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从山西走出的解放军英雄团队_解放军第175医院护理团队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80多支团队产生、发展于山西这块土地上,解放军步兵第十团便是其中之一。这支英雄的团队产生于抗日战争初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疆守边卡、垦荒大生产、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多年担负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任务,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军队建设的需要,该团队在我军的编制中消失了。我作为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有义务将其丰功伟绩展现出来,以告慰逝去的英灵,激励曾经战斗、生活在这支部队的数千名山西籍老战士。
  十团诞生吕梁山
  七七事变后,山西牺盟会陆续建立了民训干部团、军政训练班和十多个军官教导团。广大人民拿起刀枪,纷纷组建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武装。十团就是在这样的抗日形势下诞生在吕梁山的。这个团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决死二纵队第五总队和游击第三团。1937年10月,决死二纵队开到洪洞、赵城、灵石、霍县等地区,在中共洪赵特委的领导和牺盟会协助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12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第五总队在洪洞县韩家庄正式组成。同年由平遥牺盟会游击队、孝义牺盟会游击队组建了山西决死纵队游击第三团。1940年9月,第五总队和游击三团合编为决死二纵队第五团。1942年9月,新军番号取消后,五团改为八路军晋绥军区八分区五支队,之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四师十团。
  八路军一一五师洪赵支队。当一一五师挺进山西后,陈士榘以该支队的一团五连为基础,将洪洞、赵城、蒲县、孝义等县的游击队组织起来,于1938年11月12日在汾阳县宋家庄正式组建了八路军一一五师陈士榘支队。先后又扩充了中阳、平遥、介休、汾西等六县的游击队骨干。1940年2月改为一一五师独立洪赵纵队,1942年整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洪赵支队。以后合编到第二军四师十团中。
  晋绥八分区新六支队。1944年秋,晋绥八分区六支队南下豫西参加开辟新的解放区。八分区为保证吕梁山区的武装力量,将文水县游击大队、汾阳县游击大队、交城县游击大队合并,在汾阳县头道川崖头村成立了新六支队。数次整编后,与十团合编为步兵第十团。
  浴血奋战八年整
  八年抗战中,原十团组成的部队在山西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艰苦奋斗,坚持吕梁山区的游击战争,创建巩固了晋绥军区八分区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寇的一次次大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参加大小战斗140余次,歼灭了大量日寇和伪军。典型战例有:
  1、韩信岭设伏歼日寇,“老虎团”夜袭罗汉镇。部队一诞生,就开到了晋西南,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1937年12月23日,部队侦察到日寇一列军火要向南运,便在铁路线上精心选择了一段两山夹一峡的要地埋伏,兵车一到,前头一声巨雷,炸毁了火车头,后面车箱都被掀翻脱轨,毙敌1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次袭击使日寇的兵力、军火运输中断半月之久。
  1938年1月的一天,我团在韩信岭设伏,派出六连在铁道边上与日寇正面接触开火,敌人很快在沿线调动了1000多日伪军,企图包围我六连。敌人边围边追,追到灵石县的韩信岭下。六连钻进山沟。敌人彷徨之际韩信岭上枪声大作。原来是八路军居高临下,手榴弹、炸药包、山石巨木劈头盖脸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激战中,日寇曾三次组织攻击,均被我军击退。黄昏时敌人留下几百具尸首,拖着100余伤兵狼狈溃逃。而我军仅伤亡20多人。消息一传开,老百姓高兴地说:当年楚汉相争,韩信大将在此守关,打败了楚兵。今日八路军韩信岭一仗,击败了日本鬼子,真是韩信岭上英雄多。
  1938年10月,日寇对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扫荡”,占领临汾的清木旅团,抽调了工兵、炮兵、骑兵,组成了一个混成大队,一路烧杀抢掠,疯狂“扫荡”,气焰十分嚣张。
