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礼仪教育有哪些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向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摆在了教学工作的首位,这对每个教师来讲也是面临新的开始,如何按《纲要》要求,在新《纲要》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过程。本文结合案例说明幼儿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学活动的预设等方面的反思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关键词]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著名幼教专家丽莲.凯茨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当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审判的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时,就会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教师也一定会在反思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反思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要真正实施反思性研究,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养成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自觉反思的习惯(即反思的意识),知晓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反思什么”(即反思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入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一、反思教学目标定位,把握三维目标的落实。
   幼儿园教育强调教师能根据儿童发展随时生成或修改活动,其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活动目标的适宜性。因此对目标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设计活动准确性的一个简重要单策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重点难点开展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带有趣味性?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如:区级公开课评选过程中,大班体育活动《大公鸡和懒惰虫》,事先我设定的目标是:
   1、通过游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懒床)。
   2、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耐力。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
   我在第一次试教后首先对自己这个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活动技能目标不明确,没有难点,对于大班幼儿没有一定的挑战性。于是,第二次试教,我把目标改为:
   1、学习在不同高度的物体上进行单脚站立。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中我是让幼儿在不同难度的原地、木桩、大椅子、小椅子上不断的练习,从而达到让幼儿练习平衡的目的。 活动结束后,我再次对自己这个活动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活动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借助在不同难度的物体上练习平衡,在原地练习平衡时,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原地练习没有挑战性,导致兴趣也不是很高,再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而且整个活动缺乏趣味性,通过听课教师的评价和点评及上课者的自我反思,知道幼儿练习平衡也要循序渐进,要注意趣味性,并要注重个体差异。要设置难度不同的学具,让幼儿按个体差异来选择高低不同的材料来挑战自己和别人。于是,再次修改、整理教案。定下目标:
   1、借助不同材料,自主选择高度、大小的物体学习单脚站立的动作,提高自我平衡能力和持久能力。
   2、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丛中感悟勤劳是美德。
   此教学活动目标制订比较细化、具体、可操作性。三维目标全面、综合又重点突出。认知目标是学习单脚站立,单脚站立又名金鸡独立,幼儿需要一定的平衡能力和坚持力、控制力,具有一定的难度,选择在大班段开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公鸡、懒惰虫的角色形象生动,幼儿也喜欢。目标制定时不仅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也注重了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目标表述上较多使用了“学习”“ 参与”“ 体验” “积极”“愉快” “感悟”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活动运用了幼儿最喜欢的动物形象:大公鸡与懒惰虫,并把着两种动物巧妙地贯穿整个活动。使整个活动充满故事情节,趣味性强。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非常高,同时也很快乐。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还知道我们要向勤劳的大公鸡学习,不做懒惰虫,使这个活动的情感目标顺利的完成,活动的重点、难点也在游戏中解决。最后,在大家面前展示出完美的大班体育公开课。
   这种反思需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对教学活动设置的基本原理以及对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落实途径有较透彻的理解,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反思教学内容选择,顺应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每天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这堂课内容选择是否合理?为什么有出入,原因在那里等等问题。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写了很多的反思笔记。通过反思确实找到了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中班的主题“农家乐”中,我选择了瑞安童谣《摆摆龙船》这个内容:摆摆龙船,糯米汤圆,摆来金啊摆来银,摆来铜钿取新娘。
   课前我精心地设计主题,认真地备教案。让幼儿在瑞安童谣的氛围中进入活动室,可是幼儿对老师念的瑞安童谣就是很难理解,只有个别幼儿掌握,课堂效果很差。我通过反思,发现这个班的大部分幼儿是外地来的,没有瑞安话的基础。又因为瑞安童谣枯燥无味。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对这个活动进行重新思考和修改,找出这首童谣中的重点、难点----“龙船”“汤圆”“金”“银”“新娘”这几句瑞安话。并运用形象生动的图谱教学,把这些重难点用形象的实物与图谱表现出来。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瑞安童谣。
   因此,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促进教师更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活化活动的探究效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每天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让以后的每一个教育活动开展得更为合理、更有价值,让每一个而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下面就是我对“大班科学活动:糖哪去了?”所做的反思。
  在实践前反思―未雨绸缪7,三思而后行
  1、反思教材:要让幼儿弄清“溶解”和“饱和”的概念。
   2、反思幼儿:生活中,幼儿有冲奶粉、冲饮料的经验,对“溶解”现象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此处是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两个概念,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这两个概念。
   3、反思教法:如何设计教法,突出重点?如何讲解难点?采取哪些措施?可能会达到什么效果?任何应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况?如何提高活动效果,让幼儿学会记录?
