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0字生作文 > 正文

“瓜棉套种”:农民刘同启的种棉实践_刘同云的中国农民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经过了一夜雨水的冲洗,3月22日,豫东商丘上空依然飘着零星小雨。出商丘市区,驱车向西南行驶20多公里,便来到该市睢阳区李口镇五里杨村。通往村里的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低洼处因存积雨水,变成了小水坑。
   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田地里连片排开的白色温室大棚。据同行的商丘市银河棉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赵新建介绍,里面培育的是优良高产的西瓜、甜瓜苗。继续往前走,随处可见每家每户的门前、院墙外整齐地码放着的棉柴(晒干后用作烧柴的棉花秆)堆。在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萎缩的情况下,在一个村子见到这么多的棉柴,让人倍感亲切。
   五里杨村是河南出了名的西瓜种植基地,连同周边10余个乡镇,每年共种植约7万亩西瓜,全部采用“瓜棉套种”、“瓜菜套种”的种植模式。商丘市银河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把该村的种棉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五里杨棉花专业合作社,具体工作由赵新建负责。
  
   “瓜棉套种”惠乡邻
   来到村民刘同启家时,他正和家人忙着把被雨水淋湿的棉柴往家里堆放。中等个头的刘同启,皮肤黝黑,胡子花白,身材较瘦,干起活来麻利敏捷,一点儿也不像68岁的人。
   1970年,刘同启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先后当过民兵连长、村支书。“刚回来时,河南农大先后有38位教授在村里蹲点,各种农作物方面的专家都有。”刘同启回忆说,当时光棉花种植方面的专家就有6位,他就跟着人家学习种植技术,然后指导村民种植棉花。“籽棉最高亩产达到296斤。1971年到1974年,五里杨千亩棉田,为国家贡献了10万斤皮棉。”
   到1982年时,棉花价格低迷,籽棉一元一斤都没人要。刘同启说:“每亩地收获籽棉不到300斤,才能卖300元,太不划算。”于是,他决定在棉花地里套种西瓜。
   当时,村里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同启便在自家3亩地里开始试验“瓜棉套种”。到夏天收获5000多斤西瓜,卖了1000多元;秋天又收获了200多斤皮棉,效益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可观的收入,引得村民纷纷前来“取经”,不到3年时间,“瓜棉套种”就在村里普及开来。刘同启笑言:“只要村民来找我,我就无条件教他们种植,然后他们又教给亲戚朋友。这样,在李口镇及周边10多个乡镇就普及了。”
   刘同启善于钻研,不断创新西瓜和棉花种植技术,独创了“三膜一苫”(三层农膜加一层草苫)种植法,西瓜和棉花成熟期比传统种植方法提前很多,不但产量增加很多,而且效益增加了3倍。因此,十里八村的农民都信服他,跟他学种植技术。
   “2005年时,李口镇‘瓜棉套种’面积已达3万亩,年总产值1.2亿元,比种植小麦、玉米年增收8000万元;周边乡镇及附近县(市)区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亩,年总产值达4亿元左右。”刘同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很快,李口镇一带的西瓜就在河南出了名,刘同启也因为靠技术带领乡亲致富,被乡亲们称为“西瓜大王”。同时,他的“瓜棉套种”模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被评为“睢阳区2000年度棉田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功臣”。
  
   学会算账的农民
   尽管刘同启的“瓜棉套种”种植模式让农民尝到了挣钱的甜头,但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再仅仅以农为生,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农民,很多还是选择了弃农务工。
   “种棉花费工又费时,且风险性大,如果七八月份下一次连阴雨,棉花会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采访中,刘同启感慨地说,“现在,农民外出打工每年收益都不错,村里青壮年劳力越来越少,种棉花的农民更少了”。
   在刘同启家里,他给记者详细算了一下种一亩棉花要花费的成本:种子、化肥、农药、整地打茬、浇水、打药、采摘,整个流程下来,每亩地的成本大概需要2200元。而去年每亩地收获籽棉500斤,当时市场收购价是3.8元,银河棉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合作社社员按每斤4元收购。这样一亩地算下来,要亏损200元。
   “棉花田间管理过程,要打很多次药、浇很多次水,一般的老年人和妇女,还干不了这样重的活儿。”刘同启坦言:“小麦、玉米全部机械化种植,每亩还能净收500元,而种棉花却要倒贴200元,农民都会算账,所以就不种植了。”
   “以前农民不外出务工,种植庄稼都不算劳动力成本,现在打工能挣钱,农民都学会了计算劳动力成本。如果种地挣的钱没有打工挣的多,他们都会选择外出务工。”赵新建补充说。
   采访中,刘同启给记者讲了一个典型的故事。58岁的同村村民刘同金去年了种了5亩“瓜棉套种”,到夏天西瓜卖了2万多元。到9月份时,刘同金和老伴一起到新疆摘棉花,自家的棉花让儿子在家采收。两个月时间,老两口摘棉花挣了1.6万元,而家里的棉花只卖了8000元。
   刘同启表示,现在农民都会算账,与种地比较起来,打工挣钱要多些,所以农民都不种地了。去年因为棉花价格低,结果还赔钱。今年,村里的西瓜地,农民都套种了玉米,然后打工去了。
  
   山东模式
   在赵新建看来,要想提高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改变种植模式和稳定棉价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他介绍说,过去大面积单纯种植棉花,成本很难保证。上世纪90年代,各地提出了“粮棉套种”模式。后来,小麦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就无法再套种棉花,无形中这种模式就需要改变。
   前几日,赵新建刚去山东参观考察过。他分析说,为什么现在山东部分地区还保留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基地?除了滨州地区是因为大面积的盐碱地,只适合种植棉花外,菏泽巨野一带因为离全国大蒜基地金乡比较近,他们采用了“菜棉套种”的模式,这样蔬菜和棉花双丰收,经济效益更有保证。
   赵新建表示,在山东、河南等地还存在着“粮棉争地”的问题,大规模种植棉花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改变套种模式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如何大范围推广山东的“菜棉套种”模式,以及五里杨专业合作社的“瓜棉套种”模式?赵新建说,必须稳定棉价,只有让农民觉得在家种地的收益和外出务工的收入大体相当了,他们才会在家安心种地,这样棉花种植面积才能稳定下来,甚至有所增加。如果棉价总是忽高忽低,农民心里没底,他们就不会冒险种棉花了。

标签:棉套 实践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