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如何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 应对国际碳市场挑战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碳金融市场上,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国内中介力量不足,影响碳商品开发,;国外中间商赚取巨额差价,国内市场政策依赖性加重;交易平台发展迟缓,商业银行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低等。应对这些挑战的途径及措施。
  关键词:碳金融 交易机制 碳减排量
  
  中国是碳资源大国,碳金融机制在几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迟缓。随着国外各类气候商品交易所等的建立以及各类碳配额交易机制的形成,中国深化碳金融市场机制及运作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有必要找出现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在国际碳市场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首先,中国的碳减排量大多以单一的出口形式进行交易,而国内有能力成为中间商的投资者中,大多并不熟悉国外碳商品交易所的运作,从单笔交易来看,其与外国企业交易成本远高于国外投资者,因此本土中介商在这一市场参与度不高。金融产品种类少,多为远期,无法与国外相比。经纪机构数量有限,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交易商谈判过程中,由于规模、经验的限制处于弱势地位,议价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国内属于买方市场,缺乏销售渠道,国内此类型企业往往竞相出售,导致减排量商品价值一降再降,造成利润损失。
  其次,由于中国出口的碳商品价格低廉,国外投资者轻易赚取巨大的差价,西方国家的中间商将低价收购的中国减排量包装成CER期货在欧洲交易,就可以赚取60%-100%的利润,这间接刺激了国外碳商品交易市场的活跃,使得国内同类市场与其差距越来越大,国内交易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家政策保护和支持,这对于将来建立国际碳商品交易所,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十分不利。
  再次,尽管中国是最大的碳资源拥有国,但交易平台发展迟缓,交易主要在公司间场外进行,缺乏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投资者缺乏有效地投资平台。银行除了绿色信贷等较为初级的业务外,在碳金融方面未能更为深入地挖掘市场潜力,在碳减排量交易上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中国要想通过碳金融实现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发展规划:
  
  一、政府制定系统性的支持政策,确保国内碳市场建立进程加速
  首先,要使得国内企业分散的碳减排量向国内商品交易所或商业银行集中。
  商业银行应做市CDM,为国内碳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国内机构投资者在本土交易平台上用合理的价格大规模收购CER,然后进入欧洲气候交易所等进行二级CER交易的场所建立交易头寸获利。因为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数量有限,比国内一般企业能更快地累积丰富交易经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国内企业与外国客户或外国投资者谈判地位、信息了解程度、交易经验上不足的情况,由国内中间商或商业银行利用充足资金和相对完备的交易经验,在取得CER垄断供应商地位后和国外中间商直接交易或者和国外企业在国内交易所进行买卖。为了控制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远期风险,需要加快建立拥有资质和能力的评级机构。
  此外,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它们参与到本土商品交易所中,确保了国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国外投资者的过度损害,也促进了国内交易的繁荣。以此促进市场的整合和碳权价格的发现,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机构投资者利用杠杆避免全额支付对资金的严格要求,和国内企业签订协议,用在国外二级市场上的获利与之进行分红,以便运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更为大规模的交易。
  
  二、商业银行更为深入地参与到这一市场中,通过资金的注入推动国内交易的繁荣
  除了传统的业务,如向CDM项目提供贷款、担保,贷款存款准备金适当减免,商业银行还可以尝试:
  1.提供保函等担保业务。在原始CDM 交易中,由于项目审批的不确定性,投资人或贷款人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可能削弱业主的赢利能力。为此,商业银行可以为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担保,提高了项目开发者的收益,降低了投资者或贷款人的风险。
  2.应收碳排放权的资产证券化。原始CDM 交易属于一种远期交易,对减排项目的贷款缺乏流动性。贷款人将其未来可能获得的CER 进行碳货币证券化,可以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当然,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风险监控,避免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培养相关人才,学习二级市场碳交易经验,为“后京都”时代做准备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排量处在世界前列,由于《京都议定书》的期限限制,中国随时可能变为需要负担减排指标的国家,到时候,国内拥有完备的二级市场的必要性会凸现出来,为了在长远的未来保持中国在碳交易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魏一鸣 王恺 凤振华 从荣刚.2007. 碳金融与碳市场―方法与实证.北京:科学出版社
  [2]汤涛 程炼. 碳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兴业银行案例研究.上海金融[J].2010,8
  [3]周懿萍 黄文才 陈晓芳.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理论与实践[J].2010,3

标签:应对 挑战 国际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