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出国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

时间:2017-05-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出国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不给Sponsorship的工作我是这样拿到的

【出国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不给Sponsorship的工作我是

这样拿到的

在 Chase的一些体验 Key words: 经历工作节奏 素质

我是通过学校的job fair找到的,当时Chase有个展台,我去投了我的简历,说我是Maryland毕业的,Biostats和Marketing专业,然后我看他们招的risk analyst, 基本要求呢像SAS和统计背景我都比较符合,我就把简历留下来了。过了几天小秘就联系我,邀请我参加on-campus的面试。结果我一去面试发现那个面试官就是我去job fair聊的那个人,其实他是seniordirector后来就是我的老板了。之后参加了Chase的第二轮面试,就进入Chase了。

在Chase工作近一年的经历

其实跟其他银行工作起来差不多,工作环境就是办公室的环境,每个人需要负责自己的部分,然后也需要跟其他部门有interaction。比如我做risk是和新客户有关的工作,第一个就是monitoring,你要监测你客户的信用分数是多少、收入是多少、performance如何,比如他们卡的outstandingbalance是不是增高了,是不是有效的用了这张卡,刷卡消费额是不是增高,要判断这些客户是不是能给公司带来profits或者loss,会不会有坏账或拖欠还款,如果有这些不好的情况出现的话,我们就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商业计划。

另一方面呢,如果这个计划在test阶段很成功,比如很多顾客消费额度都增加了,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利润,那么以后我们以后就会实施这个商业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改进我们的商业计划,提高用户体验。

Chase更喜欢招的专业

我在Chase这个组里很多人都不是学finance的,银行比较diversity,比较喜欢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特别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因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推理归纳的能力,他们的logical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能力都比较强。

银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很多商业决策都需要用数据为决策做支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需要有mathematics、data analytics 背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得更加迅速、数据分析越来越重要,人才的需求和这个潮流也相对契合。

Chase工作节奏

Chase是个商业银行,和其他投资银行本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一定压力,但是加班并不是那么多,不像华尔街压力那么多。我相信很多商业银行的中后台的工作压力都是适中的。

不过投资银行身处金融领域的最前沿,机会可能是要更多点,薪资可能也要高点,总之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

Chase比较重视candidates的素质

(只代表个人观点)

第一个得把工作干好,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人。

如果没有以往经历,你就要跟别人展示你是不是个quick learner。

第二点是交流沟通能力要很好。

我们也和机器、数据打交道,但更多的是跟人打交道。一个新的strategy不是仅靠risk,往往会涉及到很多部门,这时候你沟通的能力就很重要了。此外你做出来的分析要提交给你的上司甚至更高level的人,要让他们去buy in。你做出来的presentation要能体现这个项目到底好在哪儿、能帮助我们企业节省多少开支、能挽回多少损失、能提高多少利润,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

论工作机会与身份 Key words:放眼全美 能力第一 sponsor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工作机会主要围绕华盛顿特区,附近有很多的公司和机构,比如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金融和咨询行业等等,但是在Maryland读书不一定要局限在华盛顿特区找工作,可以放眼全美,我知道在纽约找到了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加州或德州。

我所在的地点是Delaware的Wilmington,算是Delaware的一个小的金融中心了,很多银行都在那里设有办公室。

找工作的时候要先把绿卡啊身份问题先忘掉,你首先找的是这个工作本身而不是身份,雇主去雇佣你的话也是看重你的能力,公司只有HR才care你的身份,因为他们要帮你申H1b,但是如果老板拍板要你这个人,那都是可以解决的。

我可能也有一点运气成分存在,chase最先在学校job fair招人的时候去的就是职位很高manager,而且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就说了不sponsor,很多人就不敢投简历,但是我就投了。最后在on site面试的时候HR就说“我们是sponsor的你们不用担心”, 所以说这可能是一种screen out的手段。

你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先不跟他们提你需不需要sponsor这个话题,等他们主动提出来。等他们发现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之后,他们也许就会主动问你需不需要sponsor了。但是有些政府部门是一开始就会问你是不是US. Citizen的,所以sponsorship这个问题其实雇主心里是有数的。

实在不行就当作锻炼自己elevator pitch的能力了呗,也不需要就抱着我一定要找到工作的心态去jobfair跟那些HR去network。不过事先你应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是不是提供sponsor,像银行、IT、四大一般都是提供sponsor的。

