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俱乐部体育教育形式在高校实施中的有效性|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改革,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群体,都积极地发动了自身的改革热情,主动活跃地为改革建设提供建议和实践助力。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划时代改革浪潮中,各教育工作的参与群体集思广益,多方实践和探索,终于研究出了一种适合时代发展需求,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俱乐部体育教育形式,并在实际检验和推广性运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俱乐部体育教育形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4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87-01
  
  现行的高校俱乐部体育教育形式,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造性改革,是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掌握体育知识、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发展的实用性方法。它的出现是人们长期进行体育教育探索和总结工作的必然结果,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精华所在。它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难题,为我国新时期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实施人才全面培养开创了道路。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就是对它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俱乐部体育教育模式是新课标改革中诞生的,最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人才教育需求的体育教育模式。在进行体育俱乐部教育过程中,课堂参与者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教师与学生,还加入了教学活动的第三方人员,从而改变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结构和实现形式。通过俱乐部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全面接触各项体育项目,根据自我实际情况选择锻炼学科,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教师能够更加放心的将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体育学习。第三方的参与,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得到满足,使学生亲身体验体育专业科目的愿望得以实现,让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积极投身于诸如“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游泳”等专项课程中去,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我体育素质水平,完成自我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全面性、专业性、实用性的体育技能和身体机能。
  但凡俱乐部体育教育,总离不开比赛竞技活动的陪衬和补充。犹如篮球项目而言,普遍篮球爱好者都向往篮球运动中技能比拼和身体的的碰撞,在激烈的竞技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体育水平,展示自我的体育能力。俱乐部体育教育,通过组建高校篮球组织和分部,联合各个高校的篮球组织等,合理安排校内不同分部之间的竞技比赛、不同学校组织间的竞技比赛,使参赛学生了解自我对技能掌握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向优秀个例进行学习和超越,如此一来,高校学生的篮球项目必然达到一个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便充分体现了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时代创新性。
  二、推动了高校体育覆盖教学和专项教学的融合
  传统体育教育中的覆盖式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的全面性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对体育知识获得比较广泛的了解,但是这种教育方法难免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过于笼统,不便于学生的梳理和运用,甚至会让学生产生知识混淆;而专项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单一科目、特别课程的深入教学,虽然能使学生就该体育教育项目产生直观、系统的掌握,但也会忽略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要求,难以满足当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教育理念。因此,就需要对覆盖式教学和转向教学方式进行有机整合,研究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纵深性地体育知识学习中去,鉴于此,俱乐部体育教育模式得以诞生。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体育各项目的基本要求,遵循纲要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向学生展现了当前体育发展的整体规划蓝图和发展前景,在各科目中融会贯通了关于身体健康保持和促进的方法和重要性,完成了对学生广泛性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意义;俱乐部体育教育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完善专业体育设备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完成对学生专业理论的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导,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专项科目的系统把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便是对学生的纵向深入式教学。这样,覆盖式教学和专项式教学均在俱乐部教育模式下得到了体现,并且被俱乐部教育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完善了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首先,俱乐部教育的推行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的改进,使教育管理制度内容有所增加,并且针对俱乐部教育模式开展一定的专门管理活动;其次,高校俱乐部教育模式的实行,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创新性教育和新课标的主要思想不断灌输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中,完善自我教学素养建设,积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使学生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再次,增加了教学第三方,使教学参与者多样化发展起来,符合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规律;再次,改变了传统思想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得到了更好地互动,使师生之间的代沟得以拉近,从而培养出师生之间的默契,提高了教师加血活动的成效;最后,改变了教学评价方式,使传统的体育成绩考核方式发生转变,在竞技比赛中去观察和检验学生的体育道德、技能技巧掌握、知识了解程度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比较,对学生比赛胜败后的不同表现去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进行评鉴。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当下体育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用所取得的优异成效充分说明了,高校俱乐部体育教育是最适合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要求的创新性、时代性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则理.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王虹.论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热点[J].体育学刊,1999,03.
  [3]刘宏伟.高校俱乐部体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4]孙萌,刘静,布光.普通高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设计[J].大家,2011,22.

标签:俱乐部 有效性 形式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