  一天,敌混成大队一部钻进一个名叫罗汉镇的地方宿营。我团深夜出山,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罗汉镇,乘敌人熟睡之际突然发起攻击,打得敌人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几小时功夫将500余日伪军聚歼。天刚破晓,其他方向的敌人赶来增援时,我们已打扫完战场返回深山。晋绥军区对我十团给予了通报嘉奖。当地群众听说这仗就是韩信岭上打伏击的部队打的,也称赞该团为“老虎团”。从此,“老虎团”的威名就在晋西南广为传颂:“老虎团,雄赳赳;勾子军,灰溜溜;小日本吓破了胆,穷苦百姓笑眉头。”
  2、午城伏击战。1939年1月,我团得知日军2000多人由大宁向临汾回撤。1月3日拂晓,我团大部队埋伏在午城以东公路的北山上,留一部分做为预备队。早8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圈,我部居高临下出其不意,给敌人以沉痛打击。日寇组织多次反扑,均被击溃。日寇又调来空军增援,飞机低空向我阵地猛烈扫射,我正面阻击部队受到威胁,预备队即从右翼投入战斗。经过激战,毙敌300多人。此役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大大鼓舞了军心、民心,对挫伤日寇的嚣张气焰、配合友军、保卫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3、浮翼战役。抗战期间,蒋介石打日寇消极,而打共产党积极,阎锡山策应老蒋,在山西企图困死、饿死、赶走八路军并多次派重兵袭击。1944年9月7日,我洪赵支队配合太岳军区,在浮山、翼城地区反击阎顽军进攻。9月8日在徐安子一带毙俘阎军700余人。11日,阎军援兵赶到,又被我歼灭了500余人。
  4、六支队虎口夺粮。1944年冬,日寇为支持太平洋战争,搞强化治安,到处抢粮食、抢棉花。六支队奉命到忻县把日军抢走的粮食抢回来。该支队把敌人围困在据点里,组织老百姓出动300多辆牲口拉的大车和数百辆手推车,将400万斤小麦全部夺了回来。六支队把粮食发给群众,还让老百姓用装粮食的口袋做衣服穿,解决了数万人的吃饭穿衣困难。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委林枫称赞六支队为人民立了一大功,给部队记了功,授予支队长张献奎三级战斗英雄奖章。
  黄土高原建奇功
  抗战胜利后,我团先后转战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参加了毛主席直接指挥的陕北三战三捷等27个重要战役,占整个西北战场战役的75%,毙敌12764人,俘敌23746人。创造了攻坚、抗击、追击、伏击等许多光辉战例。
  1、文水歼敌一个团。1946年阴历正月十五,驻文水县城的阎军三十七师第二团进攻县城东面20华里的东庄(距云周西村5华里)我部。我团将敌包围。敌在几次突围被我击退后抢占了村里四所高房,我部则控制了村南一个制高点。晚上,各连从不同方向进入村内与敌展开逐巷、逐院、逐屋争夺战,战斗从黄昏打到次日晨。云周西村的群众和妇联干部刘胡兰带领妇女支前队,把饭菜、开水送到阵地上,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员。人民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全团指战员的士气。在接连夺取敌人两个院落后,全团向敌最后一座高层院落发起总攻,部队从四面八方冲进院子,全歼一个团的阎匪军。吕梁军区司令员张宗逊获悉我团消灭敌人一个整团的胜利消息后,立即来电给予传令嘉奖。
  2、转战吕梁、晋西南。1946年11月21日,我团挺进到黄河边,包围了阎军占领的永和县城。深夜1时,乘敌不备发起进攻。敌人在我猛烈攻击下,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永和县城顺利被我军解放,俘敌600余人。三天后,又一举攻克隰县城,生俘敌晋西南地区总指挥杨澄源、专员孙海涵以下官兵2000余人。
  中阳城是阎军号称的“铁壁堡垒”。城外设有大小碉堡30个,布有鹿砦、壕沟、铁丝网和射击工事构成的三道防线,城南张玉山是唯一高地,控制全城。12月2日,我团联合兄弟部队打响了战斗。大家踏过铁丝网,跳过战壕,勇猛杀敌,占领了高地,顺利登上了城墙,活捉敌四十五师师长张居乾以下1500人。军区首长彭绍辉看到红旗插到了中阳城时,感慨地说:“这样的攻坚战,我很少见过,你们创造了一个模范的攻坚先例。”
  夺取中阳后,1947年1月参加了汾孝战役,解放了孝义城,俘获敌保安二十团团长李智先。正当我们攻占孝义时,驻文水城的阎军出动血洗了云周西村,刘胡兰等七烈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1947年3月16日,我团随晋绥军区二纵队奉党中央命令,起程吕梁山,从永和西渡黄河天险,加入了西北野战军序列。
  3、参加延安保卫战,奋勇挺进大西北。1947年3月25日,毛主席直接指挥,诱敌北上安塞,集中主力在青化砭设下口袋阵。我团在房家桥担负“扎口袋”任务,截断了敌人退路,同兄弟部队一道经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了胡宗南三十一旅,其旅长李纪云及部下2900余人。
