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800字生作文 > 正文

合理把握学生起点 如何合理把握时间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突破认识论框架,从教材和学生发展状态来确立教学的“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在规范与自由、预设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动态演进,最终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几次教学尝试,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会合理把握学生的起点。
  一
  第一次尝试: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国标本小学数学五(下)的内容,意在理解“数对”概念,并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翻开教材仔细阅读,发现重要内容只一句:“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这句约定俗成的话,基本就已经成为了学生完成一系列练习的方法法则,只要照着去做,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上课之前我特意找了一个学生,让其自己看书,然后完成书后相关练习。发现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快,不到5分钟,已经看完了教材,且能够说出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练习完成的正确率也是100%。由此,我就采用了这样的针对措施:让学生自学,然后补充各类的练习进行巩固。题目学生都会做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我的反思:
  学生拿到题目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开始机械地按部就班,虽然基本不会有错误,但是问起为什么要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学生却一无所知。“可能起点”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指在考虑处理教材时,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水平。二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冲破认识论的框架,不能仅仅把教材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价值的高度,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
  二
  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对教材,我没有进行长线分析,而是就点论点,就题论题,没有考虑这个内容本身的价值。为此,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
  第二次尝试:
  增加内容一:课前完成。
  (1)数轴上的点可以用数几来表示。
  (2)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小军的位置。
  【让学生感受到在一维的数轴上只需要用1个数来确定位置,在两维的平面图形中就需要用2个数来确定位置。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的同时,抽象出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由此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
  增加内容二:多媒体展示。
  1.介绍从具象座位表抽象到方格图的过程。
  我们用数对很清楚地就能确定位置,而且非常简单,在数学上我们常常讲究简单,刚刚的座位,就可以用一个一个圆点来表示人。就变成了……(出现点子图)
  【从具体的座位图抽象到点子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来代替人,比较简单,看得更清楚。】
  这就是第一列、第二列……这就是第一行、第二行……(将点串成线,形成初步的方格图)。通常我们用0来表示起点,它既是横轴的起点,又是纵轴的起点。(出现“0”、横轴和纵轴)
  【动画展示方格图的形成过程,使例1和例2的过渡更加自然,让学生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不至于突然出现时让学生感觉不知所措。】
  2.介绍交点。
  你能在图上找到小军的位置吗?小军的位置就是第4列与第3行的交点,因此它可以用数对(4,3)来表示。
  我的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前期已经学过相关内容有一上“几和第几”和二上“确定位置”。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和提升学生发展需求,不仅是现实状态,更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呈现的各种可能状态进行预设,学生发展状态的分析又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可能起点”。
  可是,从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始终缺乏自主学习的需求和探索的动力,数对产生的过程更像是电脑产生的,而非学生产生的。学生只有主动投入,其学习潜力才能犹如火星,使整个课堂教学燃起丰富而完美的熊熊大火,推动课堂思潮向深层次推进。
  三
  第三次尝试:
  “数对”概念的形成,在这里可以用这样的过程结构:材料感知―寻找不同中的相同(聚类分析)―归纳提炼和抽象命名。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和体会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背后的丰富内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对的形成过程。所以,将前面“增加的内容一”做了以下的改动,形成了第二次修改。
  1.产生需求,抽象概念。
  学生交流产生大量丰富的材料,边交流,边聚类:如机票、车票;路标航标;经线纬线……(需要用第几第几来说明位置的事物)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2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路。】
  2.出示座位表,描述小军的位置。
  【引发矛盾冲突――只用第几第几来确定,表示的是不是同一个人?如何表达清楚――需要用上从哪边往哪边这些表明方向的词来规范。】
  3.感受生活例子中位置的方向。
  【使数对的产生不仅仅局限在座位表中,外延更加丰富,也可以从大量的材料中,寻找不同中的相同,由此让学生聚焦确定位置时的两个关键:方向和顺序。】
  4.产生需求。
  每次都用这么长的一句话来确定,表达烦琐,从而产生更简洁的表示方式的需求。
  【从说清位置入手,聚类分析确定位置的两个关键,自然产生简明表达的需求。】
  5.介绍约定俗成的行与列。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只从整体上对学生发展状态进行把握,预设每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其结果必然是“要么牺牲好学生来换取落后学生的进步,要么牺牲落后学生获得一小部分好学生的发展”。
  修改后,学生学习有了需求,了解了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这样有意义的学、经历过程的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标签:把握 起点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