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800字生作文 > 正文

爱孝行天下 因爱永恒孝行天下图片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久闻“黄风湿”盛名,近日,记者前往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阳光大道4号,采访该院院长黄再军。    进入医院大门,门楼上一条标语红得耀眼,“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眼前的黄再军,个子不高,圆圆脸庞,眉毛浓黑,眼睛分外有神。他操着湖南口音骄傲地告诉记者,他是“雷锋的老乡”。
   记者得知,在部队他曾是“全军学雷锋标兵”、“全国杰出青年中医”,还曾入选“四川十大杰出青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建立了风湿医院,并秉承中华民族孝爱的传统美德,积极投身老年关爱事业,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曾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回良玉、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和2008年,两度入选中华十大孝亲敬老楷模。
  
   初萌医志:“爷爷,待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把病治好!”
  
   “黄院长,你是怎么走上行医这一行的呢?”
   “我是喝湘江水长大的。老家在湖南长沙县,晓得不,我同雷锋也是老乡,我们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要说之所以走上行医这条路,与我舅父有关哩……”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们的采访,便从亲切的乡声中开始了……
   1963年农历2月28日,黄再军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干杉村的一幢瓦屋里,父母结婚8年才喜得一子,全家人甭提有多高兴。几天后,干姨妈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再伢子”,意思是再生几个伢子。
   “吉人自有天相”。然而,待到7年之后,再伢子已经是干杉大队小学学生了,却并没有显出好命和天相。
   虽说已是70年代,吃饭问题仍是长沙山乡农民的第一件大事。“早上吹牛角(吃红苕),中午大蒸钵(吃萝卜土豆白菜等),晚上现家伙(与中午吃的一样)”。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在再伢子6岁时,家里已添了弟妹。望着父母削瘦的双肩,看到弟妹嗷嗷待哺时父母无奈的双眼,他幼小的心灵涌起莫名的伤感,于是到吃饭时,他尽量少吃点,有时竟茶不思、饭不想。久而久之他得了小儿疳积,身体日渐消瘦。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请来了她一位以祛鬼驱魔挑疳积而闻名当地的舅父。舅父用针刺他的手指四缝,挤出少量黄水,又在他的印堂上揉搓几遍,口中还念念有词。觉得好玩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番折腾竟使他食欲大增,也使他对舅父产生了钦佩之情。
   从此,他就常常跟在舅父背后,看他给人治病:有的小孩厌食,舅父就折腾一番并舀小半碗凉水,撒一撮黑乎乎的粉末,让人端去喂孩子,说吃了就会好。后来听舅父说那粉末是用鸡内金煨焦后研成的。有人脖子上长了“羊子”,也是舀一碗凉水,撒一些其他的粉末,并用水摸着病人脖子上的“羊子”,嘴里叽里咕噜念一通咒语,轻轻抹三下,便劲甩三下后,让病人把水喝下去……说来也奇,有的人居然好了,当然也有人最后还是去了医院。但不管怎样,这种神兮兮的事,以及什么鱼际、太阳、足三里、印堂等稀奇古怪的名字,总是让他觉得舅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崇拜感。
   一天下午,有位邻村的乡亲请舅父去看病,来到他家时,见一位大爷坐在屋外的石凳上,浑浊的双眼望着如血的残阳,一双皱巴巴的手几乎不能动弹,关节已变形肿大,双膝也疼痛得厉害。舅父蹲下身子将老爷爷拉起来背进了屋。
   小再军问舅父为什么大人还要背?舅父说:“老爷爷患了严重的风湿病,站不起来。”“那怎么不给他祛魔,不给老爷爷刺针呢?”“这种病连很多大医院的医生都治不好,祛魔和针刺也没有用啊!”舅父的声音显得非常的沉重无奈。
   小再军不再说话,和舅父跨出老爷爷家的门口。突然,他又跑回到老爷爷身边,非常认真地说道:“爷爷,你好好地躺着休息,待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把病治好,让你自己站起来走路……”
  
  人生转折:“我是一不小心,走上的从医之路。”
  
   “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长大成人并高中毕业了。成了我们干杉村学校的代课老师,也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我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哟”。浓厚的湖南口音露出明显的诙谐,“高中毕业当农民,几次‘科学种田’都失败了,乡亲们闲言碎语议论我不是种田的料,看来,我只有另外走一条路了”。
   果然,1982年的冬季,黄再军离开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去了几千里外的大西南军营,开始了他传奇的人生。
   他当了一名通讯兵。人生的转折点,往往就产生在不经意之间的一个偶然机会。一次爬杆架线训练时,黄再军完成作业后从杆上跳下来,由于地面不平,扭伤了踝关节。起初,他并不怎么在意,当兵嘛,还能少了磕磕碰碰。可过了一天,伤处肿起老高,走路都成问题。连队卫生员给他贴了膏药,不见好转。到营卫生所看病,给了点云南白药内服,伤痛依旧。辗转几十里到了军队医院拍了一张X片,没骨折。治了几次,扭伤仍不见好,黄再军心里那个急啊!
