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读读抄抄说说写写|你喜欢读谁写的什么作品说说理由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学好语文根本途径。本文试从积累的内涵、积累的目标必须明确、细化和培养语文积累习惯的具体实施策略三方面探讨积累习惯的培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读读、抄抄、说说、写写”八字积累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关键词】积累;读读;抄抄;说说;写写
  
   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广、内涵丰富的学科。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学好语文根本途径。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一致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学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以说,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就谈不上学好语文。语文积累习惯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是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奠基石,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一、积累的内涵
   什么是积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积”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如,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累”指(事物)逐渐聚集,如积累材料,积累方法。借助《词典》和《课程标准》,我尝试诠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内涵:首先,积累是知识逐步聚集的学习过程,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累――运用――再积累――再运用,最终“厚积薄发”。其次,语文知识积累内容丰富,具有多层次性。它不仅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强调知识的积累到重视学习方法的养成,重视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相结合,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情感感悟。积累,既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又完善个人生命的底蕴。
   二、积累的目标必须明确、细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生明确了积累内容,但如何分阶段进行积累,每阶段的最低限量是多少?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师生明确积累目标,指导积累的行动;有利于检查积累情况,及时调整积累状态,为下一步的积累做准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下简称《评价标准》)评价系统,制定积累的总目标,并使之分阶段具体化,形成逐步积累式的知识体系和螺旋提升式的能力阶梯。
   以语言材料中基础知识积累为例,通过解读《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明确初中阶段该部分须积累的知识是:①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②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用法;③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④正确运用语法知识来使用和辨析句子;⑤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法表达语言;⑥了解掌握主要的文学、文化常识;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这些知识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类: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和主要的文学、文化常识属于识记类,其他的属于理解、运用类。在积累时学生重视识记的同时也要重视理解、运用,在积累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积累的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知识点,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词语的积累,根据各册教材的特点,要求积累各类文体中的词句。七年级,上册的要求是:“品味优美、形象、生动的散文用词”,下册的要求是:“积累好词好句”、“品味对文章表达发挥作用的精彩词语”;八年级,上册的要求是:“体会书面用词的典雅与生活化用语的朴素”、“积累大量生活用语”, 下册的要求是:“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九年级,上册的要求是:“凝练、形象的诗歌用词”,下册上册的要求是:“学会积累、归纳成语、典故、诗句、格言、对联和文化常识,并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由此可见,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来制定各阶段积累的目标。积累目标明确清晰、内容细化,循序渐进,行之有法,才能有效地积累,才能实现“厚积薄发”。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呢?我从教学实践中研究总结了“读读、抄抄、说说、写写”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三、培养语文积累习惯的实施策略
   (一)读读
   阅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是知识吸收的基础,是“听”、“说”、“写”的前提。它包括出声朗读和无声阅读。鉴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喜出声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多层次朗读,丰富积累;通过熟读成诵,增强积累;以课内的“读”促课外的“读”,拓展积累;开展读书活动,深化积累。
   通过多层次朗读,丰富积累。朗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朗读把自己对文章内容及文体的把握正确表达出来。”多层次的朗读,对培养语感,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内容美和情感美,丰富个人积累大有帮助。
   形式灵活的朗读,有助于逐层深入感受理解课文。如,初读感受课文,再读理解重点文段,三读鉴赏内化美点,四读深化拓展主旨。有些文章,“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以《黄河颂》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声读上几遍,力求读准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追问:你读出什么气势?你抓住哪些词语?应该怎样读?品析之后,再让学生朗读,力求读出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读出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自豪感。
   熟读成诵,增强积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诵读,要求学生“形成诵读习惯,能通过诵读增强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学习注重诵读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如,北京密云六中语文教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课前常规训练强调背背默默,包括字词、文学常识、诗文和佳作的诵读。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以训练课为辅。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美读,熟读成诵,既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又增加了个人的文化底蕴。
   以“读”促“读”,拓展积累。中学生读读背背的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文,仅仅依赖几册语文教材,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课堂上的朗读环节,需找合适的拓展点,带动课外的阅读活动。