  4月14日,在羊马河战役中,我团实施正面突击,连续攻克了三郎岔、李家哨等阵地。同兄弟部队一道歼灭了敌一三五旅,毙伤、俘敌旅长麦宗禹以下4700人。
  敌人遭到两次毁灭性打击之后,发现我军主力在瓦窑堡以南地区,于是企图以南北夹击的方式,将我军逼过黄河。毛主席判明敌人企图后,决心扩大敌人错觉,诱敌北上,乘机攻歼蟠龙之敌人。我西北野战军包围了蟠龙镇,我团的任务是强攻占领积玉峁。5月2日,我团冲锋开始后,敌机向我阵地往返俯冲,企图阻我冲击。三营指战员一阵排子枪,击落一架战机,三个连突击队立即向积玉峁发起勇猛攻击。经过全团指战员浴血奋战,终于攻下了积玉峁,全歼守敌6700人,我团还活捉了敌六十七旅旅长胡宗南部四大金刚之一李?岗,以及副旅长?建、参谋长柳届春等军官。
  三战三捷后,我团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几十次战役。从中条山打到黄土高原,从八百里秦川打到青海湖畔,横扫河西走廊,先后四渡黄河天险,数次横渡泾、渭、洮等34条大河流,翻过祁连山等15座天然屏障,穿越大沙漠,徒步挺进新疆,转战五万里,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到了祖国西北边陲――喀什噶尔城。
  风雪冰山守边卡
  1950年7月,中巴边卡――蒲梨所属各卡原国民党起义边卡部队发生反革命叛乱,十团奉命接管了洪得拉甫、民切克、罗布盖子、火石壁等边卡,并歼灭了叛乱分子。
  1954年春节,和田发生反革命暴乱,叛乱分子企图偷越国境。十团三连指战员全部出动,日夜潜伏在国境线和边卡的路口上。半个多月时间,由于不能生火,每顿都是啃冰硬的干粮,天气冷到零下30多度,但大家依然严守潜伏纪律,爬冰卧雪,不乱动一下,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粉碎了反动分子偷越国境的企图。新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在授给三连的一面锦旗上写到:“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保卫祖国,保卫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英雄们无尚光荣。”
  十团八连在一次上喀喇昆仑山执行守卡任务中,遇到了罕见的大风雪,只有一人没有得雪盲症。此人要做饭、喂马和料理大伙的生活,硬是用背包带子拉着大家艰难地行进了两天,终于赶到目的地。哨卡海拔5000多米,是一个五没有的地方:没有驻地、没有房屋、没有柴烧、没有菜吃、没有人烟。但战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大家以苦为荣,以卡为家,挖草根,拾牛粪,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征服了高寒、雪山、冰河,始终守卫在哨卡上。一次,总部首长率领慰问团来看望八连,只见他们脸脱了皮,嘴唇干裂着血口子,穿的棉衣窟窿一个挨一个,但个个精神焕发。看到这些英雄的战士,老首长禁不住热泪盈眶,握着战士的手激动地说:“你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最伟大的气概,你们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即以十团守边卡的故事拍成。
  西藏阿里平匪患
  1959年3月,西藏反动分子在国际反动势力的策动下,背弃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反革命武装叛乱。为了彻底平息叛乱,十团奉命进藏,执行剿灭阿里匪患的任务。
  阿里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积雪终年不化。出征前,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恩茂亲临部队驻地向全团指战员作了慷慨激昂的战斗动员,号召大家:“不畏艰难,勇敢顽强,彻底消灭叛匪,解救受苦难的藏族人民。”
  在风雪高原平息匪患的日日夜夜里,部队吃大苦耐大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处处可见。一次三营八连奉命十天行军1000里,插到前面去阻击敌人。战士们负荷60多斤,白天淋着雨行军,晚上铺着雨衣露营,一连走了五天。这时上级又要八连提前赶到指定位置,他们又一口气奔了两天一夜,没吃上一顿热饭。经过八天三夜,翻越了几座大山,大家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超过限度的劳累,提前插到敌人前面,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同年8月28日,上级命令九连到540里外的塔呢尼克执行任务。原计划七天赶到,由于藏族向导带错了路,他们整整走了19天,行军到第11天,带的粮食所剩无几,鞋子全磨烂,脚上的血泡一个接一个。饿极时到处寻找野菜充饥。渴得难受时便喝自己的尿。1500里的艰难路终于走完并顺利完成任务回到部队。藏族向导赞不绝口地说:“你们真能吃苦,真是神灵降下来的兵啊!”