  在实践中反思――关注幼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溶解”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饱和”概念。
   2、让幼儿尝试自己实验并记录过程。
   3、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设计变魔术。出示一杯加如盐的白开水,请幼儿猜猜里面是什么。接下来,请一个幼儿上来检验一下。最后,说明要求,请小朋友自己变魔术,做一份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然后用画笔把自己做饮料的过程记录下来,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放几勺粉,做成了一份怎样的饮料。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一会儿,幼儿陆续做好了饮料和极具个性的记录卡,我发现:其他幼儿做出的都是溶解记录卡,只有一个幼儿做出了“饱和”记录卡, 我抓住机会水:“我还看到一张很特别的记录卡,请你们讲讲,它怎么特别?”幼儿发表意见:“我看到很多的饮料粉都在杯子里,没有化掉。”“我看到他写了两个14,我想他肯定是放了28勺。”“这是我放的。”添添很自豪地大声告诉伙伴,并解释道:“我先放了14勺饮料粉,后来又放了14勺饮料粉,我发现饮料粉放多了,水就吃不下了,饮料粉就从水里跑出来了,水里就有很多化不掉的饮料粉。”教师接着解释说:“当饮料粉放得过多的时候,水不能‘溶解’,这个现象就是“饱和。”
   我期待幼儿做实验时,能自己发现“饱和”现象。也许是受我做实验的影响,大多数幼儿做饮料时出现的都是“溶解”现象。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在幼儿操作之前就提示他们:“在做饮料的时候,多加些饮料粉,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了这样的提示,也许情况会发生变化,会有幼儿发现“饱和”现象。
   (三)在实践后反思――提升理念,促进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以下三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其一:教学目标定在哪里?教师要把成人的教学目标变成幼儿自己探索的目标,这种转变决定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效果。同时,目标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这个次序不应是预先定好的、不可变动的次序,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随时进行调整。
   其二:活动的材料选什么?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既是引发哟额主动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实现他们主动构建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对教师来说,材料也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所以,材料的选择要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选择的充足材料,呈现方式应能有效地促进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其三,在活动中,教师要能有效地体温和处理幼儿的回答。教师的提问要引起和促进幼儿的探究兴趣,要能引发幼儿思考问题,教师要注意倾听,创设安全、矿送的探究氛围,认可幼儿的想法,使每个幼儿都受到鼓励;对幼儿回答的处理应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要允许幼儿出错,通过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给幼儿具体的反馈,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构建。
   四、反思教学活动预设,提高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设计相当于教学流程中的准备阶段,或者说“预成”的课程活动,然而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从静态的教学设计到动态的教育实践,其中必然产生诸多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预设得再完美的教案,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去反思教学活动的预设,反思教学活动的预设更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更能随机处理幼儿随机出现的情况,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即时生成教学内容。
   如:中班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
   教学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把握故事内容,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把蚂蚁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在孩子前面。课前,我想:教学辅助材料会不会过于有趣、花俏,再者蚂蚁小朋友都很喜欢,会不会孩子对蚂蚁产生兴趣,而忽视我预设的活动但如果去掉课件,孩子对语言课又会觉得枯燥,我预想着课堂中会出现问题,让自己心里有底。活动开始了,教师按预设教案展开,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请孩子们想办法:“怎样帮助蚂蚁飞上天?”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心心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蚂蚁有几只脚?”全班孩子为之一愣,他们的眼睛朝老师看去。这个说“蚂蚁那么小,它有几只脚?”那个说“可能跟兔子一样有四只”…… 果真,孩子的这些问题与我原先预设的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怎样才能正确处理,还好,在课前我已经对这一活动进行反思,并预料到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随机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抓来了蚂蚁,把蚂蚁放到设置好的投影仪上,孩子们看着放大了的蚂蚁,开心地数了起来“1?2?3?4?5?6”,声音响亮,带着喜悦,小脸涨得通红,激动地说:蚂蚁有六只脚!这时教师把蚂蚁放回到了自然角,把蚂蚁飞上天的图片放在了语言区。自由活动时,有的孩子围在自然角讨论不休,有的三五成群在语言区继续讲述着“蚂蚁飞上天”的故事。活动中面对孩子们生成的问题,我做出灵活的处理,并用实物投影仪“数蚂蚁的脚”来满足幼儿的兴趣,使得本次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即时兴趣又达到了原有的教育目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可见,课前的精心预设和反思对活动实施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教师驾御活动也顺手很多,正因为备课时对预设的认真反思才提高了生成的有效性,也使得教师的经验方能得到提高。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正是通过反思,我们才让我们的教学生活有些价值,有“值得过”的意义。我们不时回眸自己走过的专业发展道路,肯定有助于对新的旅程的思考。在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上,我们要把反思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中国幼教研究权威期刊
   [2]《幼教新视野》吉林省教育学会 吉林省科学育儿指导中心
   [3]《幼儿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
   [4]《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崇文光明幼儿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5]《幼儿教育心理学》曹中平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学前教育新论》陈帼眉、刘焱著
   [7]〈教育探索〉教育类核心期刊段香菊(2010、5)

标签:幼儿教师 有效途径 反思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