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800字生作文 > 正文

[创设情境导课,,提高教学效率]作文课创设情境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导课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能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具体内容利用情境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探究学习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创设悬念情境、游戏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四方面的导课方法,从一堂课的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愉悦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和高效地学习。
  一、创设悬念情境导入
  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扣人心弦,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进行导课,就如评书中的这句话,它能刺激和引发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及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容易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1)》的导入,先让学生估计本校教学楼的高(约20米),再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那么教师可以这样设问“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 毫米,第一次对折后高度是2毫米,第二次对折后高度是4毫米,第三次对折后高度是8毫米,那么大概要对折多少次就可以达到我们所在教学楼的高度呢?同学们猜一猜?”学生会猜测一个很大的数,然后教师告诉他们只需将其对折15次其厚度就可超越20米的教学楼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里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又如,教学《平均数》一课的导入,老师设问“我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同学们相信吗?如你们家养鱼,我不用把每条鱼都捕捞上来数,我也能知道鱼塘了有几条鱼,能估计池塘的鱼共有多少斤。如果你家承包了桔园,我想到你家收购全部桔子,不用等全部桔子摘下来再称,我也能知道整片桔园约有多少斤桔子。如果你没有我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在生意成交时你就没有把握自己到底会不会吃亏。”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同学们都很想具有老师这种能力,因为不仅可以提高自己今后的生存能力,回家也可以给父母亲算一算。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学习欲望和动能都在等待老师新课的开始。
  二、创设游戏情境导入
  所谓创设游戏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游戏,有效地诱发和唤起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励学生去探求,去思考,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满足他们的认知期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合并同类项》的导入,教师手拿一副扑克(除去王牌),让每个学生每人摸出一张牌,并嘱咐他们记准自己的牌号数,然后这样计算:将牌号数代入下面代数式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猜出学生抽取的是什么牌。此时学生一定想知道老师究竟是用什么好方法,还是会变魔术。教师思维的“敏捷”与“迟钝”易于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激情,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研究。此时老师自然地引导:“要想知道老师的秘诀,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同类项及如何合并同类项,了解并掌握了这两个知识,你就具有老师的绝招了。”在结课时再回过来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得x+1,若学生计算结果是5,则抽的数字就是4。不知不觉就被老师带到本节课的难重点上,一直到结课时释疑。
  又如,教学《可能性与概率》第一课时的导入,教师可把事先准备的放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箱子放到讲台上,指定几位同学分别摸出一个球(其他同学观察)的小游戏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了。
  教师把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情境中,巧妙串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最终达到让学生学得有趣、轻松、主动、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创设实验情境导入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爱德加的经验金字塔表明,亲身经历最能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试验的方式来导课,也是直观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导入,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图片,有轴对称的,也有不是轴对称的,拿出来让学生对折,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对折后两边能重合,哪些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自然地导出了当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又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导入,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根小木棒取出,动手实验把三根木条首尾顺次连接,并引导提出问题:“三根木条的长度满足什么关系时才能构成三角形,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构成三角形?”。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对问题进行深入猜想,通过直观的演示上升到理性知识,能使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归纳概念都得到加强。
  动手实验操作可使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一场实验下来,可以掌握80%的内容;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实验,有利于帮助他理解。同时,在今后的知识运用中,可以避免不该出现的错误。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动手操作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兴趣。
  四、创设故事情境导入
   中学生处于一个对世界有着极强好奇心的阶段,而在数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教师在结合课本内容教学的同时,经常有选择的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轶闻趣事和数学发展的信息,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导入情境,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还能领略数学的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例如,教学《探索勾股定理》的导入,可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果: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理论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他以“弦图”(如图)为基本图形,利用出入相补原理证明了勾股定理,尤其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弦图”因此选作在北京召开的第22届国际数学大会会标图案。这样导入,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学习热情,而且将数学文化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机勃勃,有血有肉,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又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导入,用下面的数学故事导入: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李白的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喝酒做诗,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小学向初中转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导课方法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新颖而有特色的导入方法能营造最佳教学环境,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保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的运用并非孤峰无依,而是相辅相成的。另外,我们在探讨新的导课方法的同时,应该适当借鉴一些具有实效的传统方法,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庆元县第三中学)

标签:创设 情境 效率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