   一天,他在军队医院治疗后,在内江碑木镇街上一瘸一拐地往部队驻地走去。突然,路边一个专治跌打损伤的地摊吸引住了他的眼光:一块破烂的塑料布,几个陈旧的竹筒火罐,十几味不知名的中药,一个精瘦的农村老汉。黄再军走了上去,“大爷,能不能治脚伤?”老汉抬起黄再军的脚,捏了捏青紫肿胀的患处,轻描淡写一句话:“两块钱,包医好”。
   黄再军似信非信,老汉从瓶中倒出点药酒,在患处一阵按摩,又用银针扎了几个穴位,随即用玻璃注射器在银针扎过的穴位处抽动,滴滴黑血从皮肤下渗出,痛得黄再军直呲牙。老汉边抽边说:“有淤血当然要痛,抽出来就好了”。说来也怪,第二天,黄再军感觉患处轻松多了,几天后,竟然痊愈了。
   这次偶然的治疗经历,使黄再军对传统医学的神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给指导员讲了治疗经过,带着气说:医院还不如民间郎中哩!
   “偏方治大病嘛!中医学问大得很哩,许多西医没办法的病,中医都能治。”指导员说。“那我想去学中医,当一名卫生员,并用中医药为广大的官兵患者治病。”指导员没有说话,只是沉思了许久,许久。
   几天后,由于黄再军工作出色,连里决定送他去师卫生员集训队学习。学习结束后,为了提高医疗技术,他从不懈怠,利用每个休息日抓住机会求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中医,此后便一有空就跟其进山采药。
   重庆,歌乐山上,一个敦实的小兵,跟在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身后,拨开身旁丛生的荆棘,钻进密实的杂灌林中,老人指着混迹在杂草中的植物对黄再军介绍:“这是鸡血藤,可以治贫血;那是婆婆一包针,可以治风湿;这是昏鸡头,可以治眩晕”。黄再军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认真记录,学艺之路就这样开始了,山城著名的草药医生何明高老先生把黄再军引上了探索医学宝库的艰辛之路。而随着对中医学了解的不断深入,黄再军深深感到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于是他广泛涉猎中医药学知识、中草药药理、药性和配方,搜集民间中医“秘方”,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三军医大学。
   1987年底,黄再军所在部队奉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他带领3个卫生员组成前线卫生所,负责300名官兵的卫勤保健工作。老山前线属亚热带雨林气候,炎热潮湿,住在前线“猫耳洞”里的官兵们成天闷在又热又潮的地下,时间长了身上就会发痒,抓破的皮肤就会流出黄水。为了医治这一“恶疾”,黄再军上山采集了一些草药,自制成粉剂送到官兵手中,效果不错。这个配方之后报到上级卫生部门,经一家野战医院组织力量生产,在前线各部队得到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一线官兵的发病率。1989年12月,黄再军带着成都军区前线指挥部授予的“战地模范卫生工作者”和二等功臣荣誉回到重庆。
   回到地方后,他开发出可调式吸罐并获专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992年黄再军被昆明陆军学院破格录取。在校期间,他一边系统学习全部课程,一边为患者治病。由于黄再军业绩突出,当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军地两用标兵”。
   1994年对于黄再军来说是个丰收之年。他的《手足熏蒸按摩器疗法》论文被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诊疗特技精典》一书转载,并被专家评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的事迹分别载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医林之星》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蜀青年十杰》两本书中;他被评为“成都军区学雷锋标兵”、“全军学雷锋标兵”,在出席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的表彰大会上,受到总政首长接见;此外,他还被评为“中国科技之星”、“自学成才标兵”、“拥政爱民模范”,并荣立二等功。他的《可调式吸罐疗法》论文获中国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超人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优秀奖。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中国赛区组委会邀请他参加大会并为他颁奖,5月他还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了大会。
