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写作的热情,是教师关注思索的问题。作者通过小范围的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认为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倡导个性化写作;加强生活体验,进行碎片式作文训练;身体力行,做学生作文引路人,等等,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作文兴趣 写作水平
  
  中学作文教学目前处境尴尬:训练内容成人化,指导作文模式化,评改作文公式化,学生作文千人一面,作文水平总体有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的写作教材和供学生训练的写作材料;二是大多数教师不重视写作教学,重练习而轻指导。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很多小学时期作文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觉得老师的指导较少,自己的生活也一成不变,遇到细节很难下手。
  其实,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接受和运用。然而,并非具有了回归生活的强烈意识,就能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在实际操作上,一些作文课仍旧无奈地停留在与生活背离的状态之上。下面就来谈谈我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设计教学,倡导个性化写作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是自己作品的小作者,如何让这些纯真的心灵被自己所写的文章感动?如何让这些写手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活水”,随心所欲地作文?关键在于课堂的设计。
  “精心”二字,看上去好像简单,实际上要花的工夫远比上课的那几十分钟多花上几倍的工夫。借用一个比方,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虽然学生不是凝固的建筑,但我们在上课前总得想好:这节课我们可以教什么,他们可以学什么,会吸收什么知识。
  每一节富有生命力的作文课都将告诉学生:作文不可怕,作文很容易。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高涨,各种各样的作文问题也迎刃而解。
  我选择了一些作文能力水平不一致的学生,分为中、高、低三个阶段,把每一个水平层次的学生按性别、家庭等外界因素分类对他们做了一些小范围的调查,在调查中很多问题显示出来,并且是普遍的。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没有针对性,或者没有启发性,还有的认为没有系统性,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对于作文根本不指导。虽然这是学生的看法,但是对于我们改进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学男女学生无论在智能还是在感情、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调查表明,这一特征在写作上同样也发挥了作用,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文学艺术方面,女生借助言语表达情感的水平超过男生。
  女生对作文的兴趣也略高于男生,女生更喜欢阅读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喜欢娱乐杂志、流行服饰等时尚类文章;男生阅读的面稍广,也更随意。在文体方面,女生偏重于写记叙文,而男生则擅长逻辑推理,喜欢写议论文。男生更拙于表达,大部分男生只想完成老师的作业,自我意识、目标的确立本身就差于女生。再加上年级、家庭因素等差异,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必须考虑到这些个体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学,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强调写作的“共性”,把学生看做在同一起跑线,以“写作知识”为动力,以“一视同仁”的“灌输”为教学方式,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都会同步走向终点。面对学生,我们必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策略、架设不同的梯度,“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
  二、加强生活体验,进行碎片式作文训练
  大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是太浓,他们只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写作文,敷衍了事者不在少数,对阅读有兴趣的人也不多,对作文的爱好程度更是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作文课,还有一些人则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学生怕写作文是顽症,这与学生的兴趣、能力固然有关,但也有外界因素的影响,那就是学生的观察和体悟能力较差,身边发生的事没有被纳入作文的素材。而且目前很多教师只会盲目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新意,却缺乏观察事物的基本指导,学生无从下手。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通过写作关,目的在能顺顺当当地写好一般文章,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所以,作文课不是文学创作课,在教学中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以下几种“碎片式作文训练”的做法可供参考。
  1.从生活中入手。首先,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书看报,了解身边发生的大事,摘录一些重要信息,做一些简报,留一个空白栏,写下自己的看法,从几个字开始,直至行文。其次,留意身边的小事,适当写些日记周记,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最后,利用平时的兴趣爱好,喜欢听歌的同学记下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也是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有一些学生比较有灵气,喜欢写些小诗,可鼓励他们在适合的时候用在自己作文当中。
  2.从名家处汲取。“腹有诗书气自华”。静下心来,指导学生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心灵被文字的美攫住了,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慢慢的,指导学生去发现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产生诗一般的美感,让学生有创作的欲望;指导学生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来,先是刻意地锤炼语句,把自己听过的看过的用在作文中,逐步提高能力,能自然地修改摘抄到的文字,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就能提高;养成揣摩作者感受的习惯,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到作文时,下手会更快,思考角度也会更准确。
  3.在平台上锤炼。教师可以开通一个专门给学生和教师进行写作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从“微博”开始,慢慢转入“博客”“空间”等。渐渐的,学生也就不会对写作陌生,更不会有惧怕感,敢写,敢评,敢于展示自己的好作文。
  其实大多数学生是愿意甚至期望在作文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的,可是写作与阅读相比,要从“无”到“有”,要从思想的虚转化为文学的“实”,因此更有艰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理性地看待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反思造成这种情况的教学方面的原因,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调动,不再强调写作的共性知识的灌输,不再把写作搞得“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转变方向,把力气花在激发写作动机、培育情感这样的根本点。
  总之一句话,试着让生活自然而然地走进写作,让学生笔下顺畅,有话可说。就像古人对着美景吟诗作画一样,我们要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联想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联想,并且用随笔、小感想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生活就不再像以往那么枯燥、乏味,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储备可供选择。
  三、身体力行,做好学生作文引路人
  学生生活在不一样的家庭,有不一样的环境因素在影响他们成长,一般来说,家庭中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孩子在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态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家庭文化程度低的孩子。首先课外阅读的量就会不一样。但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课堂就是学生的环境,而教师,尤其语文教师,就是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影响的人。
  1.水无源则竭,一个人若停止了读书,停止了学习,就如一潭死水,不再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有什么能力在课堂上处处点染文学的水墨画,一个不会写作文的老师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写出拥有独立见解的文章,一个没有个人写作特色的老师怎能教出在作文中挥洒个性文采的学生?
  2.一堂语言流畅、文字生动的阅读课也是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感叹语言的艺术,无意识或有意地模仿、借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强化自己的教学艺术。
  3.只依赖几堂语文课要提高语文能力是不现实的,教师要立足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甚至到家庭、到社会。在平时,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不断地提升境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能给人以指导的老师,这是教师要做到的事情,要力求在学生中带好一个爱读书的好头,做一个学生心目中能写一两篇“豆腐干”文章的“偶像”。
  4.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写作处在“有话不敢说”的状态,作文不是想写就写,或者迫于传统道德的压力,或者对老师不够信任,或者不够自信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害怕在作文中流露真情。这就要求教师以“高视角”“平身份”“低姿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以自身的不断进取带领学生的不断提高,培养更有潜力的教师个体、学生个体。
  改善作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不断地调查研究、实践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寿山.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庞君芳.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

标签:提高学生 几点思考 水平 写作