分享更多面试经验 Key words:聪明 适合 personality 简历

我以前听别人有这样一个论断,说面试呢一般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看你够不够聪明。

公司是想招一个有能力的人,所以面试的时候会不断challenge你,问你以前做过的东西,对你的知识水平、写作沟通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

第二个问题是看你是否适合这个工作。

比如麦当劳招一个cashier,那我可能就不适合这个工作,因为我数钱数得不快;又比如货运公司要我去当司机,那我应该也不适合这个工作,因为我没开过那么大的车。我当时投Chase这个职位,他们需要统计背景的,然后可以熟练操作SAS和SQL language的人,我觉得我是很适合这项工作的,所以我就投了简历。以往的经历很重要,你以前如果做过类似的东西,那么你上手会很快。所有的公司都喜欢一个上手快的人。

第三个问题是看老板是不是喜欢你。

这个就牵涉到一些personality、兴趣爱好啊这些。工作的话不止局限于工作本身,人际方面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日常的沟通对话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相处得很融洽呢自然project就做得好。如果只会technical 的东西,那别人可能只会把你当个码农;但如果你业余爱好很丰富啊,那你就会跟很多人有共同的语言。这些对你未来职业发展和上升都是有好处的。

面试题大方向可以归纳成behavioral question和professionalquestion。Behavior question比如会问你的优点缺点是什么,是否注重team work等等。通过你以前的经历或者你以前在课堂上做过的projects,挑那么2到3个经历然后组织成一个有来龙去脉的story,向对方叙述你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Professional question呢就跟你的知识结构有关系,比如写程序、建模型,这就要求你掌握你课堂知识了。其他的比如caseinterview啊,他想测试的就是你思维的深度广度和

高度,看你的逻辑能力。有些公司还会问你一些智力问题,主要是想考察你随机应变的能力,看你的数学思维、反应能力是不是够好。

我之前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问我怎么改简历。简历确实起的是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但是简历带给别人的印象只是一张纸,等到第一轮面试之后呢你这个人才能从这张纸上立起来,才能够有轮廓有立体感,这个骨架才能展现出来;二面之后呢,你这个形象才能不断充实丰满,employer也能不断勾勒出你这个人的形象,如果你这个人的形象是我满意的,那我当然会招你了。所以说实际上就是从平面到立体到塑造一个真实感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简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不是绝对的。

工作能力不是通过证书证明的 Key words:工作能力 学习过程 思维能力

SAS证书也好,CPA\CFA也好,确实能增光添彩,但它没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要盲目觉得我考了证就一定能取得这个工作。企业在乎的是你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不是通过证书来证明的,他们是通过面试来了解你这个人才能作出判断的。

所以证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证书本身,而是为了这个学习过程。很多证书都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得到,它就是个重复的过程。

但是你考证书学到得这些、或者你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你实际工作的环境是否一样呢?很多情况下存在偏差。很多情况下工作的时候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给你的数据很多都是处理好的,而实际工作中自己要想到要搜集哪些数据,如何设计你的实验。

在复习考SAS证书的时候,你要知道背后的logic是什么,你要知道背后的系统具体是怎样处理的,所以是学习的过程是考证书的目的,而不是证书本身。

我本科学的是生物专业,第一个master是生物统计专业,第二个master是营销专业,完全不相干的三个专业,但是其中又有一定的关联性。虽然我本科学的是生物技术,但是研究生还是学的跟生物相关的统计和生物信息方面的内容,做的是一些数据的获得处理。一开始还是会面临很多困难,因为有很多概念我不懂,我就问我周围的同学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我学习他们思维的过程,然后反过来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给出定义的。

我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这种思维模式和框架不光能解决生物方面的研究问题,甚至在Chase工作中也能得到很好运用。

我学的是理科,所以我觉得我的推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是很强的,然后就是之前学的knowledge在广度上很广,然后对很多东西都有举一反三的归纳能力,这一点也是我觉得很多理科生都有的。

篇二: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 海归遭遇求职难

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 海归遭遇求职难

近日,大陆一档求职节目因屡屡刁难海归掀起轩然大波,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还号召全球海归予以抵制,此举受到包括众海归在内的大量网民支持。曾一掷千金、背井离乡的海归们回到中国后的就业、职场问题再次受到瞩目。

