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冬眠那些事】 冬眠的动物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冬天,真想像冬眠的动物们,蜷缩在自已的安乐窝,一觉睡到舂暖花开   说到冬眠,六家的问题一定不少,冬眠的动物有呼吸吗?它们吃什么?它们不会觉得冷吗……赶快跟着精灵豆的镜头前去打探一番,我到你想要的答案吧。
  仔细搜索,在树根处枯叶掩盖下的小小洞穴里,找到了冬眠的蜗牛。它们用一层混有石灰的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硬化后的膜便形成一道保护躯体的“门”,可
  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又称隔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水分也很难经此而散失。这对蜗牛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蜗牛的身体在冬眠时干掉,它们就会面临死亡。
  如果你也发现了冬眠的蜗牛,千万不要粗鲁地“破门”惊扰它们的美梦,请你观察以后,一定把它们放回洞穴。
  哇,居然发现一只正在洞口张望的松鼠。看来它一定是饿了,准备出来挖自己埋藏的过冬食物。松鼠在快入冬时,需要做三件事:一是换上保暖的毛;二是把窝垫得暖暖的;第三便是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便钻入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食物挖出来吃。但它们的食物常常会被别的松鼠挖走另埋。当然,有时也怪它们自己记性不好,不知道到底把坚果埋在哪里了。
  冬天来临,天气转冷,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于是,它们便躲进僻静、安全又能避风寒的山洞,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抓住崖壁,头朝下倒挂着睡觉,这样一“吊”就是半年。
  瞧这只熊,抱着团窝在黑乎乎的 洞里,睡得多香呀!它们不吃不喝,一觉要睡到春暖花开时呢。奇怪,熊是恒温的哺乳动物,为什么还会冬眠呢?
  缺乏食物是熊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整个冬天都在狩猎。但食物不多时,熊就会躲在洞中过冬。小型哺乳类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但熊的体温只会下降约4cc,不过心跳速率会减缓75%。一旦熊开始冬眠后,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转换为体内储存的脂肪。那它们不吃不喝,会脱水吗?
  据专家讲,脂肪燃烧时,新陈代谢会产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时,细胞会将这些毒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再重新循环利用。这种生化作用也让熊可以回收体内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时不会排尿,也就不会脱水了。
  而人体内没有这种机制,如果毒素累积,人类会在一星期内死亡。所以,你想冬眠的愿望无法实现喽。 在气温降到7℃时,刺猬才爬进自己的洞穴,或在落叶堆中,蜷起身体、不吃不喝开始冬眠,呼吸变得极其微弱,心跳缓慢,每分钟只跳60~20次。清醒时呼吸达50次,而冬眠时则至多呼吸8次,有时只呼吸1次,甚至一连几分钟都不呼吸。刺猬冬眠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知道这个睡得酣酣的小东西是什么吗?它就是冬眠时间最长的家伙――睡鼠,每年能睡上五六个月(从头一年的10月睡到来年的4月)呢。更惊人的是,英国有一只睡鼠竞酣睡了6个月23天。睡鼠外形有些像老鼠,又与松鼠有些相似。它们是树栖类动物,都将巢筑在树洞中。白天在树洞或丛林中睡觉,晚上外出觅食。主要吃浆果、坚果、谷粒等物,有时也吃一点虫类。
  然而最神奇,也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冬眠动物,就是林蛙。说它神奇,是因为其他动物冬眠,不过是减缓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而林蛙则彻头彻尾地将自己冰冻起来――没有心跳,没有呼吸,也检测不到脑部活动。原以为已经被冻死的林蛙,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解冻之后的它们,伴随着体温的升高,心跳和呼吸也奇迹般开始恢复。然后眨几次眼,眼睛也有了神态。再伸伸腿坐起来,它们很快就蹦跳着四处采食、寻亲访友去了。看得你目瞪口呆了吧?林蛙怎么会有如此“起死回生”的本领?这都是因为冬眠动物们拥有的秘密武器。
  冻伤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常见病。之所以会被冻伤,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分,在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了冰晶,活的细胞组织一旦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势必使细胞膜受到破坏甚至破裂,就会使细胞组织死亡;即使没有完全被冻结,细胞液活动不利,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林蛙被冻结后依然能起死回生,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防冻剂。
  在冬季,林蛙敏感的皮肤能立即感受到温度降至冰点左右。很快,它开始将血液和组织器官细胞中的水分集中到腹部,同时肝脏将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同时释放额外的糖醇,这就大大降低了林蛙血液的冰点,从而能有效地把血液变成一种含糖的防冻剂,还迫使水形成更小且更少的锯齿状结构的晶体,以保证晶体不会刺穿细胞壁或者毛细血管。
  除此之外,林蛙还有一套修复的独门绝活――在严冬里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这种凝血因子能够帮助它们修复在降温过程中出现的损伤。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种奇特的防冻剂,以便利用到汽车防冻以及医学当中。
  冬天气温降低,冬眠动物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而在春暖花开之时,它们又会自觉醒来。难道是巫婆的魔法棒在指挥它们什么时候入眠、什么时候醒来?
  呵呵,这都是因为冬眠动物的血清中,含有一种诱发冬眠的颗粒状物质――冬眠素。科学家们同时发现,动物血液中还含有一种与冬眠素相对抗的物质。科学家们认为,动物何时开始冬眠,取决于诱发物和抗诱发物的比例的变化。他们设想,冬眠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但抗诱发物可能是在冬季才开始生产的,以后产量逐渐上升,直至春暖花开才陆续减少。当抗诱发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抑制诱发物时,动物便从冬眠中醒来。但这时动物体内仍继续形成诱发物质,一旦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能抑制抗诱发物的作用时,动物就进入冬眠状态。冬眠开始后,动物体内便不再需要诱发物了,它们便在血液中积聚起来。
  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冬眠素的结构,如果找到人工合成冬眠素的方法,就可以利用到医学中,以减轻病人在手术中的疼痛。甚至使宇航员在漫长的宇宙航行中沉睡几月或几年,而不影响身体健康,实现人类飞向茫茫宇宙的梦想。

标签: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