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400字生作文 > 正文

【关于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人本思考】学校德育工作思考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技校学生德育工作要收到应有的效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是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焦点,也是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针对技校生的特点,提出了技校德育工作中应怎样贯彻人本观念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技校;德育;以人为本;探讨
  德育工作在技校教育中尽管地位突出,但由于方法不够灵活,形式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的说教、强制,导致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愈益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深入人心。特别是技校通过质量“贯标”升级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要求把学生当顾客看待,因而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向人本化,关爱学生成长,亲生爱生。这是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就此作些探析,以期抛砖引玉,为开创技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助一臂之力。?
  一、“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德育工作中如果忽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自我发展的完善,就会使学生失去自觉接受外在道德影响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们把德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被迫要求,疏远甚至拒绝德育。因此要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解决青年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解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突出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德育对他们确实有用、可信。从而自觉地接受它、亲近它,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长期以来,技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宣传教育上,以单纯说教,灌输为主,“空对空”现象严重;对学生的管理上带有强制性,行政性的特点,重管理、轻服务。这些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真正需要有较大差距。在工作模式上,往往被动、消极,强调对学生违反规定后的处理,忽视对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和制止,强调管理的约束功能,忽视创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为此,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要按照“贯标”的要求,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之原则,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更多的学生过得安心。加强教育和管理,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宽松环境,让更多的学生欢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对学生的理解,让更多的学生宽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放心。努力避免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东西,使管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进一步加强对违纪受处分学生的关心教育,对他们实行谈话、跟踪教育制度。管理中树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一方面要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和确保。要融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亲和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焦点,也是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更亦脆弱,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实和未来都呼唤技校德育工作者重视他们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那么,当前技校学生心理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如下:?
  2.1现实性与迷惘性。学生在人生观、道德观的探索追求中,表现出一种注重现实的特征。在社会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差距中颇多疑虑,对将来如何立足社会等问题十分关注并急切寻求答案。经常有学生问“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固然好,但现实中诚实、正直的人为什么往往吃不开呢?我该怎么办?”这类问题反映着部分学生思想上的迷惘。?
  2.2复杂性与动荡性。学生们追求新的时代意识,把视野伸向社会,常会遇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因而他们一方面认为人生应有所追求,要努力学好本领,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对技校学历怀有自卑心理,认为到社会上找工作难,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是工作艰苦待遇低,被人瞧不起。他们有时热血沸腾,谈论国事,针贬时弊;有时又心灰意冷地感叹人生,得过且过应付日子。这种复杂和动荡的心理特征,是当前技校生德育工作的难点。?
  2.3不成熟和逆反性。处于“心理断乳期”的技校生,生理与心理都具有半依赖、半独立、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对新鲜事物特别是自己知道不多或不知道的东西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当老师告诫学生不要做的事,他们常会想方设法地去感受一番,而老师表扬某种行为或某人时,却会引来一片不屑之声,甚至反感。对这种消极的泄渲,一旦教育不当,还会引发更大的逆反心理。?
  针对技校生的心理特征,学校不能视而不见。德育工作不能一味地采取“赌”的办法,而应以疏导为主,开展个性化教育,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感到,采用咨询教育不失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好方法之一。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主体。当前的德育教育应提倡咨询教育,把学生与教师置于公平地位,教师以专家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学生要求咨询服务时完全属于个人主动行为。这种全新服务模式,与当前技校生思想个性化,独立性强的倾向相匹配,从而把德育从宏观普通教育层次推及到每一个学生微观的个体心理层次。发展咨询教育应该成为技校日常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咨询教育开展得越好,越能体现出和谐校 园建设的新局面,体现出教育的人本性。?
  三、技校德育工作如何彰显人本理念的探讨?
  如前所述,技校学生德育工作要有所突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以往在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必须切实加以纠正。德育工作必须因人而异,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根据本人20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技校德育工作体现人本思想可遵循以下思路。?
  3.1总体思路。?
  3.1.1德育目标确定的个性化。技校学生个体差异甚大,在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下,德育工作者必须分解目标,使之个性化。必须因人而异,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不断促进其自我发展,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高、大、全”,而学生的层次、特点、个体不同,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各异。如果用统一的一个目标来要求,脱离实际,效果不佳。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德育总目标个性化,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应有的实效。实践证明,分解个性化后的德育目标,学生更愿接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德育目标实施的阶段化。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德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短时间内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不符合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稳定性的特点的。因技校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学校德育目标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故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和完善。?
  3.1.3德育形式的生活化。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德育实践中往往被简单化,形式化了。上课、开会、搞活动成了德育工作的全部。而上课的内容往往被一再精简,甚至在高中制技校班变成了只发教材不上课。主题班会在一些班级往往变成了一种形式,草草应付收场。因此,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融入到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寓德育教育于日常管理和日常生活之中。?
  3.2具体可操作思路。?
  3.2.1加大学校全方位德育工作的力度。具体做法:一是定期召开学生德育工作研讨会,分析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特征,提出相应对策。二是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环节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始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工作新格局。三是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素质。四是发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思想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魅力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五是提高各科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以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2营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在学生管理中,要学会用柔性管理方法教育学生。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可谓之硬性的警察式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管理工作难以奏效。而实施人情化、个性化的柔性管理方式,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宿感。使学生在和谐、温暖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管理。?
  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发展的同时,以校园的价值观念及规范作为评定自己品质、行为和人格的内在尺度,不断调整自己,使其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
  3.2.3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技校生思想活跃,自尊心强,但情绪不够稳定,性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主观愿望经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撞,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因此,学校应结合实际建立起适合技校生特点的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用目标激励学生走积极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积极心态。?
  3.4确认学生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参与意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要大力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策划、构思、组织、实施,承担学校的一些活动甚至大型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竞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如校园秩序、食堂、教学楼的管理等。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能大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制的能力,学生的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陈景磐 编著?
  [3]《研究与探索》杂志 2011年1-6期

标签:技校 人本 德育工作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