   “就这样,我是一不小心,走上的从医之路。”黄再军呵呵一笑,说道。
  
  天道酬勤:“二十年的探索,我的‘黄风湿’终于名动一方。”
  
   “从卫生员到今天享誉一方的院长,这中间的距离有多远?你是怎么走过来的?”如此外行的提问让黄再军哑然失笑。
   “差得远啊,十万八千里哟。怎么走?毛主席老人家曾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事实上,我是用二十年的探索,才使得我的‘黄风湿’终于名动一方,走到今天,艰辛得很哩!”黄再军的眼光有些迷离,望着窗外满目青翠的龙泉山,思绪仿佛又回到二十年前学医求艺的艰难历程上。
   在黄再军动情的讲述中,记者得以明白什么是“天道酬勤”这一至理――
   20多年来,经拜师学艺、博览群书、多方汲取民间中草药技艺“绝招”、博采众家之长,黄再军在治疗风湿、类风湿、肌无力、肌萎缩等疑难杂症上有了很大突破,并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除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外,他还出版了《中国民间百病疗方》、《家庭妇女病推拿》、《黄风湿系列疗法》等6本著作。经过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黄再军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独创了“黄风湿”系列疗法(即中药内服、外用、魔罐刮毒、拔罐、火针、刺血、灸疗、手足熏蒸按摩、循经推拿等综合疗法),同时发明了可调式吸罐、保健坐垫、手足熏蒸按摩箱、多功能中医治疗箱、四肢医疗活动药敷袋等5项专利、6项产品(即骨质增生贴、跌打风湿贴、肌肉强力贴、止咳定喘贴、四肢医疗活动药敷袋、神农灸条),其事迹先后被载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跨世纪名医大典》、《现代名医大典》等20余部文献中。
   说到为什么“情钟风湿系列”, 黄再军诙谐地一笑,娓娓道来一个故事。
   那是1990年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黄再军正在重庆新开的鹅岭公园门诊部坐诊,来了一位50多岁的妇女,说她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大医院求医,诊断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什么方法都用过了,最后还是瘫痪在床,现特慕名前来请黄医生看看。
   黄再军来到他们住处。姑娘二十八九的样子,是一名大学生,名叫陈红。只见姑娘脸上苍白、消瘦,四肢肌肉松驰,眼睑下垂。
   老实说那些年,他极少碰到这种病人,对这种病可以说没什么研究。但正是这一点激起他探寻究竟的欲望。他谨慎地对陈红母亲说,他治这种病没有多大把握,只能“试一试”。黄再军把推拿按摩、火针、刺血、拔罐、薰蒸都用上了。渐渐地陈红的病情有了明显起色,萎缩的肌肉一点一点丰满起来,脸上有了红晕,可以由人扶着下床了,两个月后能够自己走着到户外去玩了!最后,陈红出院当了一名老师。
   黄再军查资料访专家,发现重症肌无力作为现代中西医疑难杂症之一,即便是发达的现代基因技术对此症亦束手无策,80%的患者在发病一年内便可发展为全身性肌无力,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而全国乃至世界尚无一家专治重症肌无力的医院,且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特效的药物治疗此病。
   于是,他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后果,毅然下定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20多年不倦的钻研、探索和临床实践,黄再军收治了近千余名重症肌无力患者,不断进行治疗手段的创新,总结出了一套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独到方案。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硬皮病等疑难杂症病人来到这里治疗后都能收到显著效果。近年来,医院接诊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和台湾省的大批类风湿、重症肌无力患者。2004年4月,德国医学专家代表团一行19人还慕名考察了医院,“黄风湿”的神奇疗效让他们赞叹不已。在黄再军的不懈努力下,“黄风湿”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直到现在我都很怀疑”,黄再军这样自信对记者说:“这些年,我的医术究竟有多高?为什么给病人治病会治一个好一个?我们中国有句俗语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这辈子就是干这一行的,当年选择对了……”
