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比喻句 > 正文

舆论监督的特性 高校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特性研究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舆论监督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独特体现,它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作用迅速而直接,是社会发展乃至制约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环境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及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并结合高校实际,就如何加强舆论监督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媒体 舆论监督
  
  高校网络媒体是随着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它以其更新速度快、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迅速快捷的特点,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出了宣传与舆论导向、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以及特殊的教育功能,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两大类构成。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新闻网、校园BBS、二级网站、学生网站、个人博客等媒介构成。这两大类媒体直接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高校的师生员工和学生既是进行舆论监督的主体,又是舆论监督的客体。探索高校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进学校工作,推进学校改革,整合传媒力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网络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崭新的监督形式,与传统的监督相比,具有与传统监督相同的一些特征。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及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也使得网络监督相对于传统的监督体系有了一些新的特性。
  高校网络监督的特性
  1.网络监督的广泛性
  校报以文字传递信息,广播以声音传达消息,电视以视频和音频表达诉求,三者的传播手段相对单一且各自独立。网络媒体则以文字、声音、视频等符号系统兼集一身,校园新闻媒体以多样的形式向广大学子传递大量信息,为他们提供多样的资讯。相对于传统媒介如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平台广阔畅通,而且几乎是用之不竭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广大师生参与校园网络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从网络监督的主体来看,我国的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数量还将继续增加;从网络监督的客体来看,包括政治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国家和社会事务都属于网络监督的范围,任何一项内容都可以成为师生所关注的热点。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监督较以往的监督形式范围更加的宽泛。
  2.网络监督的交互性
  与传统舆论媒体的单向传播相比较, 网络的传播是交互流动的。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思想和兴趣。当前,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日趋完善和广泛,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接受行为逐渐依赖于校园网络,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大学生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校园舆论环境,校园网络舆论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关心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电子论坛、网上调查、设置讨论等手段,网络提供给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使广大师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对校内外事务进行有效监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3.网络监督的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监督就是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而产生的。校园网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及时迅捷,它能够全天候地传播信息与实时发布信息,实行网上政务公开制度。学校对政务信息的公开范围、公开形式、公开时限、公开程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院系部、各处室等必须在网上公开政务信息,对本单位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教学科研工作等信息进行公开披露,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了教职工与学生,广大的师生也可以随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正因为如此,当网络被人们用作社会监督的一种手段时,它的及时性就被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4.网络监督的灵活性
  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网络可兼文字、声音、图像、动漫为一体,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多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得舆论监督更加形象、直观和立体,增强了舆论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更有效更快捷地整合信息, 而且能够让舆论监督更加有声有色。
  5.网络监督的个性化、多元化
  校园网络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可以自由浏览各种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网络身份隐匿性使得大学生在言论方面拥有极大自由度,他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顾虑很少,大多为真实的意愿表达和心声倾诉。学生思想和视野具有多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每个人对事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且,网络舆论一般是自发性的,没有经过精心的组织,绝大部分是通过BBS、QQ、博客等个人与个人或者个人与群体的传播而扩散开来,是无数个网友个人观点的汇集。因此,网络舆论中的观点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在校园网上,无论是理性的表达,还是另类的言论,甚至对现实的声音,都可以被容纳,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机会。
  6.网络监督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监督的平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提升,包括各式各样的网站,包括一些传统网站所新设立的评论栏目, 都为民众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平台, 使得民意能够更快地得到重视,提高了网络监督的有效性。校园网络媒体是高校了解社会和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通过对校内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及对热点问题的探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网络是校园公共的论坛,具有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而且也增强了网络监督的有效性。高校新闻媒体不仅仅承担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还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先进事迹的报道,弘扬正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学子,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理想、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实现网络监督的对策
  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监督有着许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法律缺失、政府管理引导不力、信息失真等。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监督,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校园网络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校园网络监督成为扩大师生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有效途径。网络新闻编辑要做好信息的把关工作,网络信息海量多样,良莠不齐。校园网络媒体应该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贴近教学科研一线,学生们喜闻乐见又能够弘扬正气、积极向上的新闻进行发布,这些新闻内容要反映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就需要网络媒体的主办者、网络编辑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理论高度,在新闻信息选择、加工整合的过程中做好“把关”工作,对主流、正面、健康的舆论声音能够有意识地放大,使正面的舆论占有强势地位。
  1.推进校务公开势在必行
  深入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校园内部舆论监督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校务未公开,教职工对学校各项重大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一无所知,舆论监督就没有了客观对象,教职工只有首先获得充分的知情权,才有可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才有可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民主机制。因此,只有推行校务公开,才谈得上舆论监督。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健全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各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广大师生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的职称评定和奖惩办法、经费预决算、教职工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和知晓。要保证公开的真实性,防止随意性,注重实效性。监督部门要对校务公开工作实行有效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和实效性,要定期组织教职工代表对校务公开情况进行评估。
  2.全面加强舆论监督
  高校内部的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的同时,也应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首先应向师生客观、全面、及时地报道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因为只有先知情,才可能谈得上监督;其次还应对各种滥用权力,有损党的形象,危害广大师生利益的不当行为提出批评,运用强大的舆论力量,在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干预下,促使其改正。舆论监督既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要从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和维护学校稳定出发,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因为无论是引导还是监督,媒体都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其影响相当大。所以,必须抓住师生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选择适当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批评报道,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和力度,使舆论监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舆论监督的效果。
  3.校团委应加强横向联系,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
  在舆论监督方面,高校团委应主动出击,加强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广泛搜集信息,拓宽监督视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譬如,可以建立由大学生新闻中心、学工部、各类社团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定期舆情通报会制度,由各部门通报近期师生舆论焦点,及时了解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此举既可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又可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团委还可以围绕学生关心的某些热点问题,以某种适当的方式如临时召集座谈会或发放问卷调查表等随时了解掌握学生舆论动态,加强舆情调查的针对性。团委在以上定时、定向掌控舆情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对舆论所指向的焦点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采取恰当方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范凌子.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J].现代视听,2008(10).
  [2]傅丁根.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社会观察[N].人民日报,2009-2-3.
  [3]陈红梅,廖新根,谢慧芳.高校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现状与途径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4),89.
  [4]方军.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
  [5]吴先琳,陈权.对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4).
  [6]朱晓明,关于加强高校内部舆论监督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03).
  [7]金霞.论网络传播的舆论监督[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8]王勇.网络监督刍议[J].重庆社会主义学报,2009.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标签:网络媒体 舆论监督 特性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