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作文 > 正文

蜂窝疲倦 [李耕:《疲倦的风》选读]

时间:2019-02-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李耕先生新出的散文诗集《疲倦的风》里,有一个短章题为《马奔》,现抄录如下:   奔,闪击出光的表达。   草原之马,是元缰绳羁绊的马奔,是无奴役之迹的无拘无束的马奔,是生命之觉醒,自由之还原的马奔。
  奔,天空一样的空旷无疆……
  我引此诗。除了这个短章的风格是他散文诗基本形态的一个“标本”。本身便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之外,还觉得它可以作为李耕散文诗精神的一种象征。草原之辽阔,无羁的奔放,自由之还原,闪光般快捷的力度。虽难以完全展现他散文诗特色的面目,至少是攫住了其主要的神采和风度的吧。
  可以说,他的散文诗是中国当代散文诗中一种独创性的形态,理性、激情、峻急,和高度的精炼。如果说许淇的散文诗致力于“交织、复沓、重叠、并列”的交响音乐的繁复与恢宏。李耕的散文诗便是致力于高度集中和节奏紧张得如同子弹出击的单纯与精确。分别代表了两种境界,两种走向。
  《疲倦的风》和他此前出版的几个集子一样,也是以精短小诗的组合为基本样式组成的,短章与超短章,精炼到近于苛刻的程度。仿佛能听到子弹出膛呼啸而过以至击中目标的震响。风格即人,这是他正直无私、疾恶如仇的性格在诗中的自然流露。当然。由于他的多产,读多了有时也许会产生一点单一化的不足,因而,我特从集子的首篇《疲倦的风》这一组章中,选出几章向读者作出介绍,可能是由于我的偏爱。在这里,弦似乎放松了些,有一种舒缓从容的美,似乎能更全面体现李耕散文诗丰腴、润泽,以及语言跳跃灵活等更多方面的诗性风采。
  《冷石》像他许多的咏物诗一样,可视为他的人格的化身。“凝霜于山,凝雪于己……”的“凝”,正是李耕坚贞和苦难一生的写照。“凝自己于己”应是关键词,这便是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尊严。可以说,这诗中的每一句都是铿然有声的“响当当”的铜豌豆。
  从来充当耻辱柱。
  从未充当绞刑架下的垫石。
  在雨的檐下,
  数落一种有生命的光。
  这样的语言不仅有思想的、理性的光辉闪烁,也是散文诗语言跳荡多姿的展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满足。
  《三月的风》就完全是放松的调子。温柔、轻盈,李耕诗中罕见的从容舒缓,“飞出一种爽爽的风”:
  风的梦,站在河上,感觉三月的船帆,是山村飞出的蝶。
  感觉
  三月风中山村野店的酒旗,
  在三月风中飘出一种醉意。
  我深深地为李耕散文诗中这温暖幽静的另一种诗境的魅力所吸引。所沉醉。
  《水影》也是。水中之影,旧泥屋,蛱蝶与蜻蜒,萤光和繁星,最后是水边人家,似蒙太奇画面的一一闪现。语言节奏的起伏跌宕,长句短句的交错参差,充分体现了散文诗的结构特征,包括韵味的悠长婉转,内在音乐感的潜在魅力,和贯穿其间的诗美意境,都相当突出。
  《背影》是怀念亡友的。但几乎没有任何“实”的踪迹,全是虚写。恍恍偬惚,朦朦胧胧,似有若无,扑朔迷离中。“仿佛是却不是”,这其间隐伏着多少对于人的怀念的深情,却全在不动声色中,留给读者去感知。于是,推出了那看似平常的“汝之背影,隐在何处”的一问,无限深情,尽在其中了。这章散文诗的蕴藉和深沉,在李耕散文诗中,也是不多见的。
  还有一章《与寺相邻》,也很别致。
  将寺的红墙和我的土墙作为对应,“寺中之佛”与“我”作为对应,引出了发人深思的许多感慨。殿宇中的香火和土灶上的炊烟,当它们在“天界”相遇,飘在一起,“却沉重得不觉潇洒”。这种联想,在不经意间切入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却又一点也不“外在”,不“剑拔弩张”,反而更有其内在的“穿刺力”。
  结尾一笔,尤觅精彩:
  在我感觉佛的慈悲时,未知佛此刻是否听见我,敲响,
  破碗的声音……
  是沉痛的幽默,让你笑,笑不出,哭,哭不出,惟散文诗的语言,有此思想与诗美高度融合的审美效应。

标签:选读 疲倦 李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