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骂人解气的话 “一气如话”解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气如话”,李渔称为“四字金丹”,的确是个精辟见解。“一气”者,即“少隔绝之痕”,也即李渔论戏曲结构时一再强调的要血脉相连而不能有断续之痕。好的艺术作品是活的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是气息贯通的,像一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一样存活在世界上。倘若他的“气”断了,被阻隔了,就有生命之虞。李渔说的“一气”,即后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的“不隔”:“问隔与不隔之别。日:陶谢之诗不隔,延年之诗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我们赋诗填词作文,一定要时常吃些“顺气丸”,使气息畅通无阻,变“隔”为“不隔”。李渔还指出:“大约言情易得贯穿,说景难逃琐碎,小令易于条达,长调难免凑补。”针对此病,李渔以自己填词的实践经验授初学者以“秘方”:“总是认定开首一句为主,第二句之材料,不用别寻,即在开首一句中想出。如此相因而下,直至结尾,则不求‘一气’而自成‘一气’,且省却几许淘摸工夫。”我说李渔此方,不过是枝枝节节的小伎俩而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一气”,最根本的是思想感情的流畅贯通。假如对事物之观察体悟,能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再附之李渔所说之方,大概就真能做到“不求‘一气’而自成‘一气’”了。
  “如话”,李渔说是“无隐晦之弊”。其实“如话”不仅是通常所谓通俗可解,不晦涩;更重要的是生动自然,不做作。李渔自己也说:“千古好文章,总是说话,只多者、也、之、乎数字耳。”又说:“‘如话’则勿作文字做,并勿作填词做,竞作与人面谈;又勿作与文人面谈,而与妻孥臧获辈面谈。”李渔自己就有不少如“说话”、“面谈”的词,像《水调歌头?中秋夜金闻泛舟》:“载舟复载酒,招友更招僧。不登虎丘则已,登必待天明。上半夜嫌鼎沸,中半夜愁轰饮,诗赋总难成。不到鸡鸣后,鹤梦未全醒。归来后,诗易作,景难凭。舍真就假,何事搁笔费经营?况是老无记性,过眼便同隔世,五鼓忘三更。就景挥毫处,暗助有山灵。”这样的“说话”、“面谈”不仅为了通俗晓畅,更重要的是它自自然然而绝不忸怩作态。假如一个人端起架子来赋诗填词作文,刻意找些奇词妙句,那肯定出不来上等作品。

标签:一气如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