   黄再军以“认同命运”的方式认同自己的责任:“为人们解除痛苦奋斗终生,这就是我的‘命’。”由此记者理解了黄再军为什么在他的诊所墙壁上挂着:“人活着就是为了使他人活得更美好”的条幅,这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一个走过“求生存”阶段的青年军医对人生的升华,是发自肺腑的至诚心声。
   一位祖籍四川南充的林姓台湾老者,上世纪40年代末去了海岛。年老退休搞果园,几十年风霜艰辛,老人患下腰椎间盘突出和下肢麻木病症,久治不愈,行走艰难。他有个侄子在成都工作,去信告知:成都有个“黄风湿”,擅长治此类病症,请伯父来此试试。老人半信半疑地飞来成都,由侄子搀着来到天仙桥畔的“黄风湿”诊所。一进门看见一个娃娃脸的小军人在坐诊看病,顿时大失所望。在小军人闭目凝神为前面病人诊脉之际,老人挥手让侄子扶出诊所,到街上打听一圈,听到大家都说“黄风湿”神奇之后又转了回来。待黄再军为其诊完脉不慌不忙一一道出他的病症之后,老人彻底叹服了。13天一个疗程下来,病情大见好转,两个疗程之后,老人基本康复。临飞回台湾那天,老人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诊所,要求再给他做一次巩固治疗。
   江苏扬州市48岁的工人周洪发,患重症肌无力多年,双手萎缩,行走困难。其母和姐姐都是医学教授,曾领他到上海、南京等地大医院求医,效果甚微,天长日久病情越来越重。其姐某日偶从《健康报》患者“寻医问药”栏目得知黄再军可治此种病,便带其辗转来到成都,治疗两个半月后,周洪发身体完全康复。
   常言道,延误普通病症的医生是庸医,能治一般病症的医生是平医,而能治好大多数医生不能治的病症则可称为“神医”了。黄再军运用“黄风湿”系列疗法,治好了许多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疑难“怪病”患者,患者纷纷送来“华佗再现”、“神医妙手”等匾额锦旗。
   黄再军越来越认识到病人对于医生的重要。诚然,对于病人来说,医生是天使,是救星,他们怀着满腔希望来求医,盼望能解除病痛,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而对于医生来说,病人就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是他们赐于医生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病人,医生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一个少有病人找的医生,是空有其名的医生,他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众多的病人才能造就医生事业乃至整个生命的辉煌。从这个角度说,医生的命运和病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认识到这一点,黄再军对病人更加热情。他对来诊所的每一个患者,无论他们是将军政要、海外华人、异国来宾,还是城镇平民、深山农民,都笑脸相迎,热情让座,一丝不苟地给他们诊断治疗,耐心细致解答他们的疑问,就连他们乘车住宿、吃饭穿衣都关怀备至。对那些远道而来的山沟村民,治病花光了钱难以返乡的,他还给他们车票钱,甚至给他们买路上吃的水果点心……病人们从这个操湖南口音的娃娃脸医生身上看到了雷锋的影子,感受到了至亲互爱的人间真情。
   由此,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山伢子到一名铁骨铮铮的战士;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到一名功勋卓著的军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管理者到一名叱咤风云的经济人物,黄再军用自己独特的创新力、影响力、贡献力、发展力、经营力,成就了“黄风湿”品牌;他凭借一颗丹心、一双妙手,在中国西部阳光城树起了一面旗帜。
   爱心无价:“我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人们解除痛苦,带来幸福和欢乐”
  
   像许多医院一样,“黄风湿”也常遇到病人欠费问题。
   到黄再军这里治病的患者,有一半是自费。农村患者和城镇无公职的病人,大多是患病多年求医多年。俗话说,家有成千上万,顶不住一个药罐。被顽症折腾得家财耗尽,也就顾不得礼义廉耻、道德良心了,在“黄风湿”被抢救过来或病情好转了,一些人便不告而别,欠下一笔住院治疗费。即使是一些有公职的人,由于单位经济效益差或为其支出医疗费用太多,实在无以为继,病人也只好“赖帐”了。
   曾有一位吉林来的患者,50多岁了,还是国家干部,从别的大医院转到“黄风湿”时,人快不行了,黄再军将其抢救过来,治疗一段后可以走路了。重阳节那天,他写了一封信放在病床枕头下,说明对黄医生万分感激,同时说实在无力支付医疗费,只好不辞而别请求原谅。
   信写得真挚感人。但医院要维持发展,需要钱啊!黄再军只好派人去东北讨债。过了一段时间,讨债的人回来说,去时看到那位患者正在吃盐水泡白饭,一点菜都没有,家里四壁空空,只得空手而归。黄再军听了只好感叹作罢。
