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600字生作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下,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课程整合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个新的理念的提升。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地位的错误理解
  
  1、企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取代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重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的现状中就往往出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了自主性学习,一切都不用担心学生的这方面的素质形成了。因为这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只要求学生能够自主上网就够了,这显然达不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自主学习,人机互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阅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预习与开拓视野的目的是很有帮助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培养不应简单地认为只要会自主上网就行了,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等。
  2、过于迷信网络卜的知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缺乏科学化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但有的教师对网络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网上的东西都是宝,只要学生能够找到一些材料,经过整合后就可以了。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1 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不少教师在上整合课时都将能力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等多个有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而实际在一堂课程中能够初步达到这当中的一个目标已经不错,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光靠一节课就可以达成的,再有学科教学仍然要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不能以过多的课外知识扩展作为教学要求的认知目标,以信息技术技能目标完全作为能力目标,我们先来看一节语文课: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学生们一会儿听歌,一会儿看视频,一会儿上网查资料,一会儿通过网络的途径交流谈看法。明明可以学生举手,老师回答的问题,非得让学生巧键盘打宁用显示器来展示。忙活了大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朗读感悟,甚至整堂课学生连课本都没有翻开,更谈不上阅读,讨论中也鲜有学生应用课文中的语句的。整节课因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无意间上成了语文活动课。联系近两年来观摩的一些语文优质课,感触良多。一部分课信息技术使用得很充分,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整个教学流程都削弱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有的像是历史地理课,有的像音乐美术课,也有的像思品课,让人感觉不伦不类。甚至有的课根本不管内容是否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这种辅助手段,为了取悦某些评委的好恶或符合所谓的“评比标准”,生拉硬拽,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装点门面,让人看着热闹,其实尽是花拳绣腿,徒有其表而已。
  2 信息技术手段的滥用: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其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替代传统的所有教学手段。例如有的教师完全以电子文档或PPT替代了黑板的板书、以机器的语音朗读替代了教师真实可亲的声音、以FLASH的模拟游戏替代了学生可以用简单的手工就能完成的实验、以留言板上的发言替代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一堂整合课中信息技术从头到尾唱了教学手段的主角,然而并不能使教学效果超越传统方式的教学效果,反而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让学生感觉更多是和冷冰冰的电脑的接触,忽略了板书的总结性和优美性、忽略了师生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整合内容选择的不恰当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内容选择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例如在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我们不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去替代逻辑推测,信息技术更适合用于证明类型内容的呈现。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技术,整合应整合得恰到好处,不能流于形式,不应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是整合课而生硬地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了昙花一现,学生反应平平。
  4 教学设计的不恰当:在不少的整合课中,教师都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也有很多拓展的知识点,然后综合做成课件或者网页。然而信息的收集固然重要,信息的处理更为重要。在课堂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和课堂教学的关系,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和课外延伸与拓展的知识关系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注意的。有哪些信息是为教材服务非用不可的,哪些又是拓展内容,这一点教师应该区分并正确对待。避免在一堂课中信息量过于丰富且信息形式又多样,对学生造成的是眼球的冲击,而非思维的冲击,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反而养成信息处理的不良习惯。

标签:信息技术 整合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