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备考辅导 > 正文

念念手记_诗歌手记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每个诗人都想发出或者找到自己的声音,在众多诗人的合唱里,发出与找到自己的声音比走过那条蜀道还难。   2.常有这样的时候,诗人会沾沾自喜于一首新写出的得意之作,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别人,也超越了自己,但半分钟之后发现,其实还是在原来的那个场域打转。一股沮丧之情会强烈地生发出来――只有那种过于自信和自以为是的人才觉得自己已经“伟大”和“不朽”。
  3.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被译介到国内的外国诗人、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早就成名的人,他们或辞世已久或已丧失了创作力,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翻译作品,大部分是人家写于十年前或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东西,如果从梳理历史渊源、诗歌脉络的角度讲,当然有必要去学习、厘清和借鉴,但如果是单一追风的话,恰是一种滑稽:也许人家都不再写的那些诗歌,在中国却当新发现被热捧并且被模仿以至于大面积种植,在比着赛看谁写得更像谁谁谁。当然经典没有时间性,此处,我仅从追风的角度谈及它。
  4.保持内心的一致性,不是说诗人要在一生的作品上风格始终如一。优秀诗人要保持格局上的多层次,既要有整体上的同一,还要有某阶段某时期的差异,甚至是大差异,但无论整体还是阶段,都要有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否则,诗人写得再多也还是在重复唯一一首,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依然很难,甚至只能是一个渺茫愿望而已。
  5.诗是诗人所写到的词、事物的平方根,甚至是立方根,而不是它们的平方和立方。
  再打个比喻吧,诗应该是所有词、事物本身隶属的那盏灯,是发光源,而不是那盏灯所照亮的东西,那些被照亮的东西,属于不同读者所看到的不同的词和事物(包括误读)――这不仅仅是在强调诗的浓缩精短,也不仅仅是技术上做简单减法,而更要说到诗即词与事物的本质,核。
  6.我们总是一味地想在诗里表达什么,比如深刻的、前所未有的那些存在物,这实在是一厢情愿。我们想表达的,前人都已表达过,事实上,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只是我们远没有认识到而已。诗歌存在于不可解之中。不要问我写了什么,而是问为什么这么写。
  保罗?策兰说过大意如此的话:诗存在于幽暗处。类似的话。帕斯卡也曾说过。我个人非常赞同。写什么和怎么写完全在于诗人的自觉:先是潜意识,然后才是意识。潜意识是幽暗的,意识已经明亮。
  7.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诗是发现,是创造,但现在我改变了看法,诗只可能是倾听:是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倾听,谁能听到它们体内细小或宏大的歌,感应到它们起伏的节律。谁就可能找到了诗。
  8.一首诗就是一个无限凝聚与张扬的气场,尽量选取那些能强化这个气场能量的词。这些词被一首诗保存下来,而这首诗因这些词的不可替代使其能量完好地保存下来,弥漫开去,直抵未来。任何词本身都是有能量的,而诗确有气场。
  9.境界。想到境界一词,是因为正在读一本叶嘉莹教授写的关于陶渊明的书,她在书中提到,宣化上人(海外高僧,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曾对她说的话,许多人拜佛是因为想求得福泽,如果是用这种态度去拜佛,佛会像世界上的贪官污吏一样,你谄媚他,恭敬他,他才对你好吗?不是的,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内心,你自己的行为、持守是如何的,而不是只为了得到某一种回报,是要把这种报应的意识放下来,不管他怎样回报你,你应该怎样去做,你就怎样去做。这应该就是一种修持者的境界。当然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存在的境界也有很多种。由此,我想到写诗的人,诗本诗人的内心之物,是上天对诗人的恩赐,我们却想因诗而得到更多,如名与利。于是,诗人就不免去取媚于读者、社会或世风。这应该也与一种境界的修持有关吧。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越谈境界,就离那种境界越远。
  10.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词。现代诗必须大幅度剔除已经用滥的包含古典意义所特指的那些词。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古典词汇。英国诗人希尼的一段话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在翻译中,原作的秘密力量在被译成的语言中往往丧失。例如,我想象,在中文中‘水’这个词可能具有某种原始意义上水的感觉,而不是来自水龙头的水――因为中国仍有巨大的农业空间,中国仍然生产农作物。我也想象,如果你在中国说大米,它仍然会使你想起土地。但是,如果你在西方文化中,在美国,说‘面包’这个词,它只会使你想起超级市场。至于小麦,也只是电视里的小麦,是广告影像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情形到处都是这样,也许在中国也是这样。这就是语言在文化发生变化时的情形。”能不能找到属于你的赋予现代性的那个词?本土的带有原初意义的新词?――完成意象的深化。
  11.我以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为我的精神导师,自然是因为他的不朽诗篇,此外,还有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他的日记体随笔《徨然录》里,找到了我的精神依托,可以说,是一种相通,一种灵魂的通,精神状态的通。
  12.开始写作的人,往往是直抒胸臆,悲则悲矣,喜则喜矣,一口气全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此诗为下。
  接下来,诗作者会自动寻找外界物象,把欲表达的感受物化为象,像鸟落树枝,终有所栖。大部分诗人属于这样,此类诗其缺点也很明显,时时会情不自禁地为物象而刻意寻找物象,物象本应为意象,意依附于象才是好诗,而为了物象的物象,就只见物而不见意。另外,此类诗还会衍生出另一弱点,容易造成诗歌的平面化。
  我觉得,成熟的诗人,诸物诸象已在胸中,使写作状态真正接近自由境界,原始状态,浑然混沌,只待诗人因需选取,不必硬性造景造境,七拉八扯。诗应生动如呼吸,自然天成――优秀诗人总是摒弃对平常事物表象的“描述”和“堆积”,而是深入其内,抽取物与物、物与心的内在关联,挖掘蕴涵其中的本质,回到事物本身。

标签:手记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