  截至1960年10月15日,十团转战阿里高原3000余里,消灭了流窜在阿里地区的叛匪,歼敌2600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被上级誉为“平叛主力旅”。
  反击作战凯歌传
  1962年,印度军队向我国边境发动了全面进攻,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十团奉命登上喀喇昆仑山,参加了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作战。喀喇昆仑山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冰峰雪岭,悬岩绝壁。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地区作战,在古今中外战史上都是没有过的。
  指战员们面对印军设置的碉堡、铁丝网、地雷区,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嘹亮的反击号中,猛打猛冲。炮兵连新战士蓝应选仅戴一双线手套,将一发发沉重的炮弹推入炮膛,又将烫手的弹壳拉出来,手磨烂了,耳朵也震聋了,身上五处负伤,仍坚持战斗。八连新战士孔令安两处负伤,鲜血染红了棉衣棉裤,仍不下火线。战士阎家发带手榴弹、爆破筒冲在最前面,七处负伤还坚持战斗,最后英勇牺牲。七连火箭筒手马光华脸被炮火烧伤,衣服烧烂,左臂烧起血泡,他扒掉棉衣,穿衬衣在摄氏零下30度的严寒中继续运送炮弹,炮弹打完后又拿手榴弹向敌人冲击。战士武宗录在距印军40多米的地方,连投20颗手榴弹,准确地消灭了五个火力点。
  拔除印军在我国领土上设置的最后一批据点时,冲击部队受到了敌炮火、重机枪的猛烈扫射,前进的路上被印军布满了地雷。作为工兵连的战士,懂得步兵等待着他们迅速排除地雷打通前进的道路。工兵连排长王奇芳英勇牺牲,副排长高承?身负重伤倒在雷区。为了胜利,只见工兵战士罗光燮背着枪,双手握着爆破筒,闪电一样冲了上去,闯过两道拦阻炮火。就在他刚迈进一片毛草滩时,忽然轰的一声一颗地雷爆炸,他的左脚带着半截小腿炸断,手里的爆破筒滚到山坡下,罗光燮被炸昏。过了一会,苏醒过来的他坐起来一手支撑着身体,仰脸凝视着入侵者的碉堡。突然,他带着负伤的身躯猛地扑倒向雷区的纵深滚去!轰地一声,他的右臂又被炸掉了。可是,他还在滚动着,用自己负伤的身体触动地雷,开辟道路,雷区接连爆起黑色的烟柱。通路被打开了,罗光燮随着几个地雷的爆炸却壮烈牺牲,献出了21岁的年轻生命。为表彰罗光燮舍身滚雷的英雄壮举,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1962年10月2日,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在中南海接见军队代表,还专门问到:“新疆的来了没有?”十团团长庞观潼、罗光燮所在的工兵连指导员李文清、八连连长李凤鸣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十团一直坚守在新疆,保卫、建设着组国的大西北。21世纪初,出于军队建设的需要,十团合编于某装甲团。番号虽然不存在了,但十团永在我们心中!
   (责编 孟红)

标签:山西 解放军 走出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