   如学习冰心的《观舞记》,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巧用各种朗读形式,个人自由朗读、配乐读、男女分组读、全班齐读等等,诱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琅琅书声中,学生领略印度舞的美;在琅琅书声中,学生品读了冰心美的语言;在琅琅书声中,学生进一步探究印度舞美的源头;在琅琅书声中,教师可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冯骥才得《巴黎,艺术至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之美,探索美的内涵。
   以“读”促“读”,用课内阅读促进课外阅读,课外的阅读反过来又促进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学生的阅读面开阔了,个人的积累自然也就丰富了。
   开展读书活动,深化积累。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读书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深化积累的宽度和广度。读书的内容包括必读名著、教师推荐书籍和个人根据兴趣自选的书刊,教师要注意导读激趣。如,要用好每册教材附录的《名著导读》。《名著导读》介绍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还有美文摘选,问题思考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这些材料,留时间给学生,让朗读精选的片段,思考问题的解答方法,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多读多思,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学到生活的的经验。尽管中学生现阶段的体验可能比较肤浅,但随着个人认识水平、知识能力和生活阅历的增长,随着积累的日益丰富,有时某个际遇,就能融会贯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时领悟文本的意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二)抄抄
   “抄抄”主要指摘抄记忆法,摘抄课内课外所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文段,边抄边记,丰富知识的仓库。积累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读书摘抄。读书摘抄,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在摘抄时,可在笔记本粘上标签,做活页夹,对积累的材料分门别类,及时梳理、整合,使之有序有用。我每接手一届新生,都会落实摘抄积累法。摘抄法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精彩荟萃法、分类集锦法和文言字词积累法。
   第一,精彩荟萃摘抄法。专用摘抄阅读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精彩文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每学期引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明确读书内容,在阅读中学会读书的方法:浏览文章,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精读美点,能圈点精彩词句,抄录下来;边读边思,能简单旁批阅读感受,甚至能大胆质疑,提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平时我推荐学生使用以下读书卡格式进行摘抄,汇编成集。
   读书卡片
   班级:姓名:
   阅读日期: 年月 日
   书籍(文章)名称:《 》作者:
   主要内容:
   好词
   好句
   阅读感受:
   质疑
   第二,分类集锦摘抄法。主要是按内容进行分类摘抄。例如古诗文的积累,初中教材要求背诵和默写的规定篇目有80篇。篇目多,内容杂,教师可从内容上指导学生分类梳理古诗文。例如,可分为: 描写四季,描写花鸟虫鱼,描写山水风光,抒发爱国情怀,表达思乡情怀,体现离情别绪,表现远大理想,饱含哲理的,其他。每一类还可细分,四季可分为春、夏、秋、冬。学生每学一首诗歌,每学一篇古文,可按类别抄在笔记本上,再附上鉴赏性文字。每一类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探讨异同。
   第三,文言字词积累法。我们平时应该养成积累文言词语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词,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它所包括的义项,并记住不同义项的典型例句,以帮助自己牢固记忆。重点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和常用虚词,注意格式,标明出处。学生如果能学完每一篇文言文能及时归类,在学习中能及时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我相信他对古诗文的学习会很越来越轻松。
   摘抄记忆法,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对积累的内容精挑细选,对积累的内容梳理成系统,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学以致用。班级内定期交流个人积累本,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发现,不少学生为了积累到更多类型更丰富的知识,还自觉地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书,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读书与摘抄的习惯也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三)说说
   说,是指学生在口语表达交流中积累,它是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反馈。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开放语文学习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说”的展示舞台。常见的形式有: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创设情景,或温故知新,或触类旁通,或知人论世,或巧妙质疑,或拓展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地“晒晒肚子里的存货”。教师还可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如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前三分钟演讲、故事会、辩论会、座谈讨论、读书交流会、积累成果展示、社会新闻时评等等,创设机会,让孩子们人人有话说,人人都敢说,人人都乐说,激活每人的积累宝库。
   初中教材中每个学期六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语文学习过程,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难度高,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主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学生的“说”必不可少。从活动内容的选定、计划的制定、积累材料的筛选、课堂的展示、总结活动的收获,力求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然后形成结论。学生“说说”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搜集、筛选、内化材料的过程。
   例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在第二阶段“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活动中,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分为音乐、绘画、民俗民风、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小组,筛选整理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图片组的同学依据图片讲解有关月亮的故事;民俗民风组的同学说说中秋的起源,中秋的民间习俗,月亮的别称等;神话传说组的同学自编自导,表演“嫦娥奔月”的故事;诗词歌赋组有猜谜、诗词大擂台、诗歌朗诵等内容。学生热情高涨,争抢着说。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中的“说”,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积累这一潭活水更加春意盎然。
   学生读读抄抄,贮存了一定数量的知识材料,通过“说”这一环节,与他人交流,可以展示自身积累的长处,可以暴露积累的不足,可以兼收并蓄,可以辨伪存真。说,带给学生彼此的认同,感受积累的乐趣,从而更加愉快地将积累进行到底。
   (四)写写
   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指阅读是“耕耘”,写作是“收获”。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而且可以强化读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现实中,我所面对的中下学生写起文章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要么言之无物,要么词不达意,甚至口语、网络语言混杂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写作,在写作中提高个人语文素养呢?