2011年中国海归逾18万 大部分是“绿毛龟” 求职难起薪低

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2012年3月发布数据显示,仅2011年,中国海外归国人员人数就达18.62万人,同比增长38.08%。大部分海归是缺乏海外工作经验的“绿毛龟”,他们中很多人为留学支付了高额费用,回国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人只能接受3000元(人民币,下同)的月薪。

2011年底,《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中国7800余名各行各业的海归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其中71%的受访者月薪在3000元至1万元之间;月薪上万的只有15%。

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政府为缓解美国国内就业压力,鼓励美国用人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美国籍求职者。这使得中国留学生越发难于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取得海外工作经历。

Jack 陈是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主管,作为一名回中国5年的海归,Jack坦言自己的收入远不及在美国的同学们,并且经历过一段艰难的“职场阵痛期”。“回国初,我经常顺嘴溜出英文单词,因为这个我曾多次遭同事、领导的白眼。”

随着职位上升,Jack有过几次面试应聘者的机会。“我个人是很喜欢海归的,他们平均素质确实比较高,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英语也好,但他们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他们比中国大学生更在意自己的权利,不如中国大学生顺从。”

Jack坦言,目前企业录用员工都很实际,希望新员工有工作经验、甚至资源。“如果没有工作经验,除非你是海外名校毕业,否则很难争取到明显高于国内大学生的薪水。但有一点要强调,起薪低归低,海归在企业里肯定是受重视的,领导不会无视有才能的人。”

林雨辰

海归何苦为难海归 2011年夏,林雨辰在美国硕士毕业后回到中国。两个月的时间里,林雨辰参加了近30场面试、笔试。她觉得,“海归”这个头衔是块不错的敲门砖。 一次,经过笔试、人力主管面试、部门主管面试三轮的顺利闯关后,林雨辰终于坐在了一男一女两名副总面前。

“说说你为什么回国,”其中男副总首先发问。当林雨辰答“我是中国人,始终觉得中国才是我施展才华的天地”后,两名副总对视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施展才华 广阔天地 你刚回国吧。”女副总有点轻蔑地说。林雨辰点头,还没来得及说话,男副总就说:“我和Mary都是海归,你才刚回来,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了,你太天真了!”

林雨辰回忆,“当时那两个副总上来就给我下定论,贴标签,还不给我反驳机会,我解释一句,他们就说我在海外自由惯了,太自我、想法太多,加入到团队不好管理。在他们面前,我完全是弱势群体!”

林雨辰那次面试以失败告终。女副总在她出门前“阴阳怪气儿”地说:“别以为你是海归就这么不谦虚,我们这儿海归多了!你没有工作经验,能比别人多什么啊 我见的求职者那么多,同样的工作,中国大专生一样能做,我录用了他,他

会对我感恩戴德、百依百顺!你呢 ”

林雨辰现在在一家中国国有企业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大半年,但她每每提起还是觉得气愤,“我真的想不明白,我是海归就有罪吗 我找工作就失去了发言权吗 他们俩也是海归,海归何苦难为海归 ”

林晓

很难适应中国职场 三年前,林晓在美国博士毕业。“当时我老公已经博士毕业两年,他们公司派他驻中国分公司,我就跟了回到中国。”林晓说。 林晓的求职经历很顺利。由于博士期间曾发表多篇“比较有影响的”论文发表,她在回到北京之前几个月就拿到了两所高校的聘书。2009年夏,林晓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开始了教师生涯。

刚开始都很好,可没两个月,林晓就有点“不合群”,比如开会的时候,领导讲话,大家都很沉默,唯独林晓发表不同意见。

2010年3月,林晓的导师,一个美国的“学界大牛”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会议间歇,导师请林晓给他当向导,同游北京,林晓欣然答应。她没想到的是,导师走后,林晓“借导师上位”的闲话就传开了,有人甚至把她刚申请到研究经费跟导师扯上关系。

苦恼的林晓找到同事兼留学期间的师兄诉苦,师兄只是淡淡地说,“你刚回来,做人做事都低

出国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

调些好”,然后跟他分享了自己回国初期的一些经历。听了师兄的话,林晓决定努力适应中国的职场环境,但其后的一次经历却使她放弃了这种想法。

一次公共课上,林晓让学生们讨论“宗教政策对中美社会安定的影响”这一话题。“后来没想到因‘在课堂上传教’被人告到院办,说我在课堂上宣扬宗教。还把这事儿发到学校的论坛上!”院内大会上,高层点名批评了林晓,愤怒的林晓摔门而去。从那以后,林晓彻底成了独来独往的“异类”。

刘影

留学归来 我成了留学顾问

25岁的刘影目前在北京一家留学中介担任留学顾问。“这是我这个留美社会学硕士在北京能找到的工资最高的工作”,刚刚结束一场留学咨询活动的她说。 2011年5月,刘影结束在美国两年的留学生活,怀揣着社会学硕士学位回到北京。起初,刘影将目标锁定各大专院校,几次试水之后,她发现“现在没有博士学位,根本别想进高校”!

