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澄明是一种境界 澄明境界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读《澄明》这一组章,是在“诗潮杯”散文诗大奖赛初选推出的20章作品中,当时隐去作者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但它吸引了我,使我眼为之一亮:澄明,感到进入一种境界,似乎在常阅的散文诗近作中,这种进入澄明、安谧、宁静心态的精品已较难一见。于是,我便反复阅读,想从中获得一些教益。
  澄明,是一种清澈、明净的境界,说意境亦可。古典诗词中便常追踪意境美,王维的许多诗便是典范。现代诗和散文诗,意境营造已不太受人重视,除美学观方面的原因,也与一些人走不出当下社会喧嚣环境和心态浮躁有关。澄明的对立面不仅有混沌,也有浮躁在。作为诗人,如果不能沉下心来,进入澄明境界,便谈不到在诗中达到优美诗情和意境的可能了,一些诗内容空洞,语言粗陋,平庸或低俗,固有复杂原因,不能进入澄明境界,似与其有些关系吧。
  我们来看洪放的作品。《向南的山坡》,不过是在无人的山坡上闲步中,与“一脉光”邂逅时引发的心灵波动而已,却被这一时光的“小小的手”牵出了纷扰的“现时”,回到“多么久远的时光”中。散文诗的简洁、凝炼,因小及大,由此推彼,善于从灵动思绪的跳跃流动中开辟广阔想象空间的能量,在这章作品中均有成功的显现。题材无大小,只要看作家的思路运转如何使之伸缩和拓展。譬如,他写道:“我是在坡上掩埋过一些东西的”,什么东西,并不说出。不说出也许比说出更耐人追思,这正是散文诗之奥秘。有人总在像散文那样不厌其详地一一交代清楚,生怕读者不明白,其实是没找到散文诗与散文在叙事手段上的不同方法。
  散文诗本质上是诗,在捕捉素材和构思谋篇时要善于以最经济、简洁的“一瞬”,猎取诗美的精英。洪放这一组章的《小令》和《山水画》都不足百字,却很出色。《小令》真的是小令,一种瞬间感觉提供的思考让人神往:“天光最明亮时,它们永远是看不见的。”《山水画》我觉得更“神奇”,面对一幅静止的山水画。诗人从“静”中读出了“动”,仿佛见到水中升起了“舟”,“木已成舟”的成语获得了新的升华,或可说是“水已当舟”吧?诗人思路的灵活因“渡谁”这一转折,上升到一个更为深邃的境界。从“谁也渡不了”,到“深处的慈悲止息了一切”,其思想的涵盖性就十分广阔了。“慈航普渡”的引伸,不过从宣纸上的“山水”而来。可见,出世与人世,静与动。抒情与思考,对一个诗人来说,原是经常在作品中“互动”与“交织”的。问题在于,作者是否是一个有思想感情的人,若是,灵感随时会从其笔下脱颖而出。
  再看《与那只鸟一道》,不过是一种想象。是出世的,还是人世的呢?从表面看,是出世的,想飞,想去与鸟儿一道生活,远离尘世。为什么会有这种“遁世之想”呢?不正说明他对扰攘的当今盛世,花花绿绿极乐世界的“现代”享受,有了厌倦之感,才萌生这种“非份之想”的吗?陶渊明和王维们的时代一去不返,现代人只能随热热闹闹的旅游团走马观花地去景区“人海”中“到此一游”。洪放的“澄明”之念。也只有借“与鸟一道”的梦想来聊作慰藉了。对于散文诗来说,适当借鉴一下古典诗词中“神与物游”的境界,对开阔思路。营造诗美意境,走出逼仄与困窘的小天地,也许不无裨益吧。洪放的《澄明》为我们提供的更重要的启示是:散文诗要坚守“澄明”的精神境界,不要被金钱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俘虏。丢掉了澄明的诗美灵魂,走媚俗之路,以博取“市场”的青睐,离没落之途便不远了。

标签:澄明 是一种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