   第一,以教材为引子,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民风民俗”,其中,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琦君的《春酒》深受学生喜爱。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回忆儿时故乡的节日,文章中洋溢着浓浓的故乡风俗美、人物美和作者的思乡情。学生对高邮的双黄咸鸭蛋、端午的鸭蛋的特殊用途的(既可当挂饰,又能吃又能玩)、春酒的香醇, 馋嘴的“我”等等内容津津乐道。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讲讲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自己独特的经历。有的学生讲广州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浸龙舟水,吃龙舟饭;有的同学讲广州的春节,逛花市,买年花,一定要买年桔、买生菜,有的同学讲吴川的元宵节,看飘色表演,办年例,等等。学生在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诗意,然后再进行写作训练(《家乡的 节》)。以教材为写作的引子,说说写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打动自己的题材,表达真情实感,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使写作水到渠成。
   第二,积极模仿名家名篇,活用巧用积累材料。茅盾先生说:“ 模仿也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名家名篇,积累了不少语言材料,写作时可以对某篇喜欢的佳作的内容和技法进行模仿。仿写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解决了“怎样写”的难题,对中下生来说效果尤其明显。
   例如,初一时学习课文《童趣》,学生读到文章中作者把蚊子比喻为白鹤,用烟熏蚊子比做“青云白鹤观”时,大笑不已。后来有一位学生写《童趣》,也写出自己的闲情别致:“最喜欢春天来临,因为爸爸会和我去踏青走到开满鲜花的山头,仰望天空,看着白云改变形状,有的像兔子,有的像白马,姿态万千,我十分高兴。我蹲下身,看见那些小小的蚂蚁,便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蚂蚁为什么那么小呀?它们没吃没喝吗?” 爸爸没回答,只是微微一笑。那时候的我眼里充满好奇,时时有明察秋毫的闲情别致。”有学生喜欢汪曾祺幽默的语言风格,特别欣赏“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句话,于是,他略作修改变为己用:“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烧鹅,我实在瞧不上”,以此赞美广州的烧鹅。有学生活用古诗中名句――“在书海里我遇见了怀有雄心壮志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激励着年少的我奋发进取;在书海里我邂逅了豪迈乐观的刘禹锡,‘睛空一鹤排天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书海里我结识爱国诗人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读书,不仅仅为个人私利,当为国为民!”学生从简单模仿、引用到活用创新,盘活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培养灵活而深刻的思维,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写随笔,体会创造的快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在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事,身边人,关注社会大事,“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见闻、思考真实地记下来。学生可用写随笔的形式,写写观察日记,写新闻评论,写读后感,或开博客写博文,或在Q空间写个人随笔,与别人交流互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作文大赛,手抄报比赛,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可以定期出班级随笔集,定期推介优秀个人作品集,优秀博文等等,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和分享自己在写作的进步,在写作的积累中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热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离不开读读、抄抄、说说、写写。积累贵在坚持,学生必须坚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更要坚持;积累贵在激活,“读其文,解其义,悟其理,见行动”,这才是积累的最高境界;积累贵在及时鼓励,教师要定时组织、检查、反馈,当学生进步给予肯定,当学生泄气时,要扶一扶,尤其是中下生,不能任其自流。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语文素养的提高就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语文 》 广东教育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语文科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5]《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语文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解读与实施建议》2009.12.4(会议交流材料)

标签:读读 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