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动态监管会自动消除吗【以“监管创新”消除市场潜规则】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市场监管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产品质量的监管者,政府应该在监管的组织方面积极创新,努力创造“全民监管”的市场氛围,为“全民监管”提供便利。
  1月初,上海市质监局对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包括格兰仕、广东容声电器等在内的品牌,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据媒体广泛报道,虚标能耗等级在家电业非常普遍,已经成为潜规则。
  能耗虚标也的确是老问题了。此前包括春兰、志高等一些品牌企业同样被爆出类似问题。而企业之所以虚标能耗,无非还是对利益的追逐。以空调为例,尽管实际耗电量能源效率一级比能效为三级的产品,“就跟百米赛跑一样,跑第一跟跑第三就差那么0.02秒”,但前者的市场价比后者贵一千多元,这对于低利润率的家电产业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
  另一方面,一些家电下乡产品,企业虚标能耗则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
  我国《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参加检测,对检测者是否是第三方机构也并没有做硬性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能效标识事实上是企业的一种“自检”。
  有观点据此认为,能耗虚标反映出此检测制度不够合理。但这种说法实际不太科学。就像2011年9月曝出的哈药弱碱水“超标门”,其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后,有人质疑食品抽检制度一样――为什么不全部强制检测?殊不知,抽检费用高昂,全检是对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可供参考的抽检费用是,以奶制品检测为例,据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员李长皓透露,他们全年要进行6450批次的抽检,检测一批样品的费用就要几百到近千元不等。而全国各地像他们这样的检测中心有40多家,产品全部检测,费用会大得惊人。
  也有观点认为,能耗虚标现象主要源于违法成本太低。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如果企业虚标能效牟取暴利,一经发现,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的确,中国在“惩罚性赔偿”方面步履缓慢,这也是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的重要区别之一,但这很难改变。
  还有观点把板子打在“多龙治水”的相关部门监管漏洞上。出现问题,当然说明政府监管有漏洞。但实际上,就算是“一龙治水”,监管漏洞也不能避免。以基层的区县为单位观察,工商质检等部门所有员工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人,就算他们不吃不喝也监督不过来天文数字的市场产品。换一个角度考量,他们也不过是产品质量方面的“警察”,有消费者报警,该拘留拘留,该逮捕逮捕罢了。
  最应该被打板子的是担负主体责任的企业,但在当前潜规则盛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吃痛不记打”的现象也让人颇觉无奈――究竟如何破除“潜规则”呢?
  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妨在“监管创新”方面多下功夫。市场监管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产品质量的监管者,政府应该在监管的组织方面积极创新,努力创造“全民监管”的市场氛围,为“全民监管”提供便利,把个体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行业协会、专家学者队伍、媒体等有机地统一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大系统”中,形成大监管局面,点面结合构建快速反应机制,以达到各方面合力凝成“重拳”出击的效应。
  同时,监管创新还在于政府倡导“科学监管”。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应研究、创新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标签:潜规则 监管 消除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