出自南朝宋鲍照的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诗人用“飞驰的电光”形容迅疾,因此“驰电”也可以比喻飞逝的时光。通过检索搜集的文献资料发现“逝川”与“驰电”也存在联用情况,仅以下一例:
  况本门高王、谢,佩爱罗囊;姓拟金、张,卫森画戟。自有甘临之象,何须苦节之占。宜乎视金银为土芥,轻珠玉如泥沙。且超脱者为才子之情,豪纵者尤少年之气。阳春烟景,大块文章;驰电难追,逝川谁挽。苟不及时以行乐,殊为拘执而鲜通。更逢樱桃为郑国之尤,芍药以扬州为盛。⑧
  第四章“逝川”典故变体形式考查
  “逝川”典故形成之初使用并不广泛,其变体形式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只有“逝水”,且内涵比较单一,仅指一去不复返的江河之水。如:
  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来晨无定端,别晷有成速。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榜人理行舻,?轩命归仆。分手东城?,发棹西江?。离会虽相杂,逝川岂往复。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⑨
  后景?初年,余靖、王洙奉诏校范书,序其源委,胪列东观以下七种,仅载卷帙之多寡,而于章怀之注,竟不能取诸书相参对,则诸书之逸而不存,已如逝水飘风矣。⑩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文学形式的多样化,“逝川”典故的变体比南北朝时期有了更多的形式,出现了“临川”、“逝波”、“叹逝川”、“阅川”、“委逝川”、“川上逝”等变体。如:
  ?,封同安郡王。?修身淳谨,不自矜贵,闺门之内,常默如也。开元二十五年薨,玄宗甚悼之,辍朝三日,制曰:“犹子之恩,特深于情礼;睦亲之义,必备于哀荣。同安郡王?禀气淳和,执心忠顺,邦国垣翰,宗枝羽仪。磐石疏封,将期永固;逝川不舍,俄叹促龄。悼往之怀,因心所切,宜增宠命,用饰幽泉。可赠太子少保。葬事官给,陪葬桥陵。”
  彼人事之大造,夫何往而不臻;将覆篑于浚谷,挤为山乎九天;苟理穷而性尽,岂长箅之所研。悟临川之有悲,固梁木其必颠。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虽光昭于曩载,将税驾于此年。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一自香魂招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由此可见,“逝川”典故不仅在其变体形式上有所增加,典故的含义也有所扩大,“逝川”及其变体可以指已经逝去的人。
  宋辽金元时期“逝川”使用状况基本承袭了隋唐的用法和变体形式,只偶现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文体词及曲中,也没有衍生出新兴变体形式,这里仅举两例:
  子引金闺籍,身开石?封。露?悲吉路,象服俨虚容。楚挽虽多相,莱衣不更缝。谁知逝川底,剑自喜相逢。
  秋光为花且徘徊,朱颜迎缟露,还应憔悴。腰肢小,腮痕嫩、更堪飘坠。风流事、旧宫暗锁,谁复见、尘生香步里。谩叹息、玉儿何许,繁华空逝水。
  明清时期是“逝川”典故出现的高峰期,这期间“逝川”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使用频率均高于历代,如:
  心也者,与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是故随时随处化化生生,无非此心之充塞,是故无物而不流通也,无时而不流通也。故夫子逝川之叹,子思鸢鱼之察,周子之窗草不除,程子之吟风弄月,张子之听驴鸣,是皆本体自然流通之著见也。
  嗟乎翠翘,尔固天壤一奇女子也!冰玉为姿,则奇于色;云霞为藻,则奇于文;而调弦弄管,则奇于技!虽然,犹未奇也,奇莫奇于柔豺虎于衽席!苏东南半壁之生灵,竖九重安攘之大烈。息郡国之转输,免羽檄之徵扰。奇功未酬,竟逐逝波不反耶!
  点拍依微宇画讹,宫商约略歌声苦。错将天上紫云回,翻作人间《绿幺序》。不惜尊前发曼声,一曲将终泪如雨。往昔繁华等逝川,尚余选侍在民间。三朝彤史谁能纪,一代红颜绝可怜。
  病非消渴,远山底事重描?人已中年,逝水难寻故步。大福自知不再,良缘或订来生,为我善辞采秋,为我善抚红豆。
  尚有一百八十里假道于黄河。虽河伯安澜。不受其害。不可谓非黄与运究相终始也。天启六年。总河李从心。以运舟过宿迁浅刘口磨儿庄等处。一船挽拽。夫以百计。一夫工费。动以数钱。穷旗典鬻以偿官夫。人力与水争衡。拽缆中断。前船横下。后船互相磕撞。官储民命。须臾归之逝波。风急浪高。竟日不能移一舟。前阻后压。千艘等待。
  野鹤听了,惊得半晌不敢则声。惊定方说道:“小姐这一入宫,自然贵宠,只可怜辜负了我家公子,一片真心,化作东流逝水。”说罢,甚是叹息。夫人遂留他住下,慢慢回去。又过不得数日,早又是京中报到,报双星中了状元。江章与夫人,只恨女儿不在,俱是些空欢空喜,忽想到小姐临去之言,有彩云可续,故此又着人打听。
  一半春光缧?过,睡壶敲缺待如何?莺声啼老听难到,柳絮飞残扑转多。?皖斜阳连雉堞,朦胧短梦选绕岩阿。不堪往事成回首,总付钱塘东逝波。
  分析材料可以发现,在明清时期,“逝川”及其变体所喻事物范围有了扩大,既可以用来比喻消逝的时光和逝去的人,也可以用来比喻浪费的金钱和落空的希望。
  第五章“逝川”的当代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强调要惜时,古人常常把时间比作千金难易的东西,因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句。儒家的孔圣人还用昼夜不停、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比喻稍纵即逝的时光。此外,不仅时光易逝难买,人的生命同样如此,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自然而然地把逝去的时光同逝去的人联系在一起。
  人们要不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社会日益发展、思想日益开放、中西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人们对待同样的问题是否又有同样的回答呢?在不同的人之间答案似乎大相径庭。
  有的人认为,“逝川”典故就是要警醒人们时光如白驹过隙,不可再回头重来,因此与时间赛跑、与光阴比长、与生命竞赛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如今这个重视效率的时代,许多人都把“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类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然而有些人则说,生命短暂,应活在当下以及时享乐,无需太多顾虑而踟蹰犹豫。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实则谬论,如果只顾享受没有付出,那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样的想法也太肤浅庸俗,实在是太对不起古人了。
  结语
  惜时惜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遗憾的是珍惜时间和生命的真正内涵以及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代被有些人或是断章取义或是歪曲误解了。结果产生了许多不良社会风气,严重的甚至造成了影响较大的社会悲剧。有的人觉得生命短暂,以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为借口而肆意挥霍,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有的人由于思想偏激,觉得自己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毫不在乎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想要报复社会。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古人用心,能传承惜时惜命的美德,将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人为善,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会更加美好和谐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应该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许许多多优良的传统值得珍视,“逝川”典故及其变体反映出人们对逝去事物的无奈好对现有事物的珍惜,这种传统观念应该被正确理解并得到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辛夷 成志伟.《中国典故大辞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三版。
  [3]陆尊梧.《古代诗词典故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4]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典故词典》[M].济南:齐鲁书社,1987.
  [5]周荫同.《古诗文典故》[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标签:源流 典故 研究 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