于是,刘影把目标转向中国一些知名的非盈利性机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公益组织都要求5-10年工作经历,组织过大型国际活动。”刘影说。

求职一个月后,刘影发现,在求职网上搜索“海归”,“留学归国人员”后搜出的招聘信息很多都是留学中介招聘留学顾问的。

“我确实是经历了一番挣扎才投出简历的”,刘影静静地说,“其实做这行根本不需要研究生学历,不需要留学背景。但作为海归,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对外国高校和它们的申请制度比中国大学生了解得多!”

得知留学顾问的平均月薪在万元以上之后,刘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李连杰壹基金提供的职位。刘影说:“留学顾问挣得多,这就是理由!”

刘影坦言,经常身边的人为她这样的选择感到惋惜。“我认识的留学顾问中将近一半的人都有留学背景”,刘影反问,“以后自己开个留学中介,不比讲师们挣个五六千的月薪好吗 ”

支招

积攒实力 持平常心求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人力资源问题专家陈胜军建议海归们在求职时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随着海归的增多,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海归高看一眼的惯例已经成为历史。用人机构接触的海归越来越多,自然有比较和筛选。空有留学经历而没有工作能力的海归想在求职过程中受重视、受优待的想法不太现实”。

陈胜军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一些毕业于海外普通大学的海归的素质未必高于中国大学生。“国家愿意用高薪、高福利等‘精英待遇’吸引其回国的只能是各领域最尖端的人才。背景平庸的海归只能得到跟普通人一样的‘草根待遇’”。

“留学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海外留学期间多学、多看、多体验、多经历,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陈胜军说,“一个见多识广、能力出众的海归即使不是名校毕业,就业时也是有明显优势的。刘俐俐和郭杰都在节目上被张绍刚刁难过,但前者的语言能力比后者出色得多。语言优势在求职时能PK掉很多人”。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智理对侨报记者强调,美国移民局允许F-1学生通过申请取得为期一年的可选实习时间(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学生可以通过可选实习时间丰富自己的工作背景,这有利于增强他们回到中国后的就业竞争力”,白智理说。

篇三:【国外留学回来找工作】王思聪首度回复出国留学最大的收获是.......

【国外留学回来找工作】王思聪首度回复出国留学最大的收

获是.......

5月29日王思聪在一个互联网问答平台首次公开的用语音形式和网友互动回答了出国留学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

网友:出国留学对你来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王思聪:出国留学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你25岁,35岁,5岁出国肯定是不一样的经历,那对于我而言,我是5岁出国的,我的收获我觉得是最多的。因为西方教育一定是更好的嘛。

我的收获是我会说英语,我学习并且了解会西方的文化。但是最大收获的一定是一个思维模式,你会更客观、理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

我觉得最大收获是产生了一个有自己的、自主的判断的能力,并且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我觉得是对中国教育来说是比较有压迫性的吧。 网友:如果一定要出国留学的话,你觉得应该成年之后去还是成年之前去?为什么? 王思聪:我觉得要是12-13岁之后再出国就没有什么出国的意义,特别是如果你说成年之后出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你的思想已经固话了,被中国的应试教育基本是把你的思维压缩那样一个状态了,因为你主要出国不是学英语,不是学那边的知识而是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发自己的自主判断能力。

很多人想知道出国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镀金还是语言的优势。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出去,或者送到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里面。

在美国从事教育30年的Hamilton Gregg老师指出家长想送孩子出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国外与中国不同的教育体验。因为出国念书的优势已经被公众所认同,家长们期待能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光明前途打下基础。

但是出国留学的回报率到底有多大比起出国所花费的高额学费?海龟回国的就业率又如何?出国留学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是什么?这些问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问题”被再次的提起。