   还有一位叫李光强的退伍战士,在驻东北某部当兵,退伍前感到全身无力,作过多种检查,没发现什么病,退伍回到四川后不久就发病了,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钱,县民政局两次给予救济,原部队和战友们也给了补助和捐赠,无奈杯水车薪,很快又花光了,转到“黄风湿”已有万余元的“呆帐”、“坏帐”。
   叹息之余,黄再军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他懂得对那些不幸者,除了全社会民众都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救助之情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要推动社会发展,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还要靠每个人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作贡献。一个借口帮不了许多人而不愿献出一份爱心的人,实质上是最自私、最冷酷的人,现实生活中每每发生见死不救的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丰于许多人思想道德境界低下,不愿对别人“施舍”一点点爱心。
   见惯了人间不幸的黄再军,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里熏陶了近20多年的黄再军,悲天怜人情怀更烈。“我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人们解除痛苦,带来幸福和欢乐。”黄再军如是对记者坦露心音。
   他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先后几十次参加国家人事部、团中央、省青联组织的医疗队,深入到四川阿坝州、四川增坪县、广西桂林少数民族地区等处搞扶贫医疗。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他每到一地都被人们包围着,从早到晚手脚不停为群众看病作治疗,一天下来累得浑身象散了架。他的心始终沉浸在既快活又沉重的情绪中,山民的贫困和病痛使他叹息、忧虑,他只有不停地为他们治疗才心下稍安;为人们解除或减轻了痛苦,他感到愉快,于是更加卖力地干。他为群众现场看病治疗的照片和事迹,几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这其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颇有代表性。
   1998年初冬的一天,四川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牛媛媛来到“黄风湿”医院对黄再军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四川西昌市数十公里外,有一个叫羊角坝的回族贫困乡,一位叫柳春敏的姑娘,从小就生了一种怪病,走路不稳经常摔跤,后到西昌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因家境十分贫寒,未能好好治疗。她坚持上学到初中,行走已非常困难,于是辍了学。21岁那年,父母替他招了个上门女婿,小伙子是个复员军人,曾在老山前线作过战,对柳春敏照顾周到。小俩口恩爱有加,不久她怀孕了。谁知孩子生下来就患上了尿毒症很快就死了。一年后,她再次怀孕,到6个月时,她站不起来了。临产时医生只好对她实施剖腹产。
   几个月后,孩子呀呀学语了,柳春敏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也增添了无尽的烦恼。作为母亲,她非但一点也尽不了当母亲的责任,还要给丈夫和年迈多病的父母增加沉重的负担。她多次想到过死。有一次竟拿起刀子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了一条长口子,由于发现得早,她被救了过来。看到自己那年迈的双亲、善良的丈夫、可爱的儿子和一贫如洗的家,她突发奇想:听人讲现在一些富贵人家有人生了病,需要换肾呀什么的,如果有人愿意卖,他们会出很多钱买。我何不去试试?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拔通了四川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接电话的人是牛媛媛。柳春敏哭述了自己的境况后说:“只要有人需要,我愿意献出身上的任何器官,只希望收一个器官的钱,用来还债和抚养我的孩子……”
   黄再军听了牛媛媛的介绍后,他的心受到了震动。于是他与柳春敏通了一次电话。他详细询问了对方的病史和症状后,初步论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而非重症肌无力,按她现在状况看,还有治愈的希望。
   半个月后,当柳春敏在丈夫陪同下到达“黄风湿”后,医院为其免去所有医疗费用,还组织全院员工为她捐款。医护人员为其买了新衣服及生活用品。在黄再军几个月的精心治疗下,柳春敏站起来了!
