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兰卡威的传统生活] 兰卡威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槟城到兰卡威两个半小时的水路,一路晴好。顺风顺水抵达彼岸,全无舟车劳顿的感觉。   当地人喜欢把马来西亚分为西马和东马。相比东马,西马开发较早,经济较为繁荣,加上有连绵不断的美丽海岸,自然成了海岛游的兴旺之地。位于西马的兰卡威,是马来西亚这个岛国中最大的群岛,由104个岛屿组成,不过岛屿的数量却随潮起潮落而变化,涨潮时通常只能看到99个。
  据说,兰卡威曾是郑和下西洋时躲避台风的地方,如今则成为了旅游者逃离现代城市生活的“避难所”。
  1987年,兰卡威被马来西亚政府划为免税自由港,得到很大的发展。在中国,一个成熟的景区往往意味着人头蜂拥、景点完全人工化、物价高企、令人生畏,而在这里,即使是春节这样的旺季,也没有拥挤的游人和无节制飙升的物价,所以不少马来人非常喜欢来这里小住几天,享受兰卡威岛与岛之间独有的宁静和慢生活。
  与印尼的巴厘岛和泰国的普吉岛这些名声在外的岛屿相比,兰卡威着实低调。但是,“旅行圣经”《东南亚》却给了它极高的评价:“兰卡威几近完美。上帝慷慨地赐予了一大片白皙的沙滩、茂密的丛林和许多关于它的地理状况之谜的神奇传说。”
  因为开发较晚,这里的海岛风光原始纯正,海岛内遍布热带雨林,四周是清澈碧绿的海水和绵长平缓的沙滩。
  其中,兰卡威地质公园更是远近闻名。兰卡威地质公园指的是位于安达曼海域的一片海洋岛屿区,既有无敌海景,又有花岗岩怪石林立的红树林海岸风光,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是东南亚首个被列入自然遗产的地质公园。这里的岸边滩涂上满是红树林,退潮时能看见盘根错节的树根。
  地质公园是潜海者的天堂。你可以穿过成群结队的鱼群,潜入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珊瑚世界,轻轻地用手触摸它们。它们有的身体极其光滑,有的还会活动,吸着你的手指不放。最惊喜的是碰到了电影《海底总动员》中的明星――那种名叫“尼莫”的小丑鱼。它们那鲜亮的黄色和灵动小巧的样子,比电影里更加可爱。只可惜技不如鱼,只能看着它们在身边来了又去。
  在这里的近海,你很容易遇上游来游去的鲨鱼群。这里的鲨鱼为黑鳍鲨,通体灰黑,个头不会长到白鲨那么大,近距离观看它们并不觉得害怕。
  我们落脚的地方叫瓜亚,是兰卡威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方圆近500平方公里。瓜亚海边有一个游人必到留影的地方:巨鹰广场。兰卡威的马来名字“Langkawi”是鹰之海岛的意思,老鹰是这座岛屿的标志。走进广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水面上一座展翅欲飞的大理石巨鹰雕像,高45米。大理石从中国运来,耗资1000多万马币,花了3年多的时间才雕刻完成,成为兰卡威的新地标建筑。
  瓜亚也是乘搭渡轮前往邻近小岛的起航点。瓜亚周边岛屿众多,如果天气许可,一天之间可以上下好几个岛,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跳岛游”。远离人烟的小景区里并没有破败荒废的景象。沙滩上干净清洁,看不到游人遗弃的垃圾,树上的落叶有被清理过的痕迹,码头上游船穿梭往来,井然有序。
  我们住的酒店在一个制高点上,瓜亚镇的全貌尽收眼底。总是听到有音乐声悠悠扬扬地在空中回荡,仔细听来好像是一种吟唱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声音渐渐地远去,仿佛回到了云层深处。
  接下来一天里,这样的吟唱声在空中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后来才知道,这仙乐般的声音出自镇上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祈祷时在吟诵古兰经。
  兰卡威有迷你“马来西亚”之称,岛上80%的居民都是马来人,15%是华人,其余是印度人。这里没有工业,街区建筑低矮普通。马路上的指示牌却一点也不含糊,使用马来文、英文、阿拉伯三种语言,对到访者格外照顾。小镇街道并不宽敞,但车行通畅,十字街头总见车辆在安静地等待交通讯号。
  街上除了少量游客,来来往往的多是身穿穆斯林服装的马来人。穆斯林少女三三两两走过,彩色的袍子和头巾就像一朵朵游动的花朵,散落在街市中,再配上穆斯林女孩子特有的羞涩和端庄,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街上常常看到马来小伙和身穿长袍、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女子并肩而行,她们手挽名牌包包,脚蹬蛇皮鞋,很是时尚,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一阵浓烈的香风飘过⋯⋯
  晚上,不少当地人吃过晚饭都出来逛夜市。这里的集市出奇的安静,没有喧闹声,档主多是安静地坐在一边,不吆喝叫卖,客人走近才主动搭讪,不买也没关系,又安静地坐回原位。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心也会随之安静下来。
  至今,兰卡威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生活。有些普通人家居住的双层木质高脚屋仍是19世纪风格的。旧时房屋多建在河畔,以便于取水农耕。高脚是为了防范河水泛滥和野生动物的入侵。地板高于地面,好让习习凉风从木板的缝隙中吹进屋。傍晚时分,在屋底下烧些干椰壳,可驱赶热带蚊虫。
  很多游人都会专门跑去看高脚屋。稍微留意,可见房屋的大小和设计会依主人家的身份、地位或职业而有所区别。渔夫或有地位人家的阳台很大,以供织网或招待客人。有些屋子前面的木质阶梯有精美的雕刻,因为马来民族天生好客,主人家喜欢在客人进屋或离开前,站在阶梯上与客人握手寒暄,精美的阶梯是主人对客人敬重的表现。有些大屋还有两个进口,一个供男用,另一个供女用, 因为马来人信奉的伊斯兰教相信男女有别。马来人有生一个孩子就在屋外种一棵椰子树的传统,久而久之,这里的人家就像住在树林里一样。
  为我们开车的司机阿坡已在兰卡威岛住了数十年,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吉隆坡读大学。问及学费,他笑笑说,女儿申请了政府贷款,每月600马币(约等于1200多人民币),毕业后参加工作再还。
  阿坡告诉我们,马来人从一出生就是穆斯林,因为与生俱来,所以一切来得都很自然。被问及身为穆斯林男人,他是不是有4个老婆时,阿坡说那是过去老派的生活,虽说现在法律上仍然允许,但一般也多是一夫一妻。
  我们问阿坡,是否向往岛外生活,那样可以赚更多的钱,阿坡说,他喜欢这里随处可见的鸟儿鱼儿,不愿离开,他还说,很多兰卡威人都这么想。

标签:传统 兰卡威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