近几年中国学生因为集体作弊、代考被退学甚至严重到触碰美国法律被罚款以及面临法律责任的案件比比皆是,造成留学生在国外的信誉度急剧下降。导致这种事情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学生到了国外学习不具备真正的学习能力足以到顺利毕业。底子不扎实,可能考入大学了,但是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以及和九年义务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水土不服,面

临严格的考试机制,他们才铤而走险,最终酿成大祸。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出国的付出和回报率比例。

中国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进入常春藤就成了国际精英,那时候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一个孩子从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些能力才是真正伴随他们一生最关键而不是学分和成绩。他们能否顺利毕业也有关于他们是否真正的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方式,有没有适应这种高强度学习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像中国的很多大学一样,只要进入一个大学,一个脚已经迈入了保险箱。

所以很多其实生活和思想都不独立的孩子,即使考入了国际名校,但是他们仍然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无法融入当地人的圈子、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无法处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些事情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上述出现的极端情况违规、甚至是违法。

总而言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的重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否出国。这种角色不仅仅是监管,而是引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相反,中国的大多数的家长喜欢代劳一切事物,导致很多优秀的孩子其实是高分低能。

那么应试教育和国际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国外的好的大学培养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记得我在瑞士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欧盟的大法官。他上课的时候没有课本,上来就讲。可以说前面几个月都听不懂。后来发现,班上的巴西大叔们的课本记满了笔记。 我很好奇,为什么老师还没讲就有那么多的笔记?后来才发现他们早就在老师上课前把课本读完了,而我和我的中国同学,我们都像听天书一样。每次上课老师要讲3-40页的内容,有的地方讲的很详细、有的地方讲的很快,意味着我们要课前做大量的阅读工作,如果没有读课本上课根本听不懂。

但是相反在中国,老师主要讲,学生主要是记录。所以学生是被老师牵引着走,而不是主动的去主导课堂。

第二种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2011年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无论什么问题都有人在课堂上说,大家都在大脑风暴,互相争论,整个课堂乱哄哄的。最最重要的是老师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更不会去说某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作为一个底子很差的中国人,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终于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有一次我回答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他却说: 你的答案有你的道理!是你经过思考的结果,非常的有意思。那种回答错误以后还会得到接受和尊重是在中国课堂上不多见的。老师非常的鼓励学生在课堂发问,看重你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你听来的,或从什么地方看到的答案照搬过来的答案。

但是中国的教育往往是一个标准答案。不允许你自己独立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害怕犯错,害怕说错话,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你不敢表达,你也不敢去思考。总觉得自己是错的。

第三就是明辨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在我的脑海里,老师和学校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不敢挑战权威的,老师也不允许学生去挑战权威。我们对老师必须尊重,对老师说的话必须服从。但是国外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和学生平等,老师喜欢听学生的建议或者是质疑他的观点。学生要对接受到的信息做一个Research!来验证信息的来源和正确性。而中国的很多学生非常的喜欢问巨婴问题,总是需要别人不断的babysitting去帮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独立意识很差。特别喜欢找学长和上一届的学生要作业,要资料来通过考试。

我们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新闻上说的都是对的。至于这个信息的来源我们不去探究也不去验证。明辨性思维能力是21世纪综合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只有不断的推翻原来的依据,才能去创新和革新,社会才会进步而不是墨守成规,依附于现有的信息。

第四-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出国的那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学生自己内部也不太团结,总是攀比。另一部分学生只和国际学生来往来让自己变的更加能融入当地的生活。在团队协作中,小组作业中,大家都不喜欢选中国的学生。他们喜欢找以前学长留下来的课件和资料,不积极发言。

而团队协作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外还是课堂。因为与不同国家、文化、语言背景的人能够畅通的交流协作是国际精英领袖的一个非常基础以及必备的能力之一。

第五-自我认知能力,有太多的学生他们从小一直是在父母的保护和呵护下,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所有的选择,所以他们不太知道自己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他们做的选择要不就是依赖于父母,要不就是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做参考。

但是国际学校也好、国外的大学非常注重培养一个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索自我,发现更好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钻研自己的兴趣。这些都是被中国的父母忽略的,因为我们看中的是如何应试,如何拿到高分,如何被好的学校录取还需要什么标签要做什么准备,而不是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所以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忽略最多的就是自我。他们长大以后的自我意识非常的模糊。而自我意识可能是成人以后,引导我们成为一个快乐、健康、自信的人的最关键因素。

标签:好找 出国 回来 出国留学回国找工作 英国留学回来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