   一个生命又在这里得到了延伸!
  
   孝行天下:“情倾老龄事业,用爱心营造老人幸福生活的港湾。”
  
   黄再军儿时家里很穷,父母除供养4个儿女,还把外婆接到家中,竭尽所能让外婆颐养天年。父母的孝行让“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深入他的心灵。在专科医院取得成功的同时,黄再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体现着对老年人的关爱。
   2001年,他成立了中国西部阳光城助老协会。2002年,在市、区民政局的支持下,医院开办了老年电梯公寓,开通了助老热线,免费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医疗、法律、康托、养老托老、保健等咨询服务。2003年,成立龙泉阳光康托苑。他提出:凡残疾老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凭残疾证明、孤寡老人证明、特困证明均可享受养老托老爱心特价。每月900元/床的两人普通间,爱心特价仅399元。同时,黄再军还给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发放爱心卡,凭卡免费挂号,享受急诊、打针输液、黄风湿系列疗法、化验、B超、心电图、X光摄片等费用优惠。
   2004年3月,黄再军的父亲因病去世。将父亲安葬在医院后面的龙泉聚宝山上后,黄再军抑制不住悲伤,仰天痛哭:“爸爸,我没有为您尽孝啊!”参加葬礼的朋友都知道,黄再军父亲手术后卧床不起,希望医院派一位姓王的优秀护工来护理自己。但当时,这名护工正在护理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老人已处于临终关怀时期。因此,黄再军未满足父亲的愿望。最终,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他超越传统孝心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
   2004年4月,黄再军再斥资500万元,在龙泉聚宝山修建了一座集疗养与休闲为一体,适宜老人观景聊天、娱乐和锻炼的老年公园。
   2005年11月,黄再军申请开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再军爱心护理院”。同时,他又筹款500万元建设护理院爱心楼,面向社会发起为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爱心楼”征集爱心志愿者活动,为“爱心楼”设立“爱心楼层”和“爱心小屋”,让老人们每天都享受着人间最真诚的关爱和温暖。
   2006年5月,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黄再军接过了全国首批“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的匾牌。从此,黄再军和他的医院实现了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全方位老龄公益服务的转变,成了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众多试点单位中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典范。基于黄再军在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1月将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落户该院。
   2009年初,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又接受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指派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问题进行探索,并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出路。
   如今,已有500名老人在再军爱心护理院“爱心楼”里颐养天年。
   “病房打扫得好干净啊!”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记者不禁感叹。“我们这里不叫病房,也没有病人,只有快乐的老年人。”护士长江婕妤纠正道。这时,记者才注意到爱心楼(医用楼)的房间外都贴着一颗“红心”,上写“爱心小屋”的字样。
   “我们都把他们(老年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年轻的工作人员柳灿说。据记者了解,护理院全院180多名工作人员,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整天与老人为伍,却心甘情愿。此外,还有12家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协会的爱心人士以多种方式关爱着那些被病魔缠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们。
   为了弘扬中华孝文化,黄再军投资修建了孝文化展览馆,面向全国征稿,编撰了《孝行天下》一书,并于2008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他正式创办了《孝行天下》杂志。
   黄再军告诉记者,他在龙泉驿区柏合镇天公山依山而建的“孝道城”开工在即。这项工程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预计3年内完工,可容纳2000余老人疗养、休闲、养生。
   “届时,我准备将汶川地震灾区残疾、特困的100名老人接到‘孝道城’免费终身供养,我来做他们的孝子!”黄再军说。这时,一阵歌声传来,那是老人们在唱“卡拉OK”: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标签:孝行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