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中概股艰难择决]中概股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麦考林头顶中国首家B2C企业光环,却在1个月之内从天堂坠入地狱;绿诺科技23天就被宣布死亡;多元印刷连遭质疑,拖累多元环球水务遭遇集体诉讼;环球雅思惨被收购;如乐语中国、盛大网络这样业绩健康的企业,看看势头不对,开始逃离……
  
  2012年2月14日,盛大网络召开特别股东大会,87%的股东赞成并批准了CEO陈天桥拟23亿美元收购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发行的股份的提议。这也意味着,盛大将结束在美国纳斯达克7年多的资本市场之旅。
  2010年12月的第二周,被称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史上最疯狂的一周。9家中国企业IPO,其中7家上市,创出单周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新纪录。
  然而就在上市新贵觥筹交错时,另一些落魄者却在心惊胆战, 从2010年至2012年,同样是一批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却演绎了无数的悲情。
  麦考林头顶中国首家B2C企业光环,却1个月之内从天堂坠入地狱;绿诺科技23天就被猎杀至死;多元印刷连遭质疑,拖累多元环球水务遭遇集体诉讼;环球雅思惨被收购;还有乐语中国、盛大网络这样业绩健康的企业,看看势头不对,开始逃离……
  
  赴美上市门槛低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肇始于1992年,到2012年3月为止,共有260余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
  纵观这260余家上市公司,有一批品牌知名度、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处于中国顶级地位的企业,并且形成了互联网、新能源、民办教育、旅游酒店等几个大的板块。其中也有一批来自传统行业,行业地位并不靠前的中小市值公司。还有一批拼凑资产、生造概念,为上市而上市的公司。
  为什么这些公司要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去上市?
  最初的原因很简单,有些公司在国内根本上不了市,或者财务指标达不到国内的上市标准,或者公司的境外结构使他们只能在境外上市。
  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实行的是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注册制形成的有别于中国A股的市场氛围,上市相对容易,持续吸引了中国一批创新型公司到美国上市。
  而利用反向收购实现上市的企业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实现上市的成功概率较大,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选择最多的途径。所谓的反向收购,也即中国人常说的“买壳上市”,比首次公开募股便宜得多,因此它受到欲赴美上市的中小企业的欢迎。
  这种曲线上市路线的优势还在于能够避免首次公开发行时证券交易所的严格审核。所以自2003年以来,已有200来家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赴美上市。
  
  反向收购被盯梢
  反向收购比在交易所IPO容易得多,但这些公司上市之后暴露的问题也更多,成为“浑水机构”猎杀的最主要目标。
  中概股遭到质疑和盯梢已是早就存在的问题。早在2010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发出信号调查通过反向收购转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问题和审计机构,并在此后数次针对中国概念股提出质疑。
  2011年是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迎来了最为惨淡的一年。
  2011年6月,美国证监会向投资者提出明确警告,称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可能有“欺诈及其他弊病”的倾向,并称“调查发现数十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问题”。
  这一被称之为“中概股造假”的事件,成为中概股集体下跌的导火索。受这一事件影响,部分投资者纷纷抛售中国公司股票,导致美股的中概股遭遇最冷的寒冬。
  2011年11月21日,因浑水指责上海户外广告公司分众传媒虚增资产,分众传媒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的股票当日暴跌40%。同样,浑水宣称展讯通信虚报财务业绩,导致展讯通信股票价格在6月28日盘中跌幅一度达到34%。
  此外,波士顿律师事务所香港合伙人保罗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出信函,要求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就公司结构问题做出回应,这其中包括盛大和空中网。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审计人员表示,此前中概股被质疑最激烈的时候人心惶惶,摘牌的摘牌,警告的警告,为此很多公司推迟了赴美上市。
  据统计,曾有近1/4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财务质疑,使得整个中概股板块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受此影响,2011年,在美新上市的公司只有可怜的11家,第4季度甚至一家都没有。大部分中国概念股股价低迷,被腰斩的个股比比皆是,还有一大批沦为一两美元的“垃圾股”。
  而在这波中国概念股猎杀季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建立空仓――披露财务造假数据――评级机构调低评级――律师事务所起诉――被猎杀公司股价暴跌――做空者获利。而像“浑水机构”这样的做空者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没有人会质疑“浑水机构”的政治立场、道德水平,更没人纠缠“浑水机构”的动机,动机都已经写得很清楚,就是赚钱。
  
  股价暴跌寻求退市
  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中国概念股被浑水研究机构的连环攻击,导致大部分企业股价一落千丈,这也让低成本退市成为可能,不少企业开始寻求回购或者退市。
  根据罗仕证券统计,2011年,美国股票市场上,共发生22个有关中概股的私有化交易。其中,10个交易已完成,包括环球雅思、同济堂药业、BMP太阳石等公司;2个提案被终结;10个交易正在进行中。
  其中包括盛大互动娱乐以23亿美元代价完成私有化,乐语以4.43亿美元完成私有化,傅氏科普威以4.41亿美元完成私有化,此外,还有康鹏化学、泰富电气等公司以及中国消防安全集团均完成了私有化。
  根据罗仕证券的统计,不包括被强制摘牌的企业,2011年在美已经或正在通过私有化交易退市的中国企业股本总额高达78亿美元,其中已经被管理层、战略收购财团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买断的中概股总规模达到35亿美元,此外还有43亿美元的此类交易正在进入被收购或托管程序。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了2011年中国企业在美公开募股(IPO)22亿美元的总融资额。
  “在成交低迷、股价低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无法得到足够的融资,为维持上市每年还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并面临美国各界的严密监管和审查,导致收益与付出成本不相称,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主动退市。”互联网评论员刘兴亮说。
  而相关专家也认为,2012年,这股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私有化风潮可能会继续扩大。
  
  回归A股还有机会
  曾经的梦想之地,如今却满目疮痍。几个月前还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现在又费尽周折地要私有化退市。上市、退市,为何要如此折腾?
  很显然,无利不起早。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选择私有化,然后转赴估值较高的其他市场上市,这可能为私募基金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
  东兴证券分析师李泽表示,随着A股IPO改革的深入,新股发行价将逐渐向合理价格回归,这会给二级市场留出一定的投资空间。同时,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如果这些具有优秀业绩、优质客户群体的公司能顺利在A股IPO,有望带来一、二级市场的双重投资机会。
  罗氏资本研究部联席负责人马克也认为,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估值远低于中国境内私人公司的估值水平,私募基金对这些公司非常感兴趣,并成为推动这一操作的幕后推手。
  目前,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家族已完成收购公司的计划,使其私有化。为完成这一操作,据悉早在2011年10月,陈天桥方面就与摩根大通讨论了融资问题。此外,PAG Asia Capital也为乐语的管理层收购提供了融资服务。
  就私有化交易本身而言,大股东私有化收购价格要有一定的溢价,才能赢得小股东的同意。马云在给员工的公开信里写道:“有人说我们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有人建议我们可以用低一点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风格。”
  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对此一语道破天机:阿里巴巴B2B业务私有化堪称高招,以接近发行价的价格完成私有化,相当于5年使用17亿美元无息贷款。更重要的是,马云借私有化可以重新拿回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股权,经过一番整合后再谋求上市,还可以融得比以前更多的资金。
  “上市、退市、再上市”的模式其实早有先例。2005年,南都电源在新加坡退市,并于2010年初登陆A股创业板。
  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私有化再上市可以为企业提供“凤凰涅?”的机会。乐语中国、盛大网络、阿里巴巴等企业的退市会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效仿,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正在谋求上市的企业来说应该有所启示